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试卷A
(每空0.5,共25分)
1、 与其他类型信息相比,地理信息具有_地域性_,_多维结构_,_时序特征_三个主要的
特性。
2、 一个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_用户_, __软件_, __硬件_,_数据_,其中_
数据_是GIS处理对象。
3、 GIS中两种最基本的数据结构是_矢量_,_栅格_。其中_栅格_是基于场模型,而_矢
量_是基于要素模型的。
4、 图1中,A,B,C为各种植被类型代码,D为铁路代码,小黑原点为栅格中心点。
在确定该栅格单元的代码时,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C,是利用_中心点法_方法,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B,是利用_面积占优法_方法,若栅格单元的代码为D,则利用了_重要性法_方法来确定栅格代码的。
5、 矢量结构向栅格结构的转换中,面实体的转换包括_边界的转换_和面域的充填,面
充填的方法有_内部点扩散法(种子扩散法)_,_扫描法_,_边填充算法_等三种。 6、 GIS一般用数据层来组织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分层方法有:_专题分层_,_时间序列
分层_,_地面垂直高度分层_三种。
7、 矢量数据编码的方法有:_实体式_,_索引式_,_双重独立式编码_, _链状双重独立式
编码_等四种,Arc/Info软件采用的是_链状双重独立式编码_编码方法。
8、 GIS中表示和存储DEM的常用方法有_等高线_、_ TIN(不规则三角网)_和_规则
格网_三种。其中_规则格网_方法结构最简单,但对于平坦地区存在冗余存储。 9、 3S集成是指_ GPS _,_ RS _,_ GIS _三者的集成利用。其中_ RS主要用于获取数据。 10、 以线性四叉树表示6464的栅格矩阵时,最多可进行_6_(1分)次四叉树分割,第10行13列位置处(起始行列号均为0)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码为_27_。(1分)
11、 图幅接边中的几何接边是为了处理_几何裂缝_问题,逻辑接边是为了解决_逻辑
裂缝_问题。
12、 统计分析主要针对GIS中的_属性_数据进行的,若要了解数据分布的集中位置,
可以计算_(属性数据的)集中特征数_,如_频数和频率_、_平均数_、_数学期望_等;若要了解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可以计算_(属性数据的)离散特征数_,如_极差_、__离差_、_方差与标准差_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 空间元数据
地理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以便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价、比较、获取和使用与地理相关的数据。 3、 空间数据库重组织
指在不改变空间数据库原来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前提下,改变数据的存储位置,将数据予以重新组织和存放。 4、 空间决策支持
是应用空间分析的各种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变换,以提取隐含于空间数据中的某些事实和关系,并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直观地加以表示,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 5、 网络
是一系列联结的弧段,形式物质,信息流通的通道。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 什么是拓扑关系?在GIS中引入拓扑关系有何意义?常用的拓扑关系有哪些?(10
分)
答:拓扑关系是指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在GIS中引入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GIS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 1)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何关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
2)有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利用拓扑关系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某县的邻接县,--面面相邻问题。又如供水管网系统中某段水管破裂找关闭它的阀门,就需要查询该线(管道)与哪些点(阀门)关联。 3)根据拓扑关系可重建地理实体。
常用的拓扑关系有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2、 空间数据质量的内容包含哪些?GIS数据的主要误差来源?(10分)
答:空间数据质量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位置(几何)精度:如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等,用以描述几何数据的误差。2) 属性精度:如要素分类的正确性、属性编码的正确性、注记的正确性等,用以反映属性数据的质量。?
3) 逻辑一致性:如多边形的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的正确性等,由几何或属性误差也会引起逻辑误差。?
4) 完备性:如数据分类的完备性、实体类型的完备性、属性数据的完备性、注记的完整性,数据层完整性,检验完整性等。?
5) 现势性:如数据的采集时间、数据的更新时间等。
GIS数据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
1)数据采集误差:如实测误差,地图制图误差(制作地图的每一过程都有误差),航测遥感数据分析误差(获取、判读、转换、人工判读(识别要素)误差);
数据输入误差:数字化过程中操作员和设备造成的误差,某些地理属性没有明显边界引起的误差(地类界)
3)数据存贮误差:数字存贮有效位不能满足(由计算机字长引起,单精度、双精度类型);4)数据操作误差:类别间的不明确、边界误差(不规则数据分类方法引起);多层数据叠加误差,多边形叠加产生的裂缝(无意义多边形),各种内插引起的误差; 5)数据输出误差:比例尺误差、输出设备误差、媒质不稳定(如图纸伸缩); 6)成果使用误差:用户错误理解信息、不正确使用信息。
3、 举例说明多边形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过程。(10分)
答:多边形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包括以下内容:
1)链的组织,首先找出在链的中间相交的情况,将其自动切成新链;然后把链按一定顺序存储,并把链按顺序编号。
2)结点匹配,首先把一定限差内的链的端点作为一个结点,其坐标值取多个端点的平均值。然后再对结点顺序编号。
3)检查多边形是否闭合,通过判断一条链的端点是否有与之匹配的端点来进行.
4)建立多边形的基本算法
1°从P1开始,起始链定为P1P2,从P2点算起,P1P2最右边的链为P2P5;从P5算起,P2P5最右边 的链为P5P1,...形成的多边形为P1P2P5P1。 2°从P1开始,以P1P5为起始链,形成的多边形为P1P5P4P1。 3°从P1开始,以P1P4为起始链,形成的多边形为P1P4P3P2P1。
4° 这时P1为结点的所有链均被使用了两次,因而转向下一个结点P2,继续进行多边形追踪,直至所有的结点取完。共可追踪出五个多边形,即A1、A2、A3、A4、A5。 5)岛的判断, 找出多边形互相包含的情况6)最后确定多边形的属性
4、已知某栅格矩阵对应的线性四叉树编码(十进制Morton码-- MD码)如表1,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MD码 属性值 MD码 属性值 0 1 2 3 4 8 A A B B B B 10 11 12 13 14 15 C B B C C C 1) 写出该线性四叉树编码对应的栅格矩阵;(3分) 2) 写出行程编码(3分)和二维行程编码;(4分) 答:1)该线性四叉树编码对应的栅格矩阵为:
A B B C A B C B B B B C B B C C 9 C 2)行程编码为:2A,2B 4B
1B,1C,1B,1C 1C,1B,2C
二维行程编码:
二维行程编码 0 2 9 11 13 属性值 A B C B C
5.线捕捉是实现GIS中什么功能的关键算法,加快线捕捉速度有哪些常用方法?(5分) 答:线捕捉是实现GIS中图形编辑、实体选取功能的关键算法,加快线捕捉速度的常用方法有:
1) 在实际的捕捉中,可每计算一个距离di就进行一次比较,若di<D,则捕捉成功,不
需再进行下面直线段到点S的距离计算了。 2)把不可能被光标捕捉到的线,用简单算法去除。 3)对于线段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处理。 4)简化距离公式:
点S(x,y)到直线段(x1,y1),(x2,y2)的距离d的计算公式:
d=|(x-x1)(y2-y1)-(y-y1)(x2-x1)|\\sqr((x2-x1)2+(y2-y1)2) 简化为:d=min(dx,dy)
简化为:
6、GIS要进行网络分析,首先需要解决网络的表达和存储问题。某局部道路网络如图2所示,p1…p9是结点编号,括号中的数字是道路阻强,请解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道路p1p7是一双行道,且正向阻强为40km/s,负向阻强为35km/s,具体如何表达?(2分)
2)道路p6p8是一单行道,且阻强为20km/s,具体如何表达?(2分)
3)道路p6p9、道路p1p6等是双行道,正向、负向阻强相等,具体如何表达?(3分) 4)结点p2是一障碍点,对该道路网的连通性有何影响,具体如何表达?(3分) 5)在结点p6处,所有转弯有多少个?由于道路p6p8是一单行道,会引起哪些转弯为禁止的,具体如何表达禁止的转弯?(只需举一例)(3分)
6)结点p5是一公共汽车站点,平均每天上车人数为200人,下车人数为300人,具体如何表达?(2分) 答:
1) 道路p1p7是一双行道,且正向阻强为40km/s,负向阻强为35km/s,具体表达为
链弧号 p1p7 起结点 1 终结点 正方向阻强(km/s) 反方向阻强(km/s) 7 40 35 2)道路p6p8是一单行道,且阻强为20km/s,具体表达为: 链弧号 P6p8 起结点 6 终结点 正方向阻强(km/s) 反方向阻强(km/s) 8 0 -1(表不通) 2) 道路p6p9、道路p1p6等是双行道,正向、负向阻强相等,具体表达为:
链弧号 起结点 终结点 阻强(km/s) P6p9 p1p6 6 1 9 6 26 28 4)结点p2是一障碍点,对该道路网的连通性的影响是造成p1到p2、p3到p2、p5到p2不通,具体表达为:
链弧号 P1p2 P2p3 P2p5 起结点 1 2 2 终结点 正方向阻强(km/s) 反方向阻强(km/s) 2 3 5 -1 30 30 30 -1 -1 5)在结点p6处,所有转弯的个数有4的平方=16个。由于道路p6p8是一单行道,会引起从p8点通过p6点转向其他弧段的转弯是禁止的,如从p8p6转向p6p1的转弯是禁止的,具表达为: 结点号 P6 从弧段 P8p6 至弧段 角度 P6p1 90 时间阻强(s) -1(表不通) 6)结点p5是一公共汽车站点,平均每天上车人数为200人,下车人数为300人,具体表达为: 结点号 P5 上载需求量(人) 200 下载需求量(人) 300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试卷B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点、线、面是GIS的三类基本要素,能实现点面之间转换,但不能实现线面之间的转换。 ( )
2、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于美国。 ( )
3、TIN数据结构和四叉树结构都是可变分辨率的数据结构。 ( ) 4、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常采用平板技术。 ( )
5、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与数据库中的层次数据模型概念相同。 ( )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 )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
2、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 )
A.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3、“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 )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4、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成DEM: ( ) A.等高线数字化法 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5、生成电子地图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关键技术步骤是: ( )
A. 细化 B.二值化 C.符号识别 D.符号化
6、描述地理实体本身位置、形状和大小等的数据为: ( )
A. 属性数据 B.几何数据 C.关系数据 D.统计数据
7、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 A.缓冲区分析 B.包含分析 C.网络分析 D.最短路径分析 8、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9、对于估算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方便的编码方法是: ( ) A.游程编码 B.块码 C.四叉树编码 D.链码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共7题,共70分)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2、GIS中地图投影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分) 3、如何描述GIS的数据质量?(10分)
4、空间数据输入的误差有哪些?具体如何进行检查?(12分)
5、叙述将下列图像压缩成二维行程编码(MD)的计算机实现过程。(10分)
A A B B C B B B C C C B C C B B 6、为什么要研究GIS空间数据库模型?或者说,关系数据库模型管理空间数据存在哪些局限性?(10分)
7、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指标中,叙述GIS评价的专业性能指标。(10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试卷B
1、╳2、╳ 3、√ 4、╳ 5、╳
1、C 2、B 3、B 4、A 5、D 6、A 7、A 8、B 9、D 10、A 1、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关系和区别。(10分)
答:GIS属于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系统(SIS)中的一类,包括专题GIS和综合信息系统。具体如下图:
1)、GIS与一般MIS的区别是: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都是GIS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MIS(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如电话查号台是一个一般MIS,只能回答用户询问的电话号码,而通信信息系统除了可查询电话号码外,还提供用户的地理分布、空间密度、最近的邮局等空间关系信息。 2)、GIS与CAD/CAM的异同点是:
GIS与CAD共同点是: a.都有空间坐标系统;
b.都能将目标和参考系联系起来; c.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 d.两者都能处理属性和空间数据。
GIS与CAD 不同点是:
a.CAD研究对象为人造对象—规则几何图形及组合;图形功能特别是三维图形功能强,属性库功能相对较弱;
b.CAD中的拓扑关系较为简单,一般采用几何坐标系。
c.GIS处理的数据大多来自于现实世界,较之人造对象更复杂,数据量更大;数据采集的方式多样化;
d.GIS的属性库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强调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图形属性交互使用频繁;
e.GIS采用地理坐标系 。
2、 GIS中地图投影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分)
答: 1)所配置的投影系统应与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图(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省区图或国家大地图集)投影系统一致。
2)系统一般只考虑至多采用两种投影系统,一种应用于大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出、输入,另一种服务于小比例尺。 3)所用投影以等角投影为宜。
4)所用投影应能与网格坐标系统相适应,即所采用的网格系统(特别是一级网格)在投影带中应保持完整。
3、如何描述GIS数据的质量?(10分) 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描述GIS数据的质量:
1)位置(几何)精度:如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等,用以描述几何数据的误差。2) 属性精度:如要素分类的正确性、属性编码的正确性、注记的正确性等,用以反映属性数据的质量。 3) 逻辑一致性:如多边形的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的正确性等,由几何或属性误差也会引起逻辑误差。 4) 完备性:如数据分类的完备性、实体类型的完备性、属性数据的完备性、注记的完整性,数据层完整性,检验完整性等。 5) 现势性:如数据的采集时间、数据的更新时间等。 4、空间数据输入的误差有哪些?具体如何进行检查?(12分) 答:1、空间数据输入的误差有:
1)几何数据的不完整或重复。2)几何数据的位置不正确。3)比例尺不正确。4)变
形。 5)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有误。6)属性数据错误、不完整。7)键盘输入错误,漏输数据或属性错误分类、编码等。 2、检查的方法有: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错误;?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发现错漏;? 4)对等高线,通过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5)对于面状要素,可在建立拓扑关系时,根据多边形是否闭合来检查,或根据多边形与多边形内点的匹配来检查等;
6)对于属性数据,通常是在屏幕上逐表、逐行检查,也可打印出来检查;? 7)对于属性数据还可编写检核程序,如有无字符代替了数字,数字是否超出了范围,等等;
8)对于图纸变形引起的误差,应使用几何纠正来进行处理。
5、叙述将下列图像压缩成二维行程编码(MD)的计算机实现过程。(10分)
A 0 C 2 C 8 C 10 A 1 B 3 C 9 C 11 B 4 B 6 C 12 B 14 B 5 B 7 B 13 B 15 答:1)将每个栅格的行列用按位操作的方法计算其十进制Morton码: 如计算行为2、列为3的栅格的MD
先将行、列号化为二进制 Ib= 1 0 Jb= 1 1
再I行J列交叉,化为十进制.得到 1 1 0 1 = 13
2)按Morton码读入一维数组。?
Morton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象元值: A A C B B B B B C C C C C B B B
3) 四相邻象元合并,只记录第一个象元的Morton码。 0 1 2 3 4 8 12 13 14 15 A A C B B C C B B B 3)由于不能进一步合并,则用游程长度编码压缩。 0 2 3 8 13 A C B C B
6、为什么要研究GIS空间数据库模型?或者说,关系数据库模型管理空间数据存在哪
些局限性?(10分)
答:对属性数据用通用RDBMS可以很好管理,但对于空间数据一般DBMS却有局限,表现为:
1)无法用递归和嵌套的方式来描述复杂关系的层次和网状结构,模拟和操作复杂地理对象的能力较弱;
2)用关系模型描述本身具有复杂结构和涵义的地理对象时,需对地理实体进行不自然的分解,导致存储模式、查询途径及操作等方面均显得语义不甚合理;?
3)由于概念模式和存储模式的相互独立性,及实现关系之间的联系需要执行系统开销较大的联接操作,运行效率不够高。4)空间数据通常是变长的,而一般RDBMS只允许记录的长度设定为固定长度,此外,通用DBMS难于存储和维护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 5)一般RDBMS都难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关联、连通、包含、叠加等基本操作。 6)一般DBMS不能支持GIS需要的一些复杂图形功能。
7)一般RDBMS难以支持复杂的地理信息,因为单个地理实体的表达需要多个文件、多条记录,包括大地网、特征坐标、拓扑关系、属性数据和非空间专题属性等方面信息。 8)GIS管理的是具有高度内部联系的数据,为了保证地理数据库的完整性,需要复杂的安全维护系统,而这些完整性约束条件必须与空间数据一起存储,由地理数据库来维护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否则,一条记录的改变会导致错误、相互矛盾的数据存在,而一般RDBMS难以实现这一功能。
因此,需要研究能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GIS空间数据模型。
7、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指标中,叙述GIS评价的专业性能指标。(10分)
主要可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的包容性:
系统的性能由其所能容纳数据的系统、类型、形式所先天决定,只有容纳广大的数据,才能解决众多类型的问题。这其中可包含:
①、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②、对众多主流GIS系统数据的兼容性③、空间数学基础的标准性及地图投影变换能力的强弱; ④、系统数据库的容量与性能;⑤、系统多分辨率数据的兼容性; ⑥、矢、栅集成能力;⑦、无缝数据地理能力; ⑧、二维、三维数据集成能力;⑨、扫描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能力; ⑩、数据更新能力及交互处理性能。
2)、空间分析的准确性及区域性: ①、区域的量度准确性及区域范围;
③、叠置分析的颗粒度及区域范围;
②、三维分析的准确性及区域范围; ④、缓冲区及类似分析的准确度及区域;
⑤、大区域乃至全球准确量度分析能力; ⑥、网络分析的功能,精度及范围; ⑦、其它专业空间分析功能和能力; 3)、可视化功能和性能:
①、符号美观、色彩鲜艳,制作方便、动态性; ②、图形、图像及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功能及交互性能;
③、二维、三维信息的结合显示及性能; ④、虚拟实景能力; 在线编绘能力交互编绘的能力; ⑥、图面配置的艺术性、智能性; EPS格式的功能与性能;
⑤、地图的⑦、输出
武测地理信息系统(GIS)考试题库
注:本题库后注释的考过的题仅代表遥感院考过。资源环境学院的试题本人没有看过,没有标注。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6.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7.栅格数据的运算具有什么特点?(2005年时考过,和另一个一起出的) 8.栅格与矢量运算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9.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有什么好处? 10.请说明八*树表示三维数据的原理。
11.三维空间的边界如何表示?你还能给出其它方法吗? 第三章 空间数据库
1.数据库主要有哪几个主要的结构成分? 2.数据库是如何组织数据的?(2005年考过) 3.DBMS的作用是什么? 4.地理实体如何存放在数据库里?
5.请简要说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结构特点。(2002或者2003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6.对象数据模型有什么特点?
7.时间在地理信息系统内有什么意义?如何保存时间信息? 8.如何设计空间数据库?
9.对空间数据库进行维护有什么意义?
武大GIS原理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顺序不记得)3*9
地理数据,叠置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元数据, 二选择3*9( 是几个很简单的基本问题) 三简答题:(30) 1,GIS组成部分有? 2,GIS的数据源的分类 3,矢量和栅格的比较 四,分析论述题(16) 说明GIS的重要的应用方面。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学学位)
一.辨析概念:(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地理实体与地理对象
地理实体是指地表上相对永久存在的地物;地理现象指的是偶然发生的地理事件 2.绝对地理空间与相对地理空间
绝对地理空间指的是有属性描述的不同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集合,是由一系列不同位置上的实体要素的空间坐标构成;相对地理空间指的是具有属性特征的空间实体集合,是由不同实体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
3.邻接关系与关联关系
邻接关系指的是同类图形元素之间,如弧段与弧段,多边形与多边形,结点与结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关联关系指的不同图形元素之间,如弧段与结点,多边形与弧段之间的拓扑关系
4.投影变换与坐标变换
转换三维地球表面空间实体要素到二维地图平面的数学处理方法称之为投影变换 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一种坐标系的坐标转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的过程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5分)为什么GIS软件特别强调空间分析功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可回答哪两大类问题?
因为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CAD或电子地图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也是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GIS属于决策支持系统,其最终功能是支持地理决策,而空间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复杂的地学应用问题。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可以回答变化趋势问题,即利用综合数据分析,识别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地理事件或现象,或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伴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还可以
2.(15分)在WebGIS开发中,主要涉及哪些技术? 3.(15分)什么是存储局域网?组建它需要哪些内容? 4.(15分)在建立空间索引和非空间索引方面,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5分)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时,会发现一些信息丢失了,或产生一些无用数据。这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15分)GIS空间分析的结果会受到哪些类型误差影响?一般有哪些误差传播方式? 四.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四十分)
1.(20分)请描述无缝图层建立的过程。 2.(20分)综述适合GIS应用的C/S和B/S的主要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