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 区域的基(2)

2018-09-24 23:11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西部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

5

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答案】 (1)D (2)D

2.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导学号:12720000】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青藏高原 B.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C.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2)属于谚语⑤所描述山脉以南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④⑤ D.②⑤

【解析】 第(1)题,材料中诗词、谚语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景观多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雨季开始早;②“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现象;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描述的是华北平原地区的“春旱”景象;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的现象。第(2)题,谚语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描述的山脉为秦岭,该山脉以北为旱地,以南为水田,秦岭以南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酸性、贫瘠,河流众多,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热条件优越,盛产油菜,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答案】 (1)B (2)D

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合作探讨] 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探讨1: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域有何不同?

6

【提示】 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探讨2: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核心点击]

1.结合实例理解各因素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地理条件 山区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区多集中式 社会经济活动 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人口稠密的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的城市表现为点状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 区域开放程度 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 对外联系 交通发达区交通线呈网络状 2.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所示:

3.结合图示理解区域产业结构

[体验评价]

3.下列关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A.①②

B.②③

7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单一;城市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线路纵横交错,甚至连地下也利用了起来。乡村功能单一,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鲜鱼、牛奶、家禽家畜、水果等基本生活资料;城镇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包括教育、娱乐、医疗、通信、金融和保险等。城市还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向乡村扩散文化。

【答案】 C 读下图,回答下题。

4.若图中甲、乙、丙表示三地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某汽车跨国企业总部和制造中心的最佳选址分别是( )

A.乙 甲 C.丙 乙

B.乙 丙 D.丙 甲

【解析】 丙的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最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乙的第二产业人口比重最大,说明工业基础最好,制造业最发达。甲的第一产业人口比重最大,说明甲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因此某汽车跨国公司总部可能在丙地,制造业中心在乙地,故选C。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区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①、②、③是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题。

5.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

【导学号:12720001】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快速上升

8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增长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解析】 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是有规律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降低,如图中③曲线所示;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先增后减,如图中②曲线所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持续上升,如图中①曲线所示。

【答案】 C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区域的主要特征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 区域的基(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吴蓉蓉毕业论文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