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

2018-10-19 14:36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

杨士中心小学国学教育汇报材料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于2004年10月迁入新校址,地处沈阳市西南城郊结合部。目前学校发展到6个年级,30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60余名教师。

根据区教育局国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修身立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杨士小学以“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滋养人生 ”为主题,把国学经典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如今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门槛上,走向课程改革的纵深,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将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探寻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魂,又适合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因此,我校积极开展了与国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一)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对语文课的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不改变各年级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提出了课时及授课内容调整的决定,即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1至2节的经典诵读课或阅读拓展课。同时,对各年级必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如: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诵读《三字经》,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清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小学语文课堂上,各班教室里也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诵读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习古诗,诵古文在童子小学学生中已经蔚然成风,中华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熏陶、浸润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同时,我们以四、五、六年级为试点,重点抓好诵读活动的课程化研究工作。这三个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本》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的形式、

成果的展示上大胆创新,如吟诵、歌唱、表演、作诗、诗配画、展示诵读本、办诵读小报等;

(二)、把《经典国学读本》作为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是透过这些精炼的文字背后呈现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大脑潜能的导航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把国学作为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古文书人手一册。从而保证国学教育的规范开展。

二、品文化精髓,树健全人格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效果

首先,孩子阅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接触到了丰富的名人励志的故事,文学素养提高很快,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很多孩子出口成章,聪明灵性,偶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闪现。

其次,我校的老师与学生一道享受着读经典的快乐与提高,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务实聪慧愈发彰显,教师的品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上课时间,教师在走廊不高声说话语,随时给学生以关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让、团结和谐。

最后,通过学习经典,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说:“自从校园里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我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经常给我背诵《弟子规》,开口总是说《弟子规》教同学们怎样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变化

三、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是本学期礼仪教育的手段。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德育科工作安排,学校开展了国学课程。一二年级学习《弟子规》、三四年级学习《三字经》、五六年级学习《千字文》。学校德育处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将课程安排到课表中,由班主任教师每周上课一节,建立了国学档案。每天清晨从7:15分到7:30分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召开国学礼仪主题班队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举行了“弘扬经典,传承文化 国学诵读,欢庆六一”的文艺汇报演出。各年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国学学习内容编排诵读内容,演出非常成功,受

到所有学生、家长的赞誉。在区督学室、德育科联合检查中,检查结果令领导满意,国学档案、德育档案受到领导的肯定。

1.举办 “小学生诗文诵读表演赛”活动。参演节目充满了童真童趣,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诗文诵读内容覆盖面广,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举办“书法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围绕汉字文化,我们举行了国学讲座、古诗大联诵、《论语》诵读比赛、字谜竞猜、硬笔书法竞赛、汉字文化知识讲座、师生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3.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4.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专设《中华文化墙》,在墙上刻满了古诗文的诗句。流连其间,学生时时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读经典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不是追潮流、赶时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做给我们自己。因为读经典久之,人的

气质就会提升,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我校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科院2009年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