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叶庆丰教授讲课稿

2018-09-24 23:11

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央党校 叶庆丰教授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关于我国现阶段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问题,探讨如何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这种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大家都知道,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这就是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一千到三千美元,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的时期,或者叫矛盾多发时期,搞得好发展得很快,搞得不好就会出现社会动乱,所以我们党在这个时候郑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那么我们国家现在的利益关系是什么状况?利益矛盾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我认为对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可以用三句话来加以概括,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矛盾复杂化。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所谓利益主体,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或者群体,就是利益主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利益个体和利益群体两大类,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前不能说没有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但是我认为谈不上什么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知道,我们更多的是强调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整个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比较单纯,只有两个阶级,一个阶层,两个阶级就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就是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产生和发展,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工人阶级的队伍明显壮大,除了在物质生产部门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之外,国家工作人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教科文卫的知识分子,都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工人阶级的队伍明显的壮大。二是农民阶级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像农民工这样的一些社会群体。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最典型的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六个新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化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以及自由从业人员阶层,实际上新的社会阶层还远远不止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状况,这是第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利益差别的扩大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的利益和利益差别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他说,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思想的基础,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所以说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国家建立之后,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利益已经消失了,也不意味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差别不存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人们的利益,社会主义也不反对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不反对人们之间的利益差别,社会主义反对的只是把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忽视了人们的个人利益,忽

视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差别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重视劳动者的利益需求,所以,严重的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11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制订了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方针,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订了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一切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政策和法律,从而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可以说,我们国家20多年来经济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的利益格局,把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他们自身的利益紧紧的连在一起,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事实证明一个社会只有运用利益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个社会才能不断的前进和发展。只有允许人们在获得的利益上产生差别,不同利益的追求者之间才会有一种竞争,社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人们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 但是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一个社会的利益差别毕竟应该有一个度,如果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过度,就会影响到这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拿我们国家来说,因为我们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过度,就会带来几个不良的后果。首先就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让每一个人都能从发展中得到好处,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果任其利益分化出现两极分化,到头来就会使我们的改革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第一点。

第二,利益分化过度,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因为利益的严重分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分配不公的一种结果,本质上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占有了另外一部分社会成员劳动成果,这样就会极大的挫伤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改革发展到今天,目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叫改革阻力加大,改革动力不足,改革主体缺失的现象,原因我想主要就是在这里。 第三,社会分化过度,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利益分化过度,社会主要集中在利益过度分化,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财富的边际效应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当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社会的购买能力就会下降,消费能力就会降低,而消费和生产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经济的发展就会打折扣,所以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过度,对生产发展本身也是不利的。

我们国家目前当然不能说利益差别已经过度,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是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苗头和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在我们国家城镇居民中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的差距,1998年只有3.09倍,2000年扩大了5.02倍,农村居民中连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差距,1998年是4.8倍,2000年扩大为6.5倍。目前在银行的个人存款中,20%的人拥有银行个人存款数量的80%,在我国现在拥有万贯家产的亿万富翁已超过了一千人,百万富翁已经超过了三百多人,而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大量的贫困人口,城镇的贫困人口已达到1200万,农村的贫困人口达到了9000万,城乡贫困人口加起来超过了一亿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1988年是0.34,2000年是0.41,2003年是0.45。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测算,198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38,1997年是0.45,2003年是0.53,无论是官方的统计还是学者的测算,我们国家目前的基尼系数都已经达到了0.45以上,比西方发达国家都高,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3到0.4的警戒线,这就是我们国家目前利益差距扩大化的现状。

中央党校叶庆丰教授讲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教育文化]2018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