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细菌导致病人并发感染的预防措施

2018-11-02 15:21

摘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的重视情况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手部卫生很早就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并试着用各种方法防止感染的发生。从一开始的清水、肥皂,到各类消毒液,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都是有效清除手部致病菌的途径。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手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护人员 手部卫生 手消毒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49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5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疾病和流行病也日趋复杂,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的扩散。所以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如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而严峻的课题。而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且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1],做好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是医院诊疗护理工作的主体,每天工作接触的都是病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既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又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临床医护人员一般与病人及家属接触最频繁,双手被细菌污染的机会也最多,各种手术、产科接生、各项操作时若不注重操作前后洗手,手将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罪魁祸首[2]。 1 手部卫生的定义

手部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指可清除,抑制,和杀灭手部表皮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采用普通或抗菌肥皂和水洗手,或用含醇擦手剂擦手,或用肥皂洗刷双手与前臂的外科洗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手部卫生不仅仅只是用肥皂和水洗手而言,近年来推荐的院内感染控制相关指南和发表的论文中,手部卫生的概念正在逐步替代洗手,其内涵更深刻[3]

2 手部卫生的发展历史 3 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

手部皮肤有大量的固有正常群和一过性微生物。固有菌群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乳酸杆菌、丙酸菌等,这些微生物与皮肤已形成共生关系,皮肤为它们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它们也保护皮肤,抵御病原菌的侵入和定植。一过性微生物在皮肤上存活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它们很多是致病菌。尤其医护人员在医院接触感染的或有某种微生物定植的病人以及受到感染的物体后,加上医护人员本身所携带的病菌(如鼻咽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极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将这些一过性微生物传播给易感病人。进行手消毒的目的就是消除皮肤上的固有与一过菌群,以求达到几乎无菌的状态。通常洗手消毒能比较容易的去除皮肤表面的一过性菌群,但手上存在的固有菌群往往位于皮肤皱折处和皮肤毛孔深部,用一般消毒剂难以去除。即使用消毒剂浸泡,也只能减少其数量,达不到安全消毒的程度,这就是手术操作或处理免疫低下患者在进行严格手消毒后,还需要带手套的原因。[6] 4 进行手消毒的目的

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长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5 影响手消毒效果的原因

医护人员手消毒的目的是完全消除手上的细菌,防止细菌从其手上转移到患者,特别是手术操作中,手套意外破裂也不至于污染切口面,从而有效避免和防止感染重要环节,然而,当出现手术患者多,工作繁忙或者实施急诊手术时,因时间问题,常常导致外科医护人员违反洗手规程,马虎了事,甚至连用肥皂洗手的步骤也省了。另外在冬季,由于皮肤干燥,医护人员涂护肤品等因素也会导致手消毒效果欠佳。 101例医护人员洗手清洁合格率情况如下:洁肤柔洗手液为66.7%,0.1%过氧乙酸浸泡消

毒液87.10%,肥皂与流动自来水为62.79%。前两种细菌明显减少,达到卫生部规定要求。其中洁肤柔洗手液除菌效率快,微生物明显减少,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成本适中,对皮肤无刺激。而0.1%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液效果好,但对皮肤刺激较大,稳定性差,易影响效果[7]。用0.04%过氧乙酸液直接进行无菌操作前洗手使ph值保持在4.0-5.5,指腹菌数由手术前的(28.9±4.6)个/cm2减少至(5.3±3.9)个/cm2[8]。75%乙醇甘油擦手后可吸收水分,使手部皮肤软滑滋润,既廉价,配制又简单,合格率为100%[9]。 6 手部卫生的实践

6.1 一般洗手步骤。打开水龙头(最好用温水),将双手和手腕部用水冲湿;用足够的洗手剂覆盖手的全部表面;在有充分泡沫的情况下双手揉搓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部位;用流水冲洗双手,除去全部洗手剂;用纸巾擦干双手。[3] 6.2 具体洗手方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6.3 洗手设施的配置。对于手术室、病房、实验室和其他相关部门而言,用水质量一定要好,需要有完善的洗手设施,包括合适的洗手盆,肘动水龙头,液体肥皂,消毒液,一次性纸巾盒废纸篓。在瑞典等部分欧洲国家,早在2年前已经禁止使用带溢水口和塞子的洗手盆,因为溢水口和塞子同医院的废水系统相连,往往是细菌的滋生繁殖场所。当洗手时,污水溅起,很容易污染工作人员的衣物和双手,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肘动或感应式水龙头可以使医务人员不必用污染的手打开水龙头;液体肥皂和消毒液保证清洗和消毒效果;速干擦手剂或一次性纸巾保证及时干燥双手,防止再次污染。[10]

6.4 外科手消毒方法。取无菌刷蘸皂液双手轮换按序彻底、无遗漏地刷洗。先刷指尖、指间,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到上臂下1/2处,特别要刷净甲沟、指尖、腕部,刷洗时双手稍微抬高。如此反复刷手三遍,每遍3分钟。每遍刷完,用净水冲去皂沫,手放在较高位,使水由手向肘部流下,不得回流。刷洗毕,用无菌小毛巾依次拭干手、臂。手、臂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11]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将适量的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

6.5 戴手套的误区。医护人员戴手套与病人接触后仍有大约30%的手部还会染菌,其来源是手套上微小缺损,在脱手套时可能被污染。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防止手部不被污染,它只是附属于手卫生,认为戴手套就没有必要洗手是错误的认识。[12]美国cdc在2002年最新手卫生准则中明确指出[13]:护理病人脱去手套后一定要进行手消毒,不要戴同一双手套护理多位病人,也不要冲洗手套后接触不同的病人,甚至十护理同一位病人时,当接触了病人身体污染的部位后,必须更换手套,才能接触其他相对清洁部位。 7 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的重视

防止手消毒效果不好的办法是加强医德教育,让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医德修养和最基本的慎独精神,即:用绝不使病人成为受害者这个基本医德要求自己,在没有任何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不仅不放松规程和制度的执行,而且更加注意加强自己的信念,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样既保护医护人员不受病原菌的侵袭,又有效的保护了病人。因此,唤起医护人员高尚的医德和自觉的慎独精神,认真执行手消毒制度,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迫在眉睫的事,绝对不能马虎。医院领导要加强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遵守率。有研究显示,一起严重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或血液感染,医院所要花费的费用可能超过用作手卫生消毒剂的全年预算。[14] 医院可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张贴宣传资料、安装足够的洗手池、提供擦手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提供可随身携带的酒精类擦手剂和病床边可压取式酒精盒等措施,从根本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8 结语

清洁的护理才会有更安全的医疗。手部卫生在医疗卫生事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医护人员手部细菌导致病人并发感染的事屡见不鲜,预防才是关键,只要遵循正规的手部消毒方法,从根本上加强重视,就能很好地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安全。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清洁的设备,拥有这些,所有的外科手术才得以进行,病人才有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细菌导致病人并发感染的预防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政府采购考试试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