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

2018-10-24 22:05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1。

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

【DN200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在准备阶段要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B.在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进行现状评价的同时要进行工程分析

C.在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要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 D.在结论阶段要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参考答案】ABCD

【考点解析】上述四个选项的内容都为旧导则内容,新版导则已作修订。 【真题实战】

【DZ2013030G】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

A.确定评价重点 B. 现场勘探 C.室内资料分析 D.地下水监测 【真题实战】答案:【DZ2013030G】A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划分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至少包括污染发生后100d、1000d,服务年限或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

【DN205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包括以下时间节点:( )。

A. 污染发生后100d B. 污染发生后1000d

C. 服务年限 D. 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 【参考答案】ABCD

【考点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应选取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段,至少包括污染发生后100d、1000d,服务年限或能反映特征因子迁移规律的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欢迎加入435111824、241700463QQ群

情景设置: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须对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的情景分别进行预测。已依据相关标准设计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的建设项目,可不进行正常状况情景下的预测。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

【DN205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置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须对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的情景分别进行预测 B.须对正常状况和事故状况的情景分别进行预测

C.须对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和事故状况的情景分别进行预测 D.某些建设项目可不进行正常状况情景下的预测 【参考答案】D

【考点解析】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须对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的情景分别进行预测。已依据相关标准设计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的建设项目,可不进行正常状况情景下的预测。

地下水样品采集与现场测定的方法要求

地下水样品应采用自动式采样泵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样品采集前,应先测量井孔地下水水位(或地下水位埋深)并做好记录,然后采用潜水泵或离心泵对采样井(孔)进行全井孔清洗,抽汲的水量不得小于3倍的井筒水(量)体积。pH、Eh(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DO、水温等不稳定项目应在现场测定。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

【DN20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需在现场测定的地下水水质指标是( )。

A. pH B. 氧化—还原电位 C. DO D. 水温 【参考答案】ABCD

【考点解析】pH、Eh(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DO、水温等不稳定项目应在现场测定。 【真题实战】

【DZ20150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下列地下水水质指标中,需要现场测定的是( )。 A.pH B.色(度) C.浑浊度 D.总硬度

【DZ201510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下列关于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与现场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应采用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 B. 采集前应先测量井孔地下水水位 C. 应进行全井孔清洗 D. 特征因子应在现场测定

【DZ20120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需在现场测定的地下水水质指标是( )。

A.溶解性总固体 B.溶解氧 C.挥发酚类 D.氨氮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一)

1、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的两个目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需要进一步查明的地下水含水层特征和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工作。

2、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的条件:除一级评价应进行必要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外,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资料缺少的地区,二级、三级评价也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

3、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方法: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可采用钻探、物探和水土化学分析以及室内外测试、试验等手段开展,具体参见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时,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可采用其他辅助方法配合勘察。

4、环境水文地质试验项目:环境水文地质试验项目通常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浸溶试验及土柱淋滤试验等,有关试验原则与方法参见本导则附录 C环境水文地质试验方法简介(资料性附录)。在评价工作过程中可根据评价等级和资料掌握情况选用。

(1)抽水试验:目的是确定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渗透系数、给水度、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也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边界性质和强径流带位置等。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不同规模和方式的抽水试验。单孔抽水试验只用一个井抽水,不另设置观测孔,取得的资料精度较差;多孔抽水试验是用一个主孔抽水,同时配置若干个监测水位变化的观测孔,以取得比较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群井开采试验是在某一范围内用大量生产井同时长期抽水,以查明群井采水量与区域水位下降的关系,求得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为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抽水试验,有稳定流抽水和非稳定流抽水两类。前者要求试验终了以前抽水流量及抽水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位达到稳定不变。后者则只要求抽水流量保持定值而水位不一定到达稳定,或保持一定的水位降深而允许流量变化。 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二)

(2)注水试验:目的与抽水试验相同。当钻孔中地下水位埋藏很深或试验层透水不含水时,可用注水试验代替抽水试验,近似地测定该岩层的渗透系数。在研究地下水人工补给或废水地下处置时,常需进行钻孔注水试验。注水试验时可向井内定流量注水,抬高井中水位,待水位稳定并延续到一定时间后,可停止注水,观测恢复水位。由于注水试验常常是在不具备抽水试验条件下进行的,故注水井在钻进结束后,一般都难以进行洗井(孔内无水或未准备洗井设备)。因此,用注水试验方法求得的岩层渗透系数往往比抽水试验求得的值小得多。

(3)渗水试验:目的是测定包气带渗透性能及防污性能。渗水试验是一种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土层垂向渗透系数的简易方法,在研究大气降水、灌溉水、渠水等对地下水的补给时,常需要进行此种试验。试验时在试验层中开挖一个截面积约 0.3~0.5m 的方形或圆形试坑,不断将水注入坑中,并使坑底的水层厚度保持一定(一般为 10 cm 厚),当单位时间注入水量(即包气带岩层的渗透流量)保持稳定时,可根据达西渗透定律计算出包气带土层的渗透系数。 (4)浸溶试验:目的是为了查明固体废弃物受雨水淋滤或在水中浸泡时,其中的有害成分转移到水中,对水体环境直接形成的污染或通过地层渗漏对地下水造成的间接影响。

(5)土柱淋滤试验:目的是模拟污水的渗入过程,研究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吸附、转化、自

净机制,确定包气带的防护能力,为评价污水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提供依据。 试验土柱应在评价场地有代表性的包气带地层中采取。通过滤出水水质的测试,分析淋滤试验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累积等引起地下水水质变化的环境化学效应的机理。试剂的选取或配制,宜采取评价工程排放的污水做试剂。对于取不到污水的拟建项目,可取生产工艺相同的同类工程污水替代,也可按设计提供的污水成分和浓度配制试剂。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污水排放控制要求,需要配制几种浓度的试剂分别进行试验。 【典型题疑难题解析】

【DN20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的目的是( )。

A.进一步查明的地下水含水层特征 B.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C.确定影响预测范围 D.评价地下水质量 【参考答案】AB

【考点解析】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是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需要进一步查明的地下水含水层特征和为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而进行的工作。


2016版地下水导则总结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工程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