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市经济辐射范围
根据下表可以看出, 济南与山东省内的联系强于济南与省外的联系, 这证明了济南与山东省内的经济联系更强。从济南与山东省内主要城市信息交流表中可能得出济南的省内主要联系方向是山东省东部城市,山东省东部的电话试呼次数远高于呼向其它地区的电话次数。从济南与山东省外主要城市信息交流方向表中可以看出, 济南的省外联系方向主要是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与北京和上海的联系。
济南城市经济辐射范围
附表 13 : 济南与山东省内主要城市信息交流方向
方向 东 威海、日照、莱芜 南 济宁、泰安、枣庄 西 荷泽、聊城 北 德州 合计 城市 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临沂、滨 州、东营、电话试呼次数 12684821 3716174 2900894 1682784 位次 1 2 3 4 20984673 资料来源: 济南市电信局( 2002 年 5 月 13 — 19 日)
附表 14 : 济南与山东省外主要城市信息交流方向
方向 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石家庄、天津、南京、电话试呼次数 东部 沈阳、福州、深圳、沧州、南宁、徐州、大连、温州、苏州、泉州、无锡、宁波、海口、厦门、6730644 绍兴 郑州、哈尔滨、成都、太原、武汉、长春、西安、呼和浩特、长沙、南昌、乌鲁木齐、兰州、合肥、中西部 重庆、昆明、贵阳、西宁、银川、衡水、洛阳、拉萨、包头 合计 13181097 6233281 资料来源: 济南市电信局( 2002 年 5 月 13 — 19 日结果)
·铁路货运交流方向构成
从下表可以看出, 济南货运主要是发生在济南局内, 济南局内的使用车数占到了 69% ,而发往局外的只占 31% ,与省内的联系较紧密。 与省外的联系方向主要在北京、上海两个方向上。
附表 15 : 济南市铁路货运流向构成(按使用车数计算)
发往济南局外 发往济南局内 合计 使用车数 993356 2167586 3160942 比例 31% 69% 资料来源: 济南市铁路局
附表 16 : 济南市铁路货运流向构成 单位:万吨
项目 年份 合计 货运接2001 18437 运量 2000 16707 货运交2001 17957 出量 2000 16169 北京方向 比例 上海方向 比例 郑州方向 比例 青岛方向 7366 6505 3021 2311 40% 39% 17% 14% 2168 2468 5717 5998 12% 15% 32% 37% 3174 2644 2582 2085 17% 16% 14% 13% 3838 3321 5289 4582 比例 21% 20% 29% 28% 资料来源: 济南市铁路局统计资料
·铁路客运交流方向构成
从下表可以看出, 济南市铁路客运主要流向还是在北京、上海这两个方向, 北京方向占到了 40% 强,上海方向占到 30% 左右,与青岛的联系也较多,可以达到 20%。
附表 17 : 济南市铁路客运流向构成(按节点接运量与交出量计算) 单位:万人次
项目 旅客接运量 旅客交出量 年份 2001 2000 2001 2000 合计 北京方向 4886 4552 4791 4479 1981 1860 1939 1823 比例 41% 41% 40% 41% 上海方向 1433 1445 1486 1444 比例 29% 32% 31% 32% 郑州方向 557 388 485 403 比例 11% 9% 10% 9% 青岛方向 915 859 861 809 比例 19% 19% 18% 18% 资料来源: 济南市铁路局统计资料
上述分析说明,从铁路联系看,济南主要联系集中在北京、上海(即京沪线)两个方向,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这一趋势更会得到强化。
3 .城市腹地范围和主要联系方向的确定
目前济南市直接腹地范围为山东省西半部,主要联系方向为京津大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从与周边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的竞争来看,目前济南功能上定位为全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代表齐鲁文化特色的文化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西部龙头;未来济南城市发展则应定位于连接京津冀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跨省域的中心城市。
济南市经济联系方向和区位特点
(九)小结
济南市经济联系方向和区位特点
概括济南在东北亚经济圈、全国范围、环渤海经济圈、九大都市圈、京沪铁路沿线地区、沿黄经济带、山东省内各个不同区域层次的竞争力的现状,可以看出 济南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但中心地位不是很明显。济南作为副省级城市,其地位和经济实力还不是很强,在某些区域尺度上,如沿黄经济带,又是经济发展较突出的城市。总的来说,目前济南城市发展的情况与副省级城市及山东这样一个大省的省会城市的地位不十分相称,并且其地位还受到周边城市的冲击。济南城市腹地还仅限于山东省内,与省外的经济联系薄弱,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济南未来的发展。但是,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济南与北京、上海的联系将持续增强,济南完全有可能在跨省域的更大范围内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
二、城市空间 形态和结构特征
(一)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是城市自身动态发展与其所处的地域与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空间增长可以用集聚与扩散两者间的矛盾互动来从总体上进行描述。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呈始终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规律,分散与集中是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最基本特征,仅仅是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二者表现的强度不同而已。
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各项要素都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城市空间多呈现出相对分散的格局;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需要促使了城市要素的集中发展,在较为均一的自然条件下,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到了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趋势愈加明显。
(二)济南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特征
济南城市发展同样符合分散与集中的规律,从济南的现状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济南向外扩张的趋势非常明显,但仍然以相对集中的发展为主导力量,城市建设的很大力度依旧在城区范围内。
济南市城区的布局形态是建国以后经过历次规划建设逐步形成的。由于受北面黄河、南面山体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主城区四周扩散蔓延式的发展,到向东西带状沿展,到后来的跳出去建立独立组团三个发展过程。
济南市城区现状为“带状组团式”的空间结构,由主城区和王舍人组团、贤文组团、党家组团、大金组团(尚未形成)组成,形成“一城四团 ” 的城市格局。多年来城市布局形态发展一直延续带状发展、东西延伸的态势,没有突破性进展。城市内向型经济的主导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建设基本处于平稳推进式的递进发展。
近几年,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用地基于原有的布局结构迅速外延,城市功能的高度聚集,城市发展呈现组团间逐渐靠拢、连片的趋势。如:西部的大金与主城区,东部的贤文与王舍人基本将合并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