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二年级科技活动教学电子教案图文

2018-10-14 22:26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时 1 课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水平 教学 目标 1、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正负电荷 识记理应解用分综析合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具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教学 实验法

第 1 周 星期 第 节 2013年 月 日

1

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教 学 过 程 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2

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课2、让电荷流动起来 1 课题 点亮小灯泡 课时 第1课时 新授课 型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教学 1、正确连接电路 目标 2、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识记理应解用分综析合学习水平 教学后记

第 1 周 星期 第 节 2013年 月 日

3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小灯泡、干电池、导线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教 学 过 程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4 教学 方法 分组实验法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课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1 课题 简单电路 课时 第1课时 新授课 型 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 教学 方法。 目标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水平 识记理应解用分综析合 教学后记

第 1 周 星期 第 节 2013年 月 日

5


【精品】小学二年级科技活动教学电子教案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十三五重点项目-净化门帘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