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家长课程备课1

2018-11-11 20:44

第五章 理解万岁——给孩子一双倾听的耳朵

一、教学目的

孩子升入初中后,逐步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逆反心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让不少家长越来越感到对孩子看不懂了。本课题主要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初中生容易出现的消极心境,正确把握父母的角色,更好的理解孩子,促进亲子良好沟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透过表面现象,及时发现孩子的消极心境。 2、 教育家长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正确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每次与家长交流,听到学生家长唠叨最多的话是:“孩子不好管啊,还是小时候好啊,听父母的的话,越大越不听话了,在家说什么也不听。还得指望老师多管啊。”这种现象在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这时期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也是逐步进入叛逆期,家庭教育的亲子矛盾凸显出来。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孩子的所作所为家长看不惯,说说孩子还不听,时间久了,与父母不愿意交流,有事不跟父母说,总觉得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愿意跟同龄人交流。针对这种现象,做父母应该怎么办呢?理解万岁——给孩子一双倾听的耳朵。

家长都知道:随着孩子年龄的这增长,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愿意自作主张,这样代沟就出现了。

对于父母:孩子与自己琐谈学校的事情,我们做父母的因为工作累或者其他原因,甚至不屑于听孩子的事情,觉得孩子说的事情太幼稚,父母听的没耐心,导致孩子不愿意与自己交流,时间长了,代沟自然就出现了。

让我们先从问题的基础和根源入手,分析一下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特点: 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1、 矛盾产生困惑。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角色,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比如,学生模仿大人的样子,男生留怪发型,女生染头发,拉直板,烫发,在他们眼里,这就叫美丽,好看,而我们做父母的看不惯,怎么办呢?如果家长的行为强硬,必然导致矛盾冲突。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只能采取智取的方式了,给孩子讲明这样做的优缺点。大人好看的打扮不一定适合小孩,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打扮,这样才是美的。

2、 生理变化带来的冲击。首先,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学生行为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达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其次,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以及幼稚型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比较容易出现心理以及行为的偏差。

孩子往往偷偷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借助于日记,或借助于电话联系,或借助于写信的方式,而家长发现异常后特别敏感,追根问底,找日记,查电话,问老师,问学生,打听其他家长,

本来没影的事情也演绎成了真事似的,你说孩子不讨厌吗?这样孩子还能对你说实话吗?能对你交流吗?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发现孩子的症结所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这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就像花的开放一样,都有一定的时间,如果打乱它们的规律,本来春天开的花,硬逼着冬天让它开,花就会过早的夭折。给孩子讲道理,从孩子的角度去发现孩子,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孩子。这样事情就容易了。

初中生个性的发展特点

1、 自我意识高涨。进入青春期后,初中生生理上的变化发生的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孩子老感觉自己长大了,渴望独立,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主,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给孩子一些机会,比如买衣服,交朋友等,家长适时引导。 2、 反抗心理。

主要表现在对外在力量的排斥上。所以家长要平等的对待孩子,给他们一些自主权,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尊重。多商量,少命令,多引导,少排斥,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窥探孩子的隐私,犯错误时,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与孩子平等民主相处

父母不要在家里居高临下,要以平等的姿态,以同志和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往,缩短孩子与自己的距离,缓和解除孩子对自己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理。不要老关系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以孩子成绩的不理想对孩子打击挖苦讽刺,说孩子:你是完了,没救了,没出息了,没指望了、、、、、。这样的语言少说甚至不说,殊不知,这样的语言对孩子的刺激很大。

作为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给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心矛盾,善于和乐于接受孩子的意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

满足孩子的独立性需求。让他们自立生活,时刻注意他们自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多给与鼓励和教育指导,教给他们处理困难,克服苦恼的方法。

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不要操之过急,从爱护体谅的愿望出发,同他们共同研究改正错误的方法。

试问,这些现象你有吗?

1、 当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在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 2、 周末家里打牌声此起彼伏,却要求孩子在看书复习。 3、 只顾自己玩电脑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电脑声唧唧响。 4、 孩子回家只问学习,其他方面漠不关心。 5、 当有异性同学打电话时,穷追不舍的问。 6、 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家务也不用干 7、 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事事包干。 8、 不让孩子参加同学聚会。 9、 不让孩子单独外出。 四、归纳总结:

作为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的需要,学会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作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孩子处于青春期,要多帮助孩子胜利的度过,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课后作业】

(参见《牵手两代—亲子成长课本》初中①第 115 页。)


七年级家长课程备课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东巷——中国一个乡村的命运变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