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热点”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姓名:关春晓
联系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水木天成6区7-1-401 邮编:300122
联系电话:13512424794
内容摘要:将鲜活的时事热点引入地理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旺盛的求知欲,用地理的思维去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介绍了笔者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创设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时事热点 地理教学 探索
将“时事热点”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注重“整合”,即整合课外学习资源,力求课堂内涵丰富;整合三维目标,力求课堂和谐自然;整合预设与生成,力求课堂流程灵动。将鲜活的时事热点引入地理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旺盛的求知欲,用地理的思维去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下面以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巧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近日“钓鱼岛事件”持续升温,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更是将这一问题激化,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侵犯。将钓鱼岛问题引入地理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合适不过了。在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辽阔的疆域》中,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钓鱼岛位置示意图,告诉学生在地理科学角度上,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学习完地理之后,我们应该更加有底气地告诉全世界:钓鱼岛属于我们的东海大陆架,与日本没有一点关系。
那么日本为什么总是觊觎我国的钓鱼岛呢?
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日本了解,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至于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足够日本使用近百年。怪不得日本人那么执着于这几个小岛,其背后的贪婪是没有限度的!钓鱼岛还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等等。
钓鱼岛的问题还在持续发酵,我也同学们在学完这一节课程之后,对于这个问题能有更加坚定的立场,拥有更加具有深度的观点,用科学的依据告诉世界: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地球千万年演化的结果,是大自然对中华儿女的馈赠,是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和侵犯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钓鱼岛问题有了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活用时事热点,创设新颖的教学方法
今年5月28日10点22分,河北唐山发生4.8级地震,天津有很强的震感,我头一次感觉到地震离我们这么近,很多学生应该也感觉得到,我在课堂上提到了此事,大家也十分感兴趣。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普及地震知识、加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好机会。我让学生提出对于地震感兴趣的问题写在小
纸条上交上来,大概浏览之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将大家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第一组,地震的成因、分类;第二组,地震多发地区、危害;第三组,如何防御地震灾害;第四组,中国历史上的大震简介。
课下,每组同学通过教科书、电视、网络、报纸搜集与本小组相关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师生协作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每小组制作幻灯片汇报成果,还有的小组同学找到了地震发生时怎么办的flash,十分有趣,整节课学生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假若地震真的来临,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有备而战,这是独特的地理课堂才会带给学生的财富。
三、勤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时事热点具有时效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将其灵活巧妙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2012年7月21日,北京、天津地区降大暴雨,很多学生家附近都有很多积水,生活和出行十分不便。新学期开学时,我在课堂上提及此事,很多同学还历历在目。我借此机会建议全班同学天天7点30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来了解我国各地的天气情况,若能长期坚持下来,效果将十分显著。学生会牢固的掌握台风,冷暖锋等天气系统,还有雾、霾、沙尘暴等一些天气现象,连表示的符号情况也能够记下了。对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也都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准备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设计一个“小小天气预报员”的环节,请同学来做一次天气预报节目。想做好“天气预报员”学生们一定会关注每天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一定要记得很牢才能更好的进行预报工作。这对后面学习《中国政区图》也十分有帮助。通过坚持收听天气预报会让学生们体会到我们书中的地图、地理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十分有用的,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
(二)从身边的现象入手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和地理知识有关,教师可以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学生实践地理知识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地理深入到学生内心。比如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就蕴含着很多地理知识。
衣着方面,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可以看到阿拉伯人,他们戴着白色的缠头巾,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为什么他们这么喜爱白色呢?”这个问题马上吸引了学生,在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反应灵活的学生随即给出了答案:他们那里热,白色反射强,吸热少。我然后启发学生,我国有哪些民族服装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
饮食方面,在学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我请学生思考“南稻北麦”、“南米北面”的原因,由此引申到气候对饮食的影响,并以六班一名老家是山西的学习为例,他们家为什么特别爱吃面食,还有《快乐大本营》中的何炅、谢娜,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吃辣的?我们吃辣的多了为什么上火?这样的问题吸引学生,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建筑方面,在学习我国《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时,我给学生展示了陕北的窑洞、安徽的皖南宏村、
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客家土楼等等的图片,这些都是当下国家政策要加大力度保护的,为何形态差异如此之大,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热情,他们迫不及待的一探究竟。
行的方面,在学习《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时》,我提到了与我们学校几百米之隔的三岔口地区以及西站地区,他们非常熟悉。自然得出了天津的形成发展与交通关系密切。
实践让我感受到,教师注重挖掘时事热点引入地理教学,不论是熟悉的生活现象,还是国际大事,只要能帮助学生学习,都可以适时运用,这样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喜欢学地理,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给地理老师的101条建议》王军
2、《试论中学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湖北省洪湖市教学研究室 3、《地理教学》.华东师范大学.2003.9
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