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10-17 23:16

606.关于红细胞糖代谢途径,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 )

A.红细胞内90%~95%的葡萄糖代谢通过无氧酵解途径,5%~1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 B.红细胞内90%~95%的葡萄糖代谢通过磷酸戊糖途径,5%~10%通过无氧酵解途径 C.红细胞内约70%的葡萄糖代谢通过无氧酵解途径,3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 D.红细胞内约30%的葡萄糖代谢通过无氧酵解途径,7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 E.红细胞内约50%的葡萄糖代谢通过无氧酵解途径,5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 607.骨髓病态造血最常出现于下列哪种疾病 ( A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B.再生障碍性贫血(AA) C.缺铁性贫血(IDA)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E.多发性骨髓瘤(MM)

608.红细胞过早破坏与下列哪项无关 ( D )

A.脾功能亢进 B.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聚集或沉淀 C.红细胞体积增加,趋于球形 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 E.红细胞膜附着有不完全抗体或补体 609.血小板粘附率的正常参考范围是 ( A )

A.53%~70% B.40%~50% C.大于70% D.小于40% E.大于60% 610.下列哪项不符合有关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叙述 ( E )

A.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中最重要的一种 B.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C.女性较多见 D.临床表现多样化、轻重不一 E.溶血主要发生在血管内 611.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有实用价值的检查项目是 ( C ) A.染色体检查 B.骨髓检查 C.NAP染色 D.血片分类 E.分子生物学检查

612.下列哪项错误地叙述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 ( D )

A.D-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B.纤维蛋白单体可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 C.FDP各碎片仍具有与纤维蛋白(原)相同的抗原性 D.D-D二聚体是原发性纤溶的有效指标 E.FDP、D-D二聚体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

613.关于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HCL属于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B.HCL来源于T细胞系 C.HCL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男多于女 D.“多毛细胞”为HCL的特征细胞 E.HCL患者常有骨髓干抽现象

614.骨骼X线片可见骨质脱钙及溶骨现象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之一 ( B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B.多发性骨髓瘤(MM) C.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D.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E.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

615.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抗凝血酶活性及抗原测定 ( B )

A.待测标本不宜用肝素抗凝 B.发色底物法测AT活性,显色的深浅与AT呈正相关 C.抗原与活性同时下降为CRM-型AT缺乏症 D.抗原正常,活性下降为CRM+型AT缺乏症 E.待测标本不宜反复冻融

616.骨髓和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的NAP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是常呈明显降低 ( D )

A.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 B.淋巴瘤 C.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CML E.再生障碍性贫血

617.不论内源性凝血或外源性凝血,下列哪个因子一旦活化,其后的过程是相同的 ( D )

A.因子Ⅴ B.因子Ⅷ C.因子Ⅸ D.因子Ⅹ E.因子Ⅺ 618.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活化蛋白C ( A )

A.可直接灭活因子Ⅴa、Ⅷa B.可激活纤溶系统 C.可抑制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D.灭活因子Ⅴa、Ⅷa,但必须有磷脂和Ca2+的参与 E.增强AT与凝血酶的结合

619.TCTβ基因重排及整合的HTLV-1原病毒基因序列的检出是下列哪种血液病重要的确诊依据 ( C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L C.成人T细胞白血病 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620.下列哪项不符合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D )

A.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管病变 B.表现为皮肤,粘膜局灶性毛细血管扩张 C.少数病人可出现束臂试验阳性 D.常有凝血试验异常 E.这种病人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症状

621.下列哪项不符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的临床意义 ( B ) A.CML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 C.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则明显升高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 E.细菌性感染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常无明显变化

622.下列哪项不是促进内皮细胞合成PGI2的物质 ( E ) A.ATP B.ADP C.γ-干扰素 D.PAF E.纤溶酶 623.下列哪项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 ( C )

A.维生素B12缺乏和叶酸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因 B.核、质发育不平衡 C.胞质发育落后于核 D.可发展成全血细胞减少 E.其根本原因为DNA合成障碍 624.引起DIC的下述病因中,哪一种最常见 ( B )

A.肿瘤转移 B.严重感染 C.免疫性疾病 D.病理产科 E.广泛性手术 625.下列哪项符合粒细胞的动力学 ( A )

A.增生池——骨髓内 B.成熟池、储存池——血液内 C.循环粒细胞池——组织内 D.后分裂池——储存池 E.循环中的粒细胞进入组织后可再进入血液 626.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接触系统凝血因子 ( C )

A.接触系统因子包括Ⅻ、Ⅺ、PK、HMWK B.可以被酶类或表面带负电荷的固体物质激活 C.接触系统因子缺乏,临床上均有出血现象 D.接触系统因子缺乏,临床上可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 E.活化的因子可激活其他因子,并可参与纤溶、补体系统激活

627.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中,骨髓原粒细胞应 ( B ) A.<5% B.>5% C.<10% D.>10% E.>15% 628.原发性纤溶亢进症与DIC的鉴别诊断是 ( E )

A.PLT、原发性纤溶减低,DIC增多 B.F1+2、原发性纤溶升高,DIC升高 C.FPA、原发性纤溶升高,DIC升高 D.SFMC、原发性纤溶升高,DIC升高 E.D-二聚体、原发性纤溶正常,DIC升高

629.下列哪项不符合溶血性贫血诊断 ( B )

A.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 B.血清结合珠蛋白增加 C.尿胆原增高 D.血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 E.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

630.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最常见病因是 ( E )

A.术后 B.创伤 C.过敏 D.溶血性贫血 E.感染和肿瘤

631.被称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的凝血因子是 ( E )

A.因子Ⅶ B.因子Ⅷ C.因子Ⅸ D.因子Ⅹ E.因子Ⅺ 632.关于PNH,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C )

A.常见晨起第一次尿呈酱油色 B.尿沉渣用铁染色可见含铁血黄素 C.红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D.观察患者血液在轻度酸性时的溶血情况有助于诊断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降低

633.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 D ) A.中性粒细胞ALP增高 B.胎儿血红蛋白增高 C.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 D.尿促红细胞生成素减低 E.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减少

634.贫血患者血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血清铁饱和度16%,最可能的诊断是 ( D )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635.下列哪项不在前DIC的诊断标准中 ( E ) A.TF活性阳性 B.SFMC阳性或增高 C.D-二聚体升高 D.AT活性减低(低于60%) E.肝素治疗无效

636.下列哪项不是B细胞的免疫标志 ( C )

A.CD10 B.CD19 C.CD68 D.HLA-DR E.CD22

637.下列哪项不符合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的实验室检查 ( E )

A.血浆Fg含量明显降低,ELT明显缩短 B.血、尿FDP明显增高 C.血浆PLG减低和(或)PL活性增高 D.t-PA或u-PA活性增高 E.3P试验阳性,D-二聚体增多 638.G6PD缺乏时,下列哪项试验呈阳性反应 ( C )

A.抗人球蛋白试验 B.热溶血试验 C.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D.酸溶血试验 E.蔗糖溶血试验

639.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哪项有错误 ( D )

A.实验原理是应用普鲁士蓝反应原理 B.阳性对慢性血管内溶血的诊断价值最大 C.阳性提示尿中有铁排出 D.患者有血红蛋白尿本实验就呈阳性结果 E.PNH患者本实验阳性,并可持续数周

640.下列哪项不符合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 D )

A.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型 B.以嗜酸粒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为特征 C.形态学可分为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和成熟细胞型三型 D.原粒细胞<5% E.可有白血病裂孔现象

641.不属于药物免疫性溶贫的是 ( D )

A.四环素类药物所致 B.奎宁所致 C.利眠宁所致 D.氯霉素所致 E.青霉素所致

642.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意义不大 ( D )

A.α-NA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 B.α-NBE染色及NaF制试验 C.AS—DNA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 D.NAP积分值测定 E.以上都是

643.下列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中,有核仁的是 ( B )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原粒细胞 C.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D.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E.中性中幼粒细胞

644.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易栓症血栓形成的机制 ( E )

A.PS缺陷——不能生成APC以灭活因子Ⅴa、Ⅷa B.AT缺陷——不能抑制凝血酶和因子Ⅹa C.APC抵抗——APC不能灭活Ⅴa或Ⅷa D.t-PA缺乏——不能激活纤溶酶原 E.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不能生成

645.不具备有丝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 D )

A.中幼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早幼红细胞

646.下列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中,胞质内没有A颗粒的是 ( A )

A.原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性中幼粒细胞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E.中性晚幼粒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47.下列不符合急性白血病特点的叙述是 ( D )

A.大多数起病急骤 B.有发热、贫血、出血表现 C.血中血小板大多减少 D.骨髓中主要是接近成熟阶段细胞 E.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细胞恶性变明显

648.女,73岁,不明原因发烧近一个月,出现皮疹一周;体检:两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脾肋下2cm;检验: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2.1×109/L,血小板89×109/L,骨髓检查分类不明细胞约占8%。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 ( B )

A.急性白血病 B.恶性淋巴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恶性组织细胞病

649.下列哪项不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 C )

A.有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B.CSF压力增高,>1.96kPa C.CSF白细胞数<0.01×109/L D.CSF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 E.CSF蛋白>450mg/L,潘氏试验阳性 650.下列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 D )

A.白血病发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B.欧美国家白血病发病率较我国为高 C.我国多种白血病中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多见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成人与儿童接近 E.我国CML比CIL多见

65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的诊断标准 ( A ) A.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 B.骨髓中原单核细胞≥70% C.骨髓中原单核细胞≥60% D.骨髓中原单核细胞≥50% E.骨髓中原单核细胞≥30% 652.骨髓“干抽”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 )

A.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C.缺铁性贫血(IDA)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E.巨幼细胞性贫血(MgA)

653.下列哪项检查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最有意义 ( D )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血清铁减少 C.总铁结合力增高 D.骨髓可染铁减少或消失,内外铁阴性 E.血红蛋白减少

654.下列哪项不属于红细胞膜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 E )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自身溶血试验 C.高渗冷溶血试验 D.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655.下列哪项说法符合纤溶理论 ( C ) A.出血性疾病完全由纤溶亢进而引起 B.血液完全凝固后,纤溶系统才发挥作用 C.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D.t-PA激活PLG是继发性纤溶的基础 E.u-PA激活PLG必须有纤维蛋白作为辅因子

656.下述哪项不符合急性血管内溶血 ( D )

A.尿胆原阳性 B.高热、寒战、黄疸 C.常见血红蛋白尿 D.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常降低 E.蚕豆病属血管内溶血

657.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骨髓象特点 ( C )

A.骨髓多数增生活跃 B.吞噬性组织细胞可吞噬各种血细胞 C.正常造血细胞均未见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下降 E.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可增多

658.下列哪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 ) A.M1 B.M3 C.L1 D.M5 E.M4 659.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

A.急性白血病时白细胞数不一定增高 B.急性白血病时骨髓原始细胞数>30% C.急性白血病M4和M6型属于混合细胞白血病 D.急性白血病时均可见Auer小体 E.急性白血病时细胞成熟障碍在较晚阶段

660.下列哪项不符合骨髓基质细胞的特征 ( B )

A.骨髓基质细胞产生调控造血的生长因子 B.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的生长关系不大 C.基质细胞由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组成 D.基质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E.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可以作用于基质细胞 661.以下哪种溶血性贫血是由红细胞外异常所致 ( C )

A.HbS病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D.G6PD缺乏症 E.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662.下列哪项说法符合内源性凝血途径 ( B )

A.Ⅲa、Ⅶa、Ca2+形成复合物 B.Ⅸa、Ⅷa、磷脂和Ca2+形成复合物 C.Ⅹa、Ⅴa、磷脂和Ca2+形成复合物 D.Ⅸa、Ⅹa、磷脂和Ca2+形成复合物 E.Ⅸa、Ⅷa、Ⅹa、磷脂和Ca2+形成复合物

663.下列有关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ABO血型不合产生血管外溶血 B.Rh溶血反应多在血管外发生 C.血液贮存不当时亦可引起输血反应 D.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E.血清游离Hb浓度增高,结合珠蛋白浓度(Hp)下降

664.大关节腔和肌肉群内出血的常见疾病是 ( C )

A.白血病 B.ITP C.血友病 D.过敏性紫癜 E.遗传性因子Ⅻ缺乏症 665.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检查是 ( B ) A.Ham试验 B.Coombs试验 C.Donath-Landsteiner试验 D.免疫球蛋白测定 E.血红蛋白电泳

666.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铁缺乏 C.维生素C缺乏 D.微量元素缺乏 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

667.下列哪种疾病患者红细胞在缺氧环境中变成镰形 ( B )

A.HbC病 B.HbS病 C.HbE病 D.HbD病 E.不稳定Hb病 668.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血象特点 ( D )

A.白细胞数进行性减少 B.贫血进行性加重 C.血小板数进行性下降 D.可见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及小巨核细胞 E.浓缩血涂片可提高异常组织细胞检出率 669.下列哪种疾病常无脾肿大 ( C )

A.急性白血病 B.恶性淋巴瘤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戈谢病 E.CML 670.CML骨髓象中粒细胞显著增生,下列哪组细胞居多 ( B ) A.原粒细胞、早幼粒和中性中幼粒细胞 B.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 C.早幼粒、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 D.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E.原粒细胞、早幼粒细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1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0分一 . 单选题(共 733题,每题 0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 ( C )

A.多见于儿童 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 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 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 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 2.下列哪种疾病不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 ( D )

A.CML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男,58岁,诊断为M2型白血病,化疗后缓解。近日来感两下肢无力,逐渐发展成截瘫。检查血象及骨髓象仍处部分缓解状态,CSF中蛋白(++),白细胞0.025×109/L。患者截瘫原因可能是 ( E ) A.第二肿瘤转移 B.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C.细菌性脑膜炎 D.化疗药物损害 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4.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 D )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 B.女性多于男性 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 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E.病程常大于一年

5.临床上患者尿检查中,检出哪一项异常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最大 ( E ) A.蛋白尿(++++) B.血尿 C.蛋白管型尿 D.原始细胞 E.本周蛋白 6.红细胞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约为 ( A ) A.1:1 B.1:2 C.1:3 D.1:4 E.1:5 7.肝硬化病人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某些因子缺乏 B.血小板减少 C.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D.维生素K缺乏 E.组织因子缺乏

8.下列哪项不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B )

A.严重肝病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血友病A时出血时间延长 C.DIC时凝血酶时间延长 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ELT延长 E.Ⅻ因子缺乏症APTT延长 9.最适宜用来识别T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 ( B ) A.CD33 B.CD7 C.CD19 D.CD41 E.CD34

10.凝血过程中起加速作用和自我催化作用的凝血因子是 ( A ) A.凝血酶 B.组织因子 C.Ca2+ D.接触因子 E.因子Ⅺ 11.血小板粘附率减低见于 ( D )

A.血栓性疾病 B.糖尿病 C.妊娠高血压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肾小球肾炎

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中,正确的是 ( C )

A.造血原料缺乏 B.细菌感染 C.苯及其衍生物 D.PNH E.粟粒性结核 13.以下对叶酸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 C )

A.叶酸分子是由喋呤基、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三个部分组成 B.不耐热 C.人类自己能合成叶酸 D.停止摄入叶酸几个月后就能发生叶酸缺乏症 E.动物脏器如肝等含量丰富

14.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是下列哪一组 ( E )

A.因子Ⅱ、Ⅶ、Ⅸ、Ⅹ B.因子Ⅰ、Ⅴ、Ⅶ、Ⅹ C.因子Ⅷ、Ⅸ、Ⅹ、Ⅴ D.因子Ⅸ、Ⅹ、Ⅺ、Ⅻ E.因子Ⅰ、Ⅴ、Ⅷ、Ⅻ

15.下列哪项是血小板α-颗粒内较特异产物 ( D )

A.β-TG和Fg B.β-TG和vWF C.β-TG和PDGF D.β-TG和PF4 E.β-TG和ADP

16.下列哪项不符合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B )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进行性下降 B.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白细胞数目正常或轻度减低 E.粒红比值值明显增高 17.血管外溶血常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 A )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B.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G6PD缺陷症慢性期 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E.HbS症

18.细胞化学染色TRAP阳性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 ( C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多发性骨髓瘤 C.多毛细胞白血病 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E.成人T细胞白血病

19.DIC的病理生理过程一般包括 ( E )

A.高凝阶段 B.代偿阶段 C.失代偿阶段 D.继发性纤溶阶段 E.上述答案均正确

20.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形态分为四型,下列哪一型除外 ( A )

A.火焰细胞型 B.原浆细胞型 C.幼浆细胞型 D.浆细胞型 E.网状细胞型

21.为了区别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红白血病,首选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 B )

A.POX染色 B.PAS染色 C.NAP染色 D.α-NAE染色 E.铁染色 22.一般不出现红细胞形态改变的溶血性贫血有 ( D )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大面积烧伤所致贫血 E.镰形细胞型贫血

23.1986年天津会议,提出了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建议草案,建议将MDS分为四期,其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 E )

A.难治性贫血(RA) B.环行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S) C.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 D.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 E.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24.PAgT减低常见于 ( D )

A.糖尿病 B.口服避孕药物 C.高凝状态 D.血小板无力症 E.吸烟者 25.在用ELISA法测定β-TG时,茶碱的作用是 ( D )

A.保持血小板活化状态 B.抑制血小板活性 C.防止血小板聚集 D.防止血液凝固 E.以上均不是

26某类细胞:直径12~14μm,胞质丰富,浅蓝色,无颗粒,核/浆比率低;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质较原始淋巴细胞粗,但又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为颗粒状或块状;有大而显著且多为单个核仁。血象和骨髓象中以这种细胞为主,提示 ( B )

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C.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D.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 E.浆细胞白血病(PCL) 27.关于一期止血正确的描述是 ( C )

A.由血管和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完成 B.由血管和抗凝成分共同完成 C.由血管和血

小板共同完成 D.由血管和纤溶系统相互作用 E.由凝血因子和抗凝成分共同作用

28.男,22岁,反复巩膜黄染4年。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2cm,脾肋下3cm;检验结果: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9%(0.09);总胆红素34μmol/L,间接胆红素28μmol/L,HBsAg(+);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最可能诊断 (B) A.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慢性肝病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9.尼曼-匹克细胞形态的主要特征是 ( E ) A.胞体大,直径20~90μm B.胞体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C.胞核一个或多个 D.胞质丰富 E.胞质呈泡沫状或蜂窝状

30.女,14岁,低热、关节疼痛、鼻出血1周;体检:双侧颈部及腋下淋巴结均肿大,肝、脾肋下1cm,胸骨轻压痛;检验:Hb70g/L,白细胞4×109/L,N0.3,L0.2,原始细胞0.5,血小板20×109/L,POX阴性反应。诊断可能为 ( C )

A.ITP(急性型) B.恶性淋巴瘤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1.某黄疸病人,其尿胆原试验强阳性,尿胆红素试验阴性,酸溶血试验阳性应考虑 ( B ) A.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黄疸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2.以下对诊断早期B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特异而敏感的免疫标记是 ( D ) A.CD10 B.CD19 C.CD20 D.CyCD22 E.CD22

33.下列哪一项不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征 ( C )

A.血红蛋白增加(180~240g/L) B.红细胞比容增高(0.54~0.80) 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增加 D.出现幼红细胞 E.出现幼稚粒细胞

3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有的表现一般不包括 ( E ) A.淋巴结肿大 B.不规则发热 C.咽峡炎 D.皮疹 E.黄疸

35.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SICH)将人类46条染色体编为A~G7组的依据为 ( B )

A.显带技术在各号染色体上所显现的带分布特点 B.染色体长短和着丝粒的位置 C.染色体上所包含遗传信息 D.染色体的形态 E.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所处位置 36.下列哪一项与严重肝病所致凝血障碍不相符 ( D )

A.因子Ⅰ、Ⅸ、Ⅱ、Ⅴ、Ⅶ、Ⅹ减少 B.血小板减少及其功能缺陷 C.抗凝蛋白的含量减少 D.因子Ⅷ:C和vWF减少 E.纤溶活力增强

37.下列哪项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C ) A.急性型Hb浓度多在40~80g/L,慢性型Hb浓度降至20gL B.网织红细胞>10% C.急性型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D.血小板多低于正常 E.骨髓象幼红细胞不会出现巨幼变 38.在分离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做免疫分型时,一般选用比重为何种的淋巴细胞分离液 ( B )

A.1.075±0.001 B.1.077±0.001 C.1.078±0.001 D.1.079±0.001 E.1.080±0.001

39.下列哪项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 ( D )

A.血清铁 B.总铁结合力 C.骨髓可染铁 D.血清铁蛋白 E.红游离原卟啉

40.引起再障最主要的原因是 ( E )

A.造血原料缺乏 B.失血过多 C.红细胞破坏过多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41.维生素B12测定对下列哪种疾病有价值 ( C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42.下列哪项说法符合凝血因子的病理生理 ( B )

A.凝血过程中的全部因子均来源于血浆 B.因子Ⅰ、Ⅴ、Ⅷ、ⅩⅢ均为凝血酶作用的底物 C.在肝脏合成过程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的因子为Ⅱ、Ⅴ、Ⅸ、Ⅹ D.因子Ⅴ、Ⅶ主要含于正常人新鲜血清中 E.接触因子(Ⅻ、Ⅺ、PK、HMWK)缺乏,临床上均有明显出血症状

43.下列哪一项不是鉴别骨髓纤维化和CML的要素 ( C )

A.Ph染色体检查 B.NAP染色 C.脾肿大程度 D.骨髓活检 E.泪滴形红细胞比例

44.下列哪种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阴性反应 ( C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嗜酸细胞白血病

45.某患者拟诊断PNH,下列哪项检查与此病诊断无关 ( E )

A.Han试验 B.Rous试验 C.糖水试验 D.热溶血试验 E.碱变性试验 4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造血调控不包括 ( E )

A.刺激造血干细胞向红系方向发展 B.促进幼红细胞分化成熟 C.促进幼红细胞形成血红蛋白 D.减少红系祖细胞凋亡的比例 E.增强红细胞的寿命 47.下列哪项不是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 E )

A.引起血管收缩反应 B.促凝物质释放反应 C.激活血小板 D.激活凝血途径 E.引起局部血液粘度下降

48.下列何种疾病属大细胞性贫血 ( A )

A.恶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9.下列哪项试验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方法 ( D )

A.骨髓铁染色 B.总铁结合力(TIBC) C.血清铁(SI) D.血清铁蛋白(SF)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50.出血时间测定器法的参考范围 ( A )

A.2.5~9.5分钟 B.1~6分钟 C.1~3分钟 D.大于20秒 E.20~40秒 51.下列不符合冷凝集素综合征的是 ( B )

A.冷凝集素主要是IgM完全抗体 B.冷凝集素综合征多见于男性,有遗传因素 C.临床上有急、慢性两种类型 D.急性冷凝集素综合征主要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E.慢性型较平稳,轻度贫血,血管外溶血为主

52.下列哪项实验室结果最不符合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改变 ( D )

A.白细胞减少 B.白细胞增多 C.血小板减少 D.血小板增多 E.贫血 53.糖原染色(PAS)阳性,唾液水解后再次染色仍为阳性,该阳性物质应除外下列哪项 ( D )

A.糖原 B.粘多糖 C.糖脂 D.粘蛋白 E.多羟基醇类物质

54.抗凝血酶可以抑制下列哪些因子的活性 ( E )

A.因子Ⅸa B.因子Ⅹa C.因子Ⅺa D.因子Ⅻa E.以上都是 5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下列哪项实验常呈阳性 ( C )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抗人球蛋白试验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D.异丙醇实验 E.冷凝集素试验

56.二期止血缺陷是指 ( A )

A.凝血和纤溶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B.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C.单纯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D.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E.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57.下列哪项不符合红细胞膜的病理生理特征 ( B )

A.红细胞膜蛋白遗传性缺陷影响膜稳定性 B.氧化损伤不影响膜稳定性 C.生物毒素影响膜稳定性 D.酶代谢异常影响膜稳定性 E.生物毒素影响膜稳定性

58.t(15;17)染色体移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对下列哪种白血病有诊断价值 ( B )

A.M1 B.M3 C.M4 D.ALL E.CML

59.血友病A、B分别缺乏下列哪两种因子 ( C )

A.Ⅴ、Ⅷ B.Ⅸ、Ⅷ C.Ⅷ、Ⅸ D.Ⅸ、Ⅺ E.Ⅷ、Ⅺ 60.血红素是 ( A )

A.铁原子和原卟啉Ⅸ的复合物 B.铁原子和原卟啉Ⅹ的复合物 C.铁原子和原卟啉Ⅵ的复合物 D.铁原子和原卟啉Ⅶ的复合物 E.铁原子和原卟啉Ⅺ的复合物 61.脾切除对以下哪种溶血性贫血治疗最好 ( D )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PNH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红细胞G6PD缺乏症

62.铁主要是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吸收 ( E )

A.胃 B.肝 C.回肠 D.直肠 E.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 63.下列哪项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查不符 ( C ) A.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 B.Fg和vWF:Ag增高 C.AT、PC、PS增高 D.FDP、D-二聚体水平增高 E.PLG水平降低

64.下列哪组产物是由交联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生 ( D ) A.X、Y、D、E及A、B、C、H碎片 B.X’、Y’、D、E’及A、B、C、H碎片 C.X、Y、D、E及D-二聚体 D.X、Y’、D、E’及D-二聚体 E.X、Y、D、E和A、B、C、H碎片及D-二聚体

6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核型异常患者预后较好 ( A ) A.+12 B.+12伴结构异常 C.14q D.13q14 E.14q32

66.下列哪项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相符合 ( A )

A.PAS阳性、NAP积分增高 B.PAS阳性、NAP积分降低 C.PAS阴性、NAP积分增高 D.PAS阴性、NAP积分降低 E.以上都不是

67.下列哪种情况下做PAS染色红系可呈强阳性反应 ( C )

A.再障 B.巨幼细胞贫血 C.红白血病 D.溶血性贫血 E.正常情况下幼红细胞及红细胞

6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病例占 ( D )

A.90%~95% B.10%~15% C.5%~15% D.5%~10% E.1%~5%

心肺无异常,胸骨压痛,肝在肋下1.5cm,脾在肋下1Cm;血象:Hb60g/L,WBC2×109/L,PLT20×109/L。该患者最可能是什么疾病 ( D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急性白血病 E.巨幼细胞性贫血

538.下列关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可出现异食癖、反甲等临床症状 B.粒细胞出现巨形杆状核和核分叶过多 C.可见细胞质发育落后于细胞核现象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象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系的巨幼样变

539.大多数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多毛细胞”免疫表型为 ( A )

A.SmIg阳性 B.CD2阳性 C.CD14阳性 D.CD13阳性 E.CD33阳性 540.下列哪种血液病骨髓病理检查时会见到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 A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B.再生障碍性贫血(AA) C.骨髓纤维化(MSF) D.巨幼细胞性贫血(MgA) E.毛细胞白血病(HCL)

541.下列各点可作为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但除外 ( E )

A.酸溶血 B.蔗糖溶血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E.骨髓增生情况

542.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 ( A )

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B.血小板第三因子(PF3) C.血小板第四因子(PF4) D.血小板促生长因子(PDGF) E.血小板生长素(TPO)

543.在致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中,活性作用最强的是 ( C ) A.ADP B.Ⅱa C.PAF D.肾上腺素 E.瑞斯托霉素 544.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 C )

A.肝肿大 B.脾肿大 C.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D.发热 E.皮疹

545.下列药物可引起自身抗体型药物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 C ) A.奎尼丁 B.青霉素 C.甲基多巴 D.利福平 E.磺胺类 546.血小板粘附活性与下列哪项无关 ( C ) 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 C.血浆纤维蛋白原 D.血管内皮损伤 E.内皮下胶原蛋白的成分

547.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以下叙述不确切的是 ( D )

A.DNA合成速度减慢 B.细胞核发育迟缓 C.细胞分裂障碍 D.RNA和血红蛋白合成也受到影响 E.可形成“幼核老浆”巨幼红细胞 548.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 C )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骨髓 E.胸腺 549.女,43岁。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脾肋下3cm,红细胞2.6×109/L,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14.6×109/L,血小板76×109/L.网织红细胞15%;Coombs试验(+)。除哪个疾病外其余均有可能 ( A )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贫血 C.恶性淋巴瘤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SLE

550.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检查是 ( D ) A.中性粒细胞ALP检查 B.血小板检查 C.外周血查幼稚细胞 D.骨髓检查 E.血红蛋白测定

551.男,40岁,面色苍白,鼻出血、皮肤淤点2月;体检:中度贫血貌,皮肤散在淤点,

脾肋下2cm;检验: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32×109/L,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2/100白细胞。哪种疾病诊断最不可能 ( D )

A.骨髓纤维化 B.MDS C.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隐匿型)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PNH

552.尼曼-匹克病的脂质堆积在什么细胞由 ( C )

A.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网状细胞 D.内皮细胞 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553.下列哪项是M2多见的染色体异常 ( B )

A.t(15;17) B.t(8;21) C.t(6;9) D.t(1;7) E.t(1;17)

554.下列哪种疾病血象中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均减少 ( E )

A.脾亢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55.恶性组织细胞病首发和最为常见的症状是 ( E ) A.黄疸 B.出血 C.贫血 D.皮肤结节 E.发热 556.急性再障的骨髓增生程度一般为 ( E )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增生活跃 D.增生减低 E.极度减低 557.STGT试验中加入基质血浆,其目的是 ( B )

A.提供试验所需的全部凝血因子 B.主要提供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 C.提供PF3 D.提供凝血活酶 E.提供凝血酶

558.男,34岁,有贫血临床表现,血红蛋白65g/L;网织红细胞13%;骨髓幼稚红细胞增生活跃,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身溶血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能纠正,加ATP能纠正。根据上述,最可能的诊断是 ( C )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G6PD酶缺乏症 C.PK酶缺乏症 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559.骨髓片做PAS染色,大多白血病细胞呈红色块状阳性,而胞质底色不红,下列何者与此相符 ( B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浆细胞白血病 E.CML

560.一般正常成人每天利用铁的量是 ( B )

A.11mg左右 B.22mg左右 C.33mg左右 D.44mg左右 E.55mg左右 561.骨髓涂片中的哪项特点对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最有价值 ( D )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增多 C.非造血细胞增多 D.可见Reed-Sternberg(R-S)细胞 E.纤维细胞增多

562.下列哪项不符合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 ( A )

A.ABO血型者病情较重 B.可于出生后不久死亡 C.Rh型病情较重 D.出生后贫血,黄疸 E.脐血胆红素正常情况下

563.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指标是 ( E ) A.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B.MCV>100fl C.MCH>31pg D.MCHC 302~360g/L E.红细胞比积(HCT)0.22

564.下列疾病可导致血栓形成,但哪一疾病除外 ( E )

A.因子Ⅻ缺乏症 B.恶性淋巴瘤 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缺铁性贫血

565.目前已发现的趋化因子有 ( E )

A.补体系统激活产物如C3a、C5a B.炎症组织的降解产物如细菌毒素及其产物 C.肽释放酶和纤溶酶激活剂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自由基如O2-等 E.以上都是 566.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是 ( D )

A.骨髓增生性疾病 B.化脓性感染 C.SLE D.急性白血病 E.类风湿性疾病

567.正常血红蛋白是由 ( E )

A.四对珠蛋白肽链和2个亚铁血红素构成的 B.一对珠蛋白肽链和4个亚铁血红素构成的 C.一对珠蛋白肽链和3个亚铁血红素构成的 D.两对珠蛋白肽链和3个亚铁血红素构成的 E.两对珠蛋白肽链和4个亚铁血红素构成的 56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CLL血象特点 ( C ) A.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 B.小淋巴细胞,形态正常 C.大淋巴细胞,形态正常 D.可见少量幼淋和原始淋巴细胞 E.篮细胞明显增多 569.男,22岁,头昏乏力,鼻粘膜及牙龈出血1周来诊;检验结果;WBC42×109/L,Hb85g/L,PLT23×109/L,外周血片中见幼稚细胞。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幼粒细胞21%(NEC),原始细胞POX强阳性。NAP(-),NSE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是 ( B ) A.M1 B.M2 C.M3 D.M4 E.M5 570.BT测定的质量保证 ( C )

A.选用Duke法 B.选择有病变的皮肤进行穿刺 C.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 D.挤压穿刺周围组织 E.血流速度难于控制

571.除哪种疾病外,其他疾病常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 D )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多发性骨髓瘤 D.CML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72.除哪种疾病外,其他疾病均可引起发热 ( D )

A.恶性淋巴瘤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类白血病反应 D.巨幼细胞贫血 E.急性血管内溶血

573.在肝脏合成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下列哪一组 ( A )

A.因子Ⅱ、Ⅶ、Ⅸ、Ⅹ B.因子Ⅱ、Ⅴ、Ⅶ、Ⅹ C.因子Ⅷ、Ⅸ、Ⅹ、Ⅺ D.因子Ⅸ、Ⅹ、Ⅺ、Ⅻ E.因子Ⅱ、Ⅶ、Ⅺ、Ⅻ

574.血清抗HTLV-1抗体是诊断下列哪种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 ( D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L C.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D.成人T细胞白血病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575.DNA合成障碍,合成速度减慢,致细胞核发育障碍,使细胞增殖的 ( B ) A.G0期延长 B.S期延长 C.G1期延长 D.G2期延长 E.M期延长 576.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 ( D )

A.血清铁测定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D.骨髓细胞外铁 E.骨髓红细胞内铁

577.男,40岁,贫血已2年,有肝炎史;体检:皮肤有散在性少量紫癜,肝、脾肋下未及;检验:红细胞2.0×1012/L.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5×109/L,骨髓检查细胞增生活跃,红系和粒系多为晚期阶段,巨核细胞缺如,表抗阳性,Ham试验阴性。最可能诊断为 ( B ) A.PNH B.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 C.脾亢 D.急性白血病 E.ITP

578.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转化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的分子式为 ( C )

A.[α(A)β(B)γ]2 B.[α(A)β(B)γ]3 C.[αβγ]2 D.[αβγ]3 E.αβγ

57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 E )

A.肝、脾及淋巴结不肿大 B.白细胞减少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造血原料不足 E.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580.关于血红蛋白下列哪项错误 ( D ) A.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蛋白质 B.有两对珠蛋白肽链和4个亚铁血红素分子构成 C.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有HbA、HbA2和HbF三种 D.血红蛋白全部在有核红细胞期合成 E.约35%合成于网织红细胞阶段

581.下列哪项指标与DIC的诊断不符 ( D )

A.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 B.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 C.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D.AT含量或活性降低(肝病必备) E.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582.下列哪项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B )

A.多见于青壮年 B.肝、脾可肿大 C.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 D.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 E.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583.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 E )

A.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B.诱导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粘附 C.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和氧化能力 D.引起平滑肌收缩 E.作为最重要的凝血因子

584.男,35岁,头晕乏力,贫血貌,反复皮肤淤斑约1年。半月来多次晨尿呈酱油色,住院治疗;检验结果:血红蛋白45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32×109/L,网织红细胞6%,周围血涂片,晚幼红细胞2/100白细胞:血浆游离血红蛋白280mg/L;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红系占0.50(50%),未见巨核细胞。其可能的诊断是 ( E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贫血 C.PNH D.MDS E.AA-PNH综合征

585.下列不属于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是 ( D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白血病 C.骨髓病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86.以下对维生素B12论述不确切的是 ( E )

A.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B.含金属元素钴 C.耐热而不耐酸碱 D.正常成人每天约需1μg E.维生素B12缺乏几个月后就能表现出贫血 587.一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试验是 ( B )

A.PT、APIT B.BT、PLT(BPC) C.BT、PT D.APTT、PLT(BPC) E.BT、CT

588.血浆抗凝血酶水平增高,符合下列哪组疾病的诊断 ( C )

A.肝功能障碍及肝脏疾病 B.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C.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 D.DIC、心肌梗死 E.肾病综合征

589.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凝血过程 ( E )

A.凝血系统与补体系统有关 B.凝血系统与激肽系统有关 C.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有关 D.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有关 E.内、外凝血途径之间无关 590.为鉴别CML与类白血病反应,首选 ( C )

A.POX染色 B.PAS染色 C.NAP染色 D.AS-DCE染色 E.铁染色

591.符合急性红白血病诊断标准之一的是 ( D ) A.骨髓中红系细胞>10% B.骨髓中红系细胞>20% C.骨髓中红系细胞>30% D.骨髓中红系细胞>50% E.骨髓中红系细胞>80% 592.根据Ⅷ:C的活性可将血友病A分为四型,中型血友病Ⅷ:C的活性为 ( B ) A.≤1% B.2%~5% C.6%~8% D.9%~12% E.13%~16% 593.对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哪项是错误的 ( B )

A.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 B.自溶试验明显增高,加葡萄糖不能纠正 C.外周血球形红细胞大于20% D.脾肿大明显 E.属于先天性红细胞膜异常性疾病

594.男,70岁,低热,乏力,消瘦半年,两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质中,脾肋下3cmHb130g/L.WBC98×109/L,分类:中性12%淋巴88%,PLT11.2×109/L,血尿酸7mg/d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幼淋2%,淋巴80%。可诊断为 ( E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cmL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CLL

595.下列哪项是造血干细胞分化抗原 ( E ) A.CD38 B.CD13 C.CD3 D.CD41 E.CD34

596.T和B淋巴细胞在接触抗原后增殖的主要场所是 ( B )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和淋巴结 D.卵黄囊和淋巴结 E.淋巴结

597.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的贫血是 ( C )

A.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贫血 E.骨髓病性贫血

598.符合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 ( E )

A.PAS染色阳性 B.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 C.特异性酯酶(SE)染色阳性 D.NAP染色活性增强 E.NSE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599.血小板α-颗粒内容物为 ( C )

A.Fg、vWF和ADP B.Fg、vWF和ATP C.Fg、vWF和β-TG D.Fg、β-TG和5-HT E.Fg、PF4和5-HT

600.血小板活化因子测定与下列哪种疾病无关 ( C )

A.过敏性哮喘 B.心脑血管疾病 C.血友病 D.肾脏疾病 E.妊娠 601.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活跃最有意义的血象改变为 ( D )

A.外周血中出现嗜碱点彩红细胞 B.外周血中出现幼粒细胞 C.红细胞大小不等 D.网织红细胞增高 E.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60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什么疾病 ( B )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良性增生性疾病 B.淋巴细胞系统良性增生性疾病 C.单核细胞系统良性增生性疾病 D.淋巴细胞系统恶性疾病 E.浆细胞增生性疾病 603.骨髓纤维化尤其要注意与下列哪种疾病加以鉴别 ( A )

A.CML B.CLL C.急性白血病 D.多发性骨髓瘤 E.恶性淋巴瘤 604.下列哪项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血象的晚期表现 ( C )

A.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 B.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升高 C.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D.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 E.以上都不是

605.辨认和证实“多毛细胞”的最有效手段为 ( D )

A.细胞化学染色 B.染色体核型分析 C.骨髓象和血象综合分析 D.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E.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405.下列哪项不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点 ( D )

A.白细胞数增多或正常 B.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C.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数一般正常 D.血象异形淋巴细胞数不及骨髓象 E.异形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406.TFPI可抑制下列蛋白质的活性,但除外 ( E ) A.因子Ⅹa B.TF/Ⅶa C.PL D.胰蛋白酶 E.凝血酶 407.下列哪一型多发性骨髓瘤易并发浆细胞白血病 ( C ) A.IgA型 B.IgD型 C.IgE型 D.IgG型 E.IgM型

408.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凝血因子或促凝物质被激活或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A.机体存在完整的抗凝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B.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C.血管壁的完整性 D.纤溶激活物增多 E.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409.以下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特点 ( D )

A.全血细胞减少 B.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和先后可不一致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低 D.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加 E.多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410.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早期骨髓检查的特征是 ( D )

A.有核细胞减少 B.看不见原、早幼红细胞 C.看不见中、晚幼红细胞 D.发现巨大原始红细胞 E.粒红比值减低

411.下列哪项不属于CLL的诊断标准 ( B )

A.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5×109/L B.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C.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D.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增高≥3个月(排除其他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疾病) E.以上都不是

41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起病缓慢,最突出的体征是 ( B )

A.乏力、盗汗、消瘦及低热 B.脾肿大 C.胸骨压痛 D.贫血 E.出血 413.患儿,10个月,人工喂养,面色苍白,RBC2.1×1012/L,Hb70g/L,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者>5%,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呈老浆幼核改变。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 A )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414.下列哪项不符合造血障碍的特点 ( D )

A.骨髓增生减低 B.全血红骨髓总量减少 C.呈正常细胞性贫血 D.黄骨髓减少 E.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

415.下列说法哪一项不符合铁的平衡和疾病诊断 ( B )

A.铁、主要随胃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等排出 B.如有细胞外铁的存在,可支持缺铁性贫血 C.育龄妇女平均每天排出2mg铁 D.当体内铁负荷过多时,每天可排出4mg铁 E.少量经泌尿生殖道、皮肤及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排泄 416.下列选项中属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 A )

A.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新生儿溶血症 D.血型不合输血 E.药物免疫性溶血

417.氰化物抗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性细胞化学染色反应 ( A )

A.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B.多毛细胞白血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18.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以哪一型最常见 ( A )

A.中性粒细胞型 B.淋巴细胞型 C.单核细胞型 D.嗜酸粒细胞型 E.浆细胞型

419.女,18岁,发热咽痛,鼻粘膜出血10天,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胸骨压痛,右下肢皮肤可见3×3cm大小肿块,质硬;Hb86g/L,WBC2×109/L.PLT20×109/L,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80%,部分原始细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PAS染色胞质淡红色,胞质边缘有细小的阳性颗粒。α-醋酸萘酚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能被氟化钠抑制,应诊断为 ( C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420.以下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特点 ( E )

A.有核细胞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 B.骨髓受损情况呈向心性发展 C.在低增生区偶见增生灶 D.骨髓涂片外观有较多油滴 E.骨髓小粒增多 421.诊断骨髓纤维化必须要做哪一项检查 ( B )

A.血常规 B.骨髓病理学检查 C.骨髓细胞学检查 D.细胞化学检查 E.细胞培养

422.血管性血友病自实验室诊断,下列哪项最重要。 ( B )

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 B.SDS凝胶电泳检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异常 C.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小板粘附率减低 D.APTT长及因子Ⅷ促凝活性减低 E.血小板计数正常

423.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 C ) A.CT B.复钙时间 C.APTT D.ACT E.BT

424.经典的凝血瀑布学说,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 B ) A.因子Ⅺ B.因子Ⅻ C.因子Ⅶ D.因子Ⅲ E.因子Ⅴ 425.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以哪型最常见 ( D )

A.IgA型 B.IgD型 C.IgE型 D.IgG型 E.IgM型

426.在采用聚集仪测定PAgT时,下列哪种诱导剂诱导出现单峰 ( D )

A.ADP(1.0μmol/ml) B.ADP(0.5μmol/ml) C.肾上腺素(0.4μmol/ml) D.胶原(3.0μmol/ml) E.瑞斯托霉素(1.5mg/ml)

427.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和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应选用下列哪一组作为筛选性试验 ( A )

A.束臂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B.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C.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 D.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E.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D-二聚体测定 428.下列哪项不符合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 D ) A.周围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B.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C.血液间接胆红素增高 D.尿胆红素阳性 E.骨髓有核红细胞增生活跃

429.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在 ( E ) A.0.5%~1.5% B.1.6%~2.5% C.2.6%~3.5% D.3.6%~4.5% E.5.0%~20.0%

430.关于维生素B12在DNA合成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D )

A.是DNA合成过程中的辅酶 B.催化5甲基四氢叶酸生成四氢叶酸 C.缺乏时,则四氢叶酸减少,结果DNA合成障碍 D.催化甲基丙二酸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辅酶A E.缺乏时,血中甲基丙二酸减少

431.下列哪项不符合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检查 ( B )

A.常出现干抽 B.患者骨髓中造血细胞均减少 C.骨髓病理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 D.骨髓活检病理切片上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432.泡沫细胞是指 ( C )

A.脂肪细胞 B.骨髓瘤细胞 C.尼曼-匹克细胞 D.戈谢细胞 E.R-S细胞 433.DIC时,红细胞的变化 ( D )

A.球形红细胞增多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 C.靶形红细胞增多 D.破碎红细胞增多 E.小红细胞增多

434.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E )

A.骨髓必须3系有病态造血 B.外周血细胞必须有3系减少 C.外周血细胞必须有2系减少 D.小巨核细胞是MDS特异性诊断指标 E.MDS有无效造血,无效造血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435.CML血象检验中贫血呈何种类型 ( D )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E.增生不良性贫血

436.下列哪项与血小板粘附功能有关 ( B )

A.纤维蛋白原 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C.肌球蛋白 D.β-TG E.PF3

437.下列哪种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中血小板以及骨髓象中巨核细胞均减少 ( E )

A.脾功能亢进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综合征)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巨幼细胞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38.以下哪项试验用于免疫性溶血的检查 ( A )

A.抗人球蛋白试验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自身溶血试验 D.蔗糖溶血试验 E.异丙醇沉淀试验

439.染色体14q32带是下列哪一项抑癌基因所在位点,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CLL的发病机制 ( B )

A.p53基因 B.Rb基因 C.p16基因 D.WT1基因 E.FAP基因 440.在一般临床实验室,测定β-TG和PF4的方法是 ( A )

A.ELISA法 B.免疫沉淀法 C.RIA D.免疫扩散法 E.免疫电泳法 441.Ⅱ型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哪种细胞 ( A )

A.单核细胞样型 B.浆细胞型 C.幼淋巴细胞样型 D.原淋巴细胞样型 E.不能分类型

442.某病人的骨髓片做PAS染色,结果显示大多白血病细胞呈红色块状阳性,而胞质底色不红,下列何病与此相符 ( B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浆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43.总铁结合力实际上是反映血浆哪类物质的水平 ( B )

A.铁蛋白 B.运铁蛋白 C.血清铁 D.原卟啉 E.以上都不是 444.下列哪种疾病临床上同时存在贫血及脾肿大 ( E )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45.下列说法符合蛋白C的是 ( E )

A.合成需要依赖Vit K B.可被凝血酶激活 C.可灭活因子Ⅴa、Ⅷa D.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的作用 E.以上说法都是

446.下列哪项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 C )

A.BT时间延长 B.血小板数减少 C.PT时间延长 D.血块收缩不良 E.PDW可增高

447.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 ( B )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增多 B.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C.MCV112~159fl D.MCH32~49pg E.MCHC:320~360g/L

448.下列哪项有助于高凝状态的形成 ( C )

A.血流速度增加 B.血小板减少 C.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D.血液中凝血因子含量减低 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449.因子Ⅴ和Ⅷ主要含于下列哪中血液成分中 ( A ) A.硫酸钡吸附血浆 B.正常贮存血浆 C.正常贮存血清 D.硫酸钡吸附血清 E.正常人新鲜血清

450.男,45岁,三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近一年来渐感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常规检验:RBC1.4×1012/L,Hb55g/L,WBC3.1×109/L,血小板65×109/L,网织红细胞0.10%,MCV129fl,MCH36pg,MCHC340g/L。最可能的诊断是 ( C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45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下列哪种异常形态红细胞增多 ( C )

A.球形红细胞 B.破碎红细胞 C.靶形红细胞 D.泪滴形红细胞 E.镰形红细胞

452.下列哪项组合不正确 ( C )

A.骨髓病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

453.急性溶血时,下列哪项是少见的 ( E )

A.寒战、高热 B.头痛、腰痛、背痛、四肢酸冷 C.尿胆原增多 D.血胆红素增多 E.急性肾衰竭

454.再障的骨髓病变一般先累及 ( D )

A.肋骨 B.脊柱 C.胸骨 D.髂骨 E.棘突 455.红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最主要途径是 ( B )

A.磷酸戊糖途径 B.无氧糖酵解途径 C.谷胱甘肽途径 D.三羧酸循环 E.其他途径

456.STGT试验延长,用硫酸钡吸附血浆不能纠正,用正常血浆及正常血清均能纠正,提示 ( B )

A.因子Ⅷ缺乏 B.因子Ⅸ缺乏 C.因子Ⅺ缺乏 D.因子Ⅻ缺乏 E.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

45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B )

A.CML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 C.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

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 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NAP积分常增加,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无明显变化

458.网织红细胞18%,可除外哪种贫血 ( A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D.G6PD缺乏症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59.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 A )

A.G6PD缺乏症 B.PNH C.PK酶缺乏症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60.明确诊断依赖VitK因子缺乏症必须进行下列试验,但除外 ( A ) A.APTT、PI、 B.因子Ⅱ:C水平测定 C.因子Ⅶ:C测定 D.因子Ⅸ:C测定 E.因子Ⅹ:C测定

461.血小板粘附率增高见于 ( B )

A.血管性血友病 B.妊娠高血压 C.肝硬化 D.血小板抑制剂的使用 E.尿毒症

462.孕妇和哺乳者每天需要叶酸为 ( C )

A.100~200μg B.300~400μg C.200~300μg D.500~600μg E.1000μg

463.下列凝血因子在激活过程中不需要C.a2+参与的是 ( D )

A.因子Ⅹ→因子Ⅹa B.因子Ⅱ→因子Ⅱa C.因子Ⅻ→因子Ⅻa D.因子Ⅻ→因子Ⅻa E.因子Ⅺ→因子Ⅺa

464.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大于多少可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 E ) A.25% B.20% C.15% D.10% E.4% 465.下列哪项不符合原红细胞的特点 ( D )

A.胞体外缘可见伪足突起 B.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C.核仁较大,界限不清 D.胞质呈均匀淡蓝色 E.核仁3个以上者一般少见 466.下列哪项说法符合凝血过程 ( D )

A.凝血酶激活因子Ⅰ B.凝血酶激活因子Ⅴ C.凝血酶激活因子Ⅷ D.凝血酶激活因子Ⅺ E.以上都是

467.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以瀑布学说为基础的传统凝血过程 ( E )

A.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的过程 B.凝血的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C.内外两条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及参加的因子不同 D.血小板参与内源性凝血 E.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因子Ⅺ被激活到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

468.下列哪项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化学染色 ( C ) A.POX B.ACP C.NAP D.POX、NAP E.POX、ACP、NAP

469.多毛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鉴别在于 ( D ) A.前者POX阳性;后者POX阴性 B.前者NAP阳性;后者NAP阴性 C.前者ACP阳性;后者ACP阴性 D.前者rIRAP阳性;后者FRAP阴性 E.前者SBB阳性;后者SBB阴性

470.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的特征 ( D )

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除M6外) C.未找到巨核细胞(除M7外) D.白血病性原始细胞≥30% E.白血病细胞多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

471.慢性再障治疗的首选方法是 ( A )

A.使用雄激素 B.使用肾上腺激素 C.使用免疫抑制剂 D.脾切除 E.骨髓移植

472.关于凝血因子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B )

A.依赖维生素K的是Ⅱ、Ⅶ、Ⅷ、Ⅺ B.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辅因子作用的是Ⅲ、Ⅴ、Ⅷ C.内外凝血途径形成凝血活酶,均需要Ⅷ因子的参与 D.所有的凝血因子均来自血液 E.血浆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是凝血酉每原

473.下列哪项检查结果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 )

A.出血时间正常,TT和PT延长 B.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块收缩良好,凝血时间正常 C.血小板数减少,血块收缩不良,BT时间延长 D.Fg减少,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血小板数减少,MPV和PDW均减低,血小板膜抗体为阳性 474.下列哪项不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点 ( D )

A.是多能干细胞疾病 B.各症之间可相互转化 C.细胞增生也常发生在髓外组织 D.常有脾肿大,而肝常不肿大 E.常并发出血、血栓形成

475.下列哪项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最重要指标 ( A )

A.PML-RARA融合基因 B.白血病细胞中的Auer小体 C.骨髓中其他细胞受抑制 D.骨髓增生程度活跃 E.M3的免疫学测定

476.确定血友病的试验,下列哪项最为重要 ( E ) A.APTT B.PT C.STGT及其纠正试验 D.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E.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及抗原含量测定

477.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中常可见到,但除外 ( E )

A.点彩红细胞 B.网织红细胞 C.红细胞寿命缩短 D.有核红细胞 E.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478.PAgT增高常见于 ( E )

A.血小板无力症 B.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C.肝硬化 D.VitB12缺乏症 E.糖尿病

479.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特征性细胞化学染色为 ( E )

A.POX阳性 B.NAP阳性 C.SBB阳性 D.NAE阳性 E.TRAP阳性 480.下列哪项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的形态特点不相符 ( E )

A.核仁多为2~5个 B.核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均匀分布 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可呈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D.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E.胞质出现较多特异性颗粒 481.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4) ( C )

A.M4是粒和单核系细胞同时恶性变的急性白血病 B.M4可分为4个亚型,即M4a、M4b、M4及M4Eo C.M4a:原单、幼单和单核细胞>20%(所有的有核细胞) D.地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细胞的反应特点 E.M4Eo可表现出inv(16)(p13;q22)染色体异常

482.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特点的是 ( D )

A.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不均 B.核型不规则,常见凹陷、折叠 C.核染色质较粗,无核仁 D.胞质深蓝色,呈蜂窝状 E.核浆比例大 483.下列除哪种疾病外,均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 E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戈谢病 E.慢

性白血病

484.正常成人每天约排出 ( A )

A.1mg铁 B.2mg铁 C.3mg铁 D.4mg铁 E.5mg铁 485.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 ( A )

A.胞体大,一般核浆比例小 B.细胞核内可见明显核仁 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质细致均匀 E.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

48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见于 ( A ) A.CML慢性期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骨髓纤维化 D.类白血病反应 E.恶性淋巴瘤

487.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骨髓中的粒细胞常有何形态改变 ( A )

A.幼粒细胞见退行性改变 B.双核粒细胞 C.粒细胞巨幼样变 D.粒细胞核右移 E.粒细胞分叶过少

488.下列哪项不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B )

A.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也增多 B.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以幼稚型为主 C.骨髓中红系和巨系多数正常 D.少数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幼稚嗜酸性粒细胞 E.诊断主要依据是多次血常规检查

489.下列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中,哪种活性最强 ( E ) A.ADP B.肾上腺素 C.凝血酶 D.TXA2 E.PAF

490.下列哪项符合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扫描电镜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差异 ( A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较大原粒细胞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T淋巴细胞以光滑型为主其中B细胞型可出现长而多的微绒毛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较大原粒细胞以光滑型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较大原粒细胞以皱膜型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较大原粒细胞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皱膜型为主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较大原粒细胞以嵴样及球样突起型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光滑型为主其中B细胞型可出现短而多的微绒毛

491.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 ( A )

A.缺铁性贫血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92.不符合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是 ( C )

A.与病毒感染有关 B.抗体主要是IgG C.无补体参加 D.冷溶血检查可确诊 E.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493.下列哪项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 ( C )

A.血清总蛋白增加 B.大多数为单克隆性 C.白蛋白增加 D.有的患者无M成分,也无轻链增加 E.有的患者无M成分,而轻链增加

49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 D )

A.网织红细胞增高 B.血红蛋白尿 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

495.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是 ( C )

A.叶酸还原酶 B.二氢叶酸还原酶 C.四氢叶酸 D.叶酸 E.NADPH 496.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骨髓必须、3系有病态造血 B.外周血细胞必须有3系减少 C.外周血细胞必须有2系减少 D.病态造血非MDS特有 E.造血细胞凋亡减少

49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占成人白血病总数的百分比为 ( C )

A.20% B.30% C.40% D.60% E.70%

498.除下列哪项外,其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 ( D )

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B.疟疾 C.PNH D.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499.一般不会引起急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的是 ( D )

A.支原体肺炎 B.结缔组织疾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糖尿病 E.肿瘤

500.vWF合成减少,而其多聚体结构基本正常,见于 ( A )

A.vWDⅠ型 B.vWDⅡA亚型 C.vWDⅡB亚型 D.vWDⅡM亚型 E.vWDⅡN亚型

501.急性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重要区别是 ( C )

A.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 B.病态造血是否明显 C.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多少 D.环形铁粒幼细胞多少 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502.关于白细胞中糖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血液中的糖原主要来自于淋巴细胞 B.原始粒细胞有较多的糖原 C.原始淋巴细胞有较多的糖原 D.粒细胞中的糖原含量随细胞的分化逐渐增加 E.在炎症疾病时,PAS呈阳性反应

503.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实验室检验相符的是 ( B )

A.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B.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C.血片中无球形、异形及碎片出现 D.自身抗体类型为IgM E.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 504.β-TG和PF4的测定可作为 ( B )

A.判断血小板数量指标 B.血小板活化指标 C.判断血小板形态学指标 D.分析血小板与出血的相关性指标 E.提供血小板聚集性功能指标 505.下列哪项不符合戈谢病 ( E )

A.血涂片中偶见戈谢细胞 B.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C.肝、脾、淋巴结穿刺或印片可见戈谢细胞 D.SSB染色呈阳性 E.又称为鞘磷脂病

506.如经过化疗后,认为急性白血症病人已达到完全缓解,但下列哪项指标除外 ( E ) A.临床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 B.血象恢复,无白血病细胞 C.原始细胞<5% D.骨髓粒、红、巨核三系比例正常 E.以上均不正确

507.下列哪种说法不是一期止血缺陷的特点 ( C )

A.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以皮肤和粘膜为主 B.深部组织,如肌肉群、关节腔和内脏出血较少见 C.出血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可能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 D.采用压迫止血或局部用止血药止血有效,且止血后不易复发 E.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 508.患者,女,30岁,妊娠32周,平时有偏食习惯。近因头昏乏力就诊;化验:RBC1.6×1012/L,Hb62g/L,MCV130f1,中性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疑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下列哪项最有诊断意义 ( E )

A.RBC数减少比Hb下降明显 B.MCV、MCH增高 C.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伴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D.胃酸分泌量减少 E.骨髓幼红细胞巨幼样变

509.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未受累部位穿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时,以下哪种细胞一定减少 ( C )

A.红细胞系 B.粒细胞系 C.巨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510.下列哪项不是激肽释放酶的作用 ( D )

A.可激活因子Ⅻ B.可激活因子Ⅺ C.可激活因子Ⅶ D.可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E.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

511.下列哪项不符合毛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反应 ( E )

A.POX阴性 B.NAP阴性 C.SBB阴性 D.ACP阳性 E.FHAP阴性 512.下列哪些疾病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诊的是 ( D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多发性骨髓瘤

513.下列选项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的是 ( E )

A.血细胞 B.造血组织 C.出血倾向和血管栓塞的致病原因 D.外伤、手术等造成的血液异常 E.病毒性肝炎

514.成年患者,发热伴齿龈肿胀、出血,皮肤有多个结节性红斑;骨髓中异常细胞88%,胞核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等,并有折叠、扭曲、凹陷;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血清溶菌酶增高。可考虑诊断下列哪种疾病 ( E ) A.M1型白血病 B.M2型白血病 C.M3型白血病 D.M4型白血病 E.M5型白血病

515.凝血酶时间缩短,常见于下列哪种一情况 ( D )

A.含有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C.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 D.巨球蛋白血症 E.肝脏病变

516.下列哪项符合骨髓的有关叙述 ( E )

A.分为黄骨髓、红骨髓和白骨髓 B.红骨髓主要有脂肪细胞组成 C.黄骨髓主要由造血细胞组成 D.白骨髓主要为支架细胞 E.黄骨髓具有造血的潜能 517.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最有意义的结果是 ( C ) A.尿胆原阳性 B.黄疸 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D.血清间接胆红素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518.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分类根据是 ( A )

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 E.临床症状和体征

519.下列哪一项不是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 ( E )

A.血象似白血病 B.大多数有明显的病因 C.预后良好 D.根据白细胞总数多数分为白细胞增多性和白细胞不增多性 E.类白血病反应不需要做骨髓细胞学检查 520.M3易并发DIC,其原因是 ( C )

A.M3易合并感染 B.M3合并溶血 C.M3中早幼粒细胞释放组织促凝物质 D.地细胞的广泛浸润 E.M3引起其他细胞的生长抑制 521.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 ( D )

A.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凝血系统 B.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 C.稳定纤维蛋白 D.为FⅨa、Xa提供了催化表面 E.阻止Ⅱa的形成 522.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 ( C )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523.不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 D )

A.有原发和继发性两型 B.抗体多为IgG型 C.溶血不一定要补体参加 D.在血管内引起凝集和溶血 E.是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52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 ( C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病毒感染

525.转铁蛋白降低下面何者通常不可见 ( E )

A.肾病综合征 B.肝硬化 C.恶性肿瘤 D.炎症 E.缺铁性贫血 526.下列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描述正确的是 ( E ) A.FAB形态学分类L3型是以小细胞为主,核染色质较粗 B.POX染色阳性率>3%,NAP积分降低 C.骨髓象中以分化较好的小淋巴细胞为主 D.白血病细胞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 E.骨髓象中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常易见涂抹细胞 527.下列哪项不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E )

A.有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 B.有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 C.有的患者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 D.有的有获得性贮存池病 E.APTT、PT及TT均延长

528.在粒细胞研究时,下列哪种试验可了解血液循环中细胞池的大小及滞留时间 ( D )

A.泼尼松刺激试验 B.氚标记脱氧胸苷测定 C.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D.二异丙酯氟磷酸盐标记测定(DF32P) E.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合成及含量 529.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数持续至少少于 ( A )

A.4.0×109/L B.3.8×109/L C.3.5×109/L D.3.2×109/L E.3.0×109/L 530.下述哪项不符合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E ) A.脾肿大 B.红细胞在脾窦被破坏 C.尿胆原阳性 D.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 E.血红蛋白电泳出现异常区带

531.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下列不正确的是 ( D )

A.抗体为IgM B.0~4℃时凝集反应最强 C.可见红细胞呈缗钱状 D.溶血不需要补体参与 E.冷热溶血试验阴性

532.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是 ( A ) A.X、Y、D、E及A、B、C、H碎片 B.X’、Y’、D、E’及A、B、C、H碎片 C.X、Y、D、E及D-二聚体 D.X’、Y’、D、E’及D-二聚体 E.X、Y、D、E和A、B、C、H碎片及D-二聚体

533.下列哪种细胞又被称为“绒毛型细胞” ( B )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浆细胞 534.下列哪项不是下调PGI2合成的物质 ( D )

A.FXa B.亚油酸 C.阿司匹林 D.血管紧张素 E.纤溶酶 535.下列说法哪项符合纤溶系统理论 ( A )

A.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几乎在同时被激活而发生作用 B.血液凝固以后,纤溶系统才开始发挥作用 C.出血性疾病完全由纤溶活性增强所致 D.DIC在凝血激活的高凝阶段即发生纤溶亢进 E.血栓性疾病完全由纤溶活性减低所致

536.患者APTT及TPT同时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有缺陷 ( E ) A.因子Ⅷ、Ⅸ、Ⅺ B.因子Ⅸ、Ⅺ、Ⅻ C.因子PK、HMWK D.因子Ⅶ、TF E.因子Ⅹ、Ⅴ、Ⅱ、Ⅰ

537.男,20岁,头昏乏力、发热、全身疼痛、皮肤紫癜半月余;查体:贫血貌,体温38℃,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学习贯彻落实钻井一公司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巩固深化工作动员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