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聚合coordinationpolymerization

2018-10-24 11:18

第六章 配位聚合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6.1 聚合物的异构现象

6.1.1 分类 结构异构 (构造异构,同分异构) 立体异构 构象异构

构型异构 几何异构(顺反异构) 光学异构(对映体异构)

6.1.2结构异构

一 单体:n-BuLi,s-BuLi,t-BuLi 二 聚合物

1结构单元不同: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乙醛

2结构单元同,连接次序不同:SBR(无规),SBS(嵌段),HIPS(接枝) 6.1.3几何异构:顺式-聚丁二烯,反式-聚丁二烯 6.1.4光学异构

一 单体无手性碳,产物有

1 CH2=CRR'(丙烯,α-烯烃)只有一种(假)手性碳 全同(等规),间同(间规),无规 (Flash动画演示) 2 RCH=CHR' 有两种(假)手性碳

叠同双等规,对映双等规,叠同双间规(对映双间规) (Flash动画演示) 二 单体有手性碳,产物有 立构选择聚合

6.1.5光学异构聚合物的性能 6.1.6立构规整度

1 定义: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等规度,间规度,杂规度 2立构规整度与结晶度的区别 3 测定

6.2 配位聚合与定向聚合

6.2.1 配位聚合 一 定义:

单体分子的碳-碳双键先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的空位上配位,形成σ-Π络合物,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过程。 二 增长过程(Flash动画演示) 三 特点

四 常用引发剂 6.2.2 定向聚合

一 定义:以形成立构规整聚合物为主的聚合反应 二 种类

1自由基聚合 2离子聚合 3 配位聚合 4 模板聚合

6.2.3 配位聚合与定向聚合的区别与联系 本质 过程 产物 别称 例子1:Ziegler-Natta催化剂引发苯乙烯 例子2:BuLi引发丁二烯

配位聚合 注重反应机理 碳-碳双键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的空位上配位 有规或无规 络合聚合,插入聚合 是 不是 定向聚合 注重反应产物 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 有规 有规立构聚合 不是 是 6.3 Ziegler-Natta催化剂

发展历程

1953年,Ziegler等从一次以Et3Al为催化剂从乙烯合成高级烯烃的失败实验出发,意外地发现以乙酰丙酮的锆盐和Et3Al催化时得到的是高分子量的乙烯聚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的乙烯聚合催化剂TiCl4 - AlEt3。

1954年Natta等把Ziegler催化剂中的主要组分TiCl4还原成TiCl3后与烷基铝复合成功地进行了丙烯聚合。

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发现后仅2-3年便实现了工业化,并由此把高分子工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6.3.1 Ziegler催化剂与Natta催化剂

1 典型的Ziegler催化剂:TiCl4 - AlEt3,液态,均相 2典型的Natta催化剂:TiCl3 - AlEt3,固态,非均相 6.3.2 第一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二组分,60年代前期 一 组成

由IV~VIII族过渡金属卤化物与 I~ III族金属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所组成的一类催化剂MtIV-VIIIX+MtI-IIIR 二 种类

三 活性:50-1000gPP/gTi

6.3.3 第二代Ziegler-Natta催化剂-三组分,60年代中后期 一 组成: MtIV-VIIIX+MtI-IIIR+含杂原子的路易斯碱 二 种类

三 活性50000gPP/gTi

6.3.4 第三代Ziegler-Natta催化剂-载体型,70年代 一 组成: MtIV-VIIIX+MtI-IIIR+载体 二 种类

三 活性105-106gPP/gTi

6.3.5 第四代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80年代 一 组成: 主催化剂+MAO共催化剂 二 种类

三 活性108gPP/gTi

6.4 α-烯烃与二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

6.4.1 丙烯的配位聚合

一 催化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 1 评价参数:IIP, 催化活性,分子量的调节 2 种类与活性 (1)主催化剂MXn (2)共催化剂 (3)其它组分

(4)综合分析,选用(α,γ,δ)TiCl3-AlEt2Cl,Al/Ti=1.5-2.5 二 聚合机理(Flash动画演示) 1 活性中心

(1) 自由基型(1954年,Nenitzescu) TiCl4+AlR3?RTiCl3+AlR2Cl

RTiCl3?R'+ 'TiCl3 (' TiCl3? TiCl3) R'+M?引发

(2) 阳离子型(H. Uelzman)

TiCl4+AlR3?TiCl3+AlR3Cl-?引发 (3)阴离子型(A. D. Anderson) TiCl4+AlR3? R-+TiCl3+ R-+M ?引发

(4)配位阴离子 (Natta)

Mt…. CH2- CHR+ CH3O3H?3H-CH2-CHR???+ CH3OMt 2.Natta的双金属机理 (1)依据

(2) 机理(Ti上配位引发,Al上增长)

ClCl?Ti??ClCH2?AlEtEt?络合ClClCH2Ti??ClCH2AlEtEtCH3CHCH3CH2CH缺电子桥形双金属络合物富电子CH3Cl??ClClTiAlEt插入增长CH2EtCH2CH3CH2CH3

(3)不足

①铝上增长(增长应在过渡金属-碳上)②未涉及立构规整的成因

3.Cossee-Arlman单金属机理 (1)依据

(2) 机理(Ti上配位引发,Ti上增长)(3)不足

① 跳位在热力学上不够合理 ②对共催化剂作用认识不够

?络合物CH3EtClCl??EtAlClTi??CH????CH2CH2CH3CH3六元环过渡态

RCl5Cl3Cl4Cl61,2,5位在晶体表面RCl3Cl4CH3Cl6Cl2Cl21Cl5AlR3烷基化AlCl2R1R1+AlR2Cl?Cl3Cl4Cl6CH2CH3CH2间同继续增长?CHCH3定向吸附,?络合H(R构型)CH2Cl2Cl6R1四圆环过渡态CHCH3CCl21Cl3Cl4Cl6RCl3Cl4跳位:烷基不稳定,易受较多氯离子排斥,故需发生变换,即由5位跳至1位全同继续增长Cl3Cl4Cl6Cl2HR(S构型)CH2CCH3

三 动力学 1 基元反应

[Mt]+ - -C2H5+H2CCH[Mt]+链引发

R

链增长 [Mt]+-CH2CHC2H5+ nH2CCH RR链转移 [Mt]+-CH2CH(CH2CH)C2H5+HCn2 RR

[Mt]+-CH2CH(CH2CH)nC2H5+H 2RR

[Mt]+-CH2CH(CH2CH)nC2H5+ RR [Mt]-OR链终止

[Mt]-OOCR

+H3C[Mt]-NHR[Mt]-OH-CH2CHC2H5R[Mt]+-CH2CH(CH2CH)nC2H5RRCHR[Mt]+-CH2CH2+CH2C(CH2CH)nC2H5RRRCH(CH2CH)nC2H5RR[Mt]+ - -H+CH3H2CCHR[Mt]+-CH2CH2RROHRCOOHRNH2H2OCH(CH2CH)nC2H5RR2 动力学 四 聚合工艺 1 聚合方法

① 淤浆聚合:稀释剂—乙烷,庚烷,不溶于等规产物,流程长 ② 液相本体聚合:稀释剂—液态丙烯,流程短 ③气相本体聚合:丙烯气流强烈搅拌催化剂 2 配方(以淤浆聚合为例)

TiCl3-AlEt2Cl-异戊醚(Al/Ti=2-6mol比),正庚烷,H2调分子量, 50-60℃,1.1-1.2MPa ?PP含量20?35%,C%=60%,IPP=95?96% 4.4.2 二烯烃的配位聚合(自学)

1共轭双烯的聚合产物是重要的橡胶产品。其中以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最重要。

2利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可获得(高)顺式1,4-加成的聚丁二烯,俗称顺丁橡胶。 3聚合产物中顺式与反式两种单体单元的含量与所用催化剂有关。

2 动力学 四 聚合工艺 1 聚合方法

① 淤浆聚合:稀释剂—乙烷,庚烷,不溶于等规产物,流程长 ② 液相本体聚合:稀释剂—液态丙烯,流程短 ③气相本体聚合:丙烯气流强烈搅拌催化剂 2 配方(以淤浆聚合为例)

TiCl3-AlEt2Cl-异戊醚(Al/Ti=2-6mol比),正庚烷,H2调分子量, 50-60℃,1.1-1.2MPa ?PP含量20?35%,C%=60%,IPP=95?96% 4.4.2 二烯烃的配位聚合(自学)

1共轭双烯的聚合产物是重要的橡胶产品。其中以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最重要。

2利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可获得(高)顺式1,4-加成的聚丁二烯,俗称顺丁橡胶。 3聚合产物中顺式与反式两种单体单元的含量与所用催化剂有关。


配位聚合coordinationpolymerization.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7年七年级上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练习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