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讨论思考题一
1、总结西方激励理论并比较,完成下表。(类型:内容型、过程型等) 理论 类型 主要观点 需要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 内容性激励理论 内容性激励理论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 赫兹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他提出了表示满意程度的四种状态,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应当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如公司政策、行政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等),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职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等)。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目标设置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的效果受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 期望理论 强化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修正型激励理论 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公平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方面员工所得的绝对报酬会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员工的相对报酬也会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的有效方法:朱永新教材P134-14种方法(要求举例解释说明) 1.目标激励2.责任激励3.工作激励4.事业激励5.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6.晋升激励7.经济激励8.强化激励9.参与激励10.尊重激励11.荣誉激励12.情感激励13.弹性福利计划与激励14职业生涯规划与激励
3、讨论思考题
(1)有人说现在的员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难激励了。你同意这一看法么?为什么? (2)假如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你发现团队中有位员工对团队的项目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为团队做出贡献。请你根据期望理论,提出激发这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措施。
(3)在一些非洲国家,许多员工都认为薪水的多少,一定程度上由员工拥有孩子的数量决定的,因为孩子多的员工需要更多的钱来养家。请你根据公平理论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4、案例分析
小王的变化
小王在一家公司的会计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她的热情非常高涨,尤其令她感到高兴的是,她发现了改善本部门工作流程的方法,并且向上司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上司也很赞同这些方法,甚至在部门内贯彻了一些方法。但是,这位上司似乎没有时间对小王表示感谢或者是解释为什么有些建议没有被采纳。事实上,这位上司对本部门的任何做法从来不会向任何员工解释什么。
第一年底,小王根据上司对她的绩效评估,获得了6%的加薪。本部门的其他11位员工也获得了同样的加薪。小王感到很沮丧,她不知道下一年她要怎样做才能获得更高的加薪。同时令她沮丧的是,一位新来的员工小张得到了本部门的最高加薪(10%)。小张的工作能力平平,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也不喜欢他,根本没有理由得到这么高的薪水。然而,小张显然已经成为上司最喜欢的员工了。
第二年,小王对这家公司的热情下降了很多。她不再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的人,也不再为公司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了。她甚至请了好几天的病假去拜访朋友,而在第一年她只请了2天假,并且好几次医生要求她休息,她都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工作。又到了年底了,小王不知道自己的薪水会涨多少,但是她已经开始考虑辞职了。 问题:
(1)在本案例中存在什么问题?
(2)你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组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纠正这些问题?
5、薪酬激励的含义、作用及原则、薪酬体系设计
6、工作设计的含义?工作再设计的几种常见形式?
7、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不同的组织公民行为动机有哪些? 8、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9、工作投入的概念、结构,产生原因和后果。 10、工作狂与工作投入的区别? 11、提高工作投入的策略有哪些?
赞美与每一个生命恋爱的心情(1)
[注:这是一篇包含无限爱心与大智慧的文章,也许大家在励志人生看过了,但我还是推荐大家再体验一次,是的,我是说“体验”,用心去体验那美妙的语言及背后传达的至真情感。]
与植物惊艳的奇遇
多年前,我在加州的原始森林里,遇见一位能跟树木沟通的女孩。她长发飘逸、体态轻盈,看起来真像一位穿梭於原野与森林间的精灵。她清澈无邪的双眼,透著无比的恬淡与活力。她以森林为家,每晚见她背著睡袋,背影消失在暮色苍茫里
「夜里住在森林的感觉真好!!天空是我的营帐,大地是我的睡床。整个星河像条晶莹的丝带,星星、月亮近在眼前,彷佛随手可摘。伴著虫鸣与动物的叫声,在大地的怀中沉睡。夜晚,地热像一股暖流,慢慢升起,比睡在屋子里还要暖和。」她喜仔仔地说。
她是第一位在我生命中,教导我如何跟植物沟通的老师。「你有没有被大树拥抱的经验?」有一天,她不经意地问。她抓著我的手,飞奔至森林中。两人各自选了一棵野松,树干又粗又大,中间凹陷有个可以藏身的小缝。我抬头仰望,只见枝叶对称盘旋而上,风姿绰约漂亮极了。
她要我把背靠在树缝中,整个人放松去感觉。我不明白要感觉什么?她解释说:「人体是一个能量场,四周会发出一种如火光摇曳般的能量。原始森林尤其是千年老树,也是一个能量场,它聚集了对人类有益、相当巨大的能量,那是一种可以康复万物的生命力。印地安人老早就知道,藉著拥抱大树,可以跟树木的能量场互动。」
这时林间有风,松针还不时地发出清香。我闭起眼睛,静静地靠在松树的怀里,鼻息中混著松香,空气中弥漫著一种单纯的喜悦。与松树鼻息相亲、肌肤相触的那一刻,我忘了我
自己,忘了身在何处,一切似乎都静止下来。毫不费力的,松树把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送给我。奇妙的是,那竟是一种说不出来,彷佛被人无条件接纳,一种被爱的感觉。
与植物说些悄悄话
多年后,当我阅读《植物的秘密生命》(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一书时,才明白原来植物与人灵犀相通,具有衡量人类感情变化的能力。书中描述,有位科学家叫白克斯特,他找了六个人,其中一人将对两棵植物中的一棵行凶。六人蒙眼抽签,中签的一人要把其中一盆植物,连根拔起践踏弄死。而唯一的现场目击者,是另一棵植物。白克斯特将这棵植物接上测谎器让这六人一一从植物面前经过。结果,当凶手一靠近,记录表上就出现激烈的起伏,但其他五人经过则没有反应。
植物跟人不但能互送能量,而且还可以眉目传情。书中提及有位科学家叫福格尔,利用心理学大师杨格(carl jung)所说的心理能(psychic energy),对植物展开实验。他从一棵榆树摘下三片叶子,每天早饭前,只对其中的两片行注目礼,内心热切恳求他们活下去,但对另一片不理不睬。
不到一星期,受冷落的那片叶枯萎变乾,其他两片却鲜绿依旧。他发现对植物投注情感,就好像「和恋人或好友相会时的感情交流?□?□,双方情投意合引动能量汹涌。」
人真的可以跟植物产生这种情投意合、怦然心动的恋爱经验吗?另一位教导我跟植物沟通,与植物相交甚深的鲍伯(bob cannard)农夫,用他的生命经历来回答我的问题。
他的童年,几乎所有时间都是伴著乡间林野长大。他对大自然的那份深情与熟悉,可以从他辨听鸟兽虫鸣,以及对各种动植物的习性了解看出。「跟人相处,比跟植物还要困难许多!!」他常不解的这么说。
不论阴晴寒暑,他每天都会花时间,真心陪伴他的田园,内心不时的对他的植物,甚至野草产生好感。他认为内心礼赞,是农夫供应植物养分的另一种方式。经由爱心关注的心念传送,植物会长得特别好,甚至还会产生某种力量,来加强人体的功能。他说甜美的满足感,是植物回报给人类深情的最佳礼物,它会心甘情愿的把整个生命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