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2018-10-14 22:24

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为了全面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控制农业面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回顾与评价 (一)“十一五”农村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1、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我镇从2005年开始,将环保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制定了环境保护长期规划和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安排班子成员专门分管这项工作,并配备了2-3名环保专干,具体负责全镇的环保工作,环保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到位,形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2、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基本上做到了社会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土桥镇座落于我县北部边陲,与娄底、怀化二市接壤,素有三市“金三角”之称,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是我县的旅游、工业、边贸重镇。土桥镇党委、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于2006年制定了全镇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发展“山水经济”,既依托我镇丰富的山水和林木资产,规划有序地发

1

展小水电和林木深加工业,并明确提出任何项目建设首先必须通过全面的、科学的环保评估,凡是对环境有较大影响或破坏的,一律不能落户我镇,做到了“经济发展、环保优先”。“十一五”期间,我镇谢绝落户我镇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三高企业”7家,关停高污染企业3家,新建企业顺利通过环保评估的10余家,严格把握项目建设的环境“准入关”,大大地优化了全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提供了保障。

3、加强环保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环保意识的高低。土桥镇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到环保宣传工作上去,定期和不定期的运用电视、宣传车、橱窗、横幅等多种方式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立体式宣传,每年的年初经济工作会议,将环保工作单列予以宣介、发动和部署,并安排专门力量下村、下企业、下学校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多层次、多方位、多方式的环保宣传,使全镇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很大的提高。

4、致力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大大改善了全镇生产、生活及居住环境。土桥镇为了从整体上改善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增强我镇的对外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申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通过两年的不断努力,于2010年10月通过验收,被正式授予“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

5、城镇环境卫生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

2

镇和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以很大提高。为了确保有专门队伍对城区及重点厂矿企业的环境卫生工作,镇党委、政府在2006年大胆创新,采用城镇环境卫生实行社会化管理,组建了城镇管理执法队,专门负责镇城区和重点厂矿企业的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为了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镇在“十一五”期间,每年要选择1-2个重点村予以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对6个村开展了专门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大地改善了上述6个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对周边村产生了一定的辅射作用,带动了部分村改善环境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加大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我镇的整体环境得以美化和改善。“十一五”期间,我镇发动村组造林、经营者补林和群众退耕还林共计3万余亩,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

7、引导和扶植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十一五”期间,土桥镇党委、政府极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共扶植发展无公害天然蔬菜基地2个,有机绿色大棚蔬菜基地4个,特色农家乐6家,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部分产品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这种“名牌效应”对周边群众起到了一定的宣介和推动作用,使老百姓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认识不断地得以提高,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中来。

(二)“十一五”我镇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农民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依然不高,总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与“全民环保”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农村耕作农业的农药、化肥用量有增无减,对土壤、水质、大气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总人口6.5万,有5万余人生产生活在农村,全镇的耕地面积将近4万亩,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严重危害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耕作,对土壤和大气亦有很大的破坏。农民为了高产,大量使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环境严重污染。总之,农村农药化肥的用量不断增长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3、部分农村饮用水水质不合规定,影响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大兴人畜饮水工程,竭力改善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问题,但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镇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群众不能用上“放心水”、“安全水”。这部分群众仍然沿用古老的“直取水”方式,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由于耕作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其残留物渗透到地下水,使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再加至“直取水”未经过任何净化、消毒等程序,这直接影响了饮用人群的身心健康。

4、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不科学、不彻底,“脏、乱、差”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治理难度很大。“十一五”期间,党委、

4

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城区环境卫生状况之余,亦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上。前后先后整治了金南等6个村(居),被整治的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其它村亦起到一定的宣介作用,但因老百姓整体环保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再加至环境保护的投入跟不上来,环保的硬件与软件比较平乏,造成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给政府环境整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5、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村(居)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农村环保这一块由于起步较晚,国家的投入极其有限,大部分村根本争取不到环保项目的资金,而村级集体经济和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极其有限,环保财力投入力度不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垃圾基本上“自然消化”,大多通过小溪、河流的冲带,这对水质和环境的破坏力极大,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一)主要目标与规划指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加大环保投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村

5

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农村环境保障。

2、基本原则:

①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环境保护要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有很多遭到破坏的环境要素,不管花多少代价都无法治理好,所以环境保护要严把“准入关”,经济发展和各类社会事业建设,在初期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做好环境评估,凡是环评通不过的所有项目与建设,一律不能兴建,切实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②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建设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目标,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环境保护,饮用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任何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要结合当地实际,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小城镇规划和居住布局、环境状况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依托新农村建设为支撑,推动清洁生产、卫生生活和农村环境保护。

④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的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门科学,

6

也是一大科学难题。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充分应用各种科技手段作为支撑,建立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应用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环境管理机制,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⑤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要真正做到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体现环境公平,通过对农村环保的宣传,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3、主要目标:

①总体目标:到2015年,有效控制我镇农村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大的进展,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沼气应用等工作顺利、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沼气池建设提高20%,创建生态示范村5个,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公众环保意识有显著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为建设“生态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②重点内容与主要任务:

7

a.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

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着力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止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污水灌溉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切实保证农产品安全卫生。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引导农民轮回种植作物。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以及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

b.科学、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对口扶植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兴建一个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上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一个,分片分区域在农村设立小型垃圾收集场6个,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办法集中处理农村生活的生产垃圾。对镇城区以及高洲、黄金井、热泉等人口相对集中、餐饮相对多的地方污水排放要严禁乱排乱放,必须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在2012年底要完成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场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的选址、立项、环评、规划等手续,2013年要正式动工兴建,在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间,要利用申报省级生态示范村和国家级环境优

8

美乡镇这一契机,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环保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或生态厕所建设,着力提供与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科学规划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把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推广“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实现人畜粪便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c.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十一五”期间,我镇兴建了部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镇城区和部分村的饮水问题,但还有三分之一的村庄仍然沿用“自然取水法”,我镇仍然有2万人左右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甚至部分地方的水源已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十二五”期间,要多方式、多渠道,政府支持、民众参与,极力争取人畜饮水工程项目,通过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的办法实施集中供水工程项目,部分海拔较高、人员分散,交通不便,水源相对较远的部分村,政府逐批安排专项资金,发动群众建立蓄水池和水窖,采取净化和消毒技术,达到饮用水标准。

“十二五”期间,要规划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到2015年基本上解决全镇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d.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 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切实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政府对分散养

9

殖户要进行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对规模养殖户要引导和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大力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e.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以加强工矿企业污染防治监管为重点,大力推广无害、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普及率,倡导耕作使用有机肥,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对部分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的,不适宜种植养殖的土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逐步、科学地修复。

f.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实施“以奖促治 ”,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坚持“抓点、带线、促面”的方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下大力气实施整治,针对个别突出的环境问题要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十二五”期间,至少要完成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0个村庄以上,“以点带面”,不断改善全镇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③规划指标

土桥镇农村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

序号

规划指标内容 10

2015年应达到的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空气整体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API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镇城区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100% 良好 0-100 60% 70% 60% 70% 100% 90% 90% 80% 70% 5% 8 100% 争取2014年创建成功 6 10 卫生厕所普及率 11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12 森林覆盖率 13 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14 发展生态旅游企业(家) 15 工矿企业生态治理率 16 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17 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个) ④具体目标:

——建设一家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无害化综合垃圾处理厂 ——“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全镇所有村庄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采取上级对口扶植资金和当地政府配套资金相结合的方式,

11

大力兴建人畜饮水工程

——创建6个省级生态示范村

——加大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申报设立环保所,安排专门力量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2015年,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普及率达80%以上。 ——继续加工造林、补林力度,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职责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环境保护行动的实施。政府要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不断强化环保监管职责,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各项指标得以完成和落实。

2、突出重点,加强保护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保护和恢复农村生态系统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做到规划与建设并举、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并抓,做好植被保护,坚决遏制人为生态破坏。要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为

12

申报和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示范村奠定坚实基础。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争取设立乡镇环保所,保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项资金到位,改建或新建环保设施,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下抓手,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4、强化监测,加强监管

“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建立相应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通过技术手段,采用专用环保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开展1-2次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本农点及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并每年在政府政务公开栏公布。同时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三高”企业在我镇落户。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保违规违法行为。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十二五期间”,要将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环境保护基本常识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办班、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全方面、立体性地广泛深入宣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四、“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一)重点项目: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13

1、项目初拟地址:土桥镇东山团村老园艺场。

2、项目建设内容: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及其附属工程。 3、项目投资估算:800万元。

4、项目设计能力:日处理垃圾100吨。

5、项目资金筹措:国家对口扶持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截污坝/建设防护网/设臵永久性水源地保护警示牌。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①设立垃圾收集网点6个。 ②建小型垃圾中转站3个。 ③购臵垃圾收集、转运车辆2台。

3、水源地保护项目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300万元,采取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筹资方式。

14


土桥镇“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2)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