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2.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有关麻风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遗传物质DNA只分布在拟核中
3.当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可看到这行细胞中( )
A.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4.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拿出镜箱
B.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对准通光孔 C.拿出显微镜后,把显微镜放在自己稍偏左 D.调焦时,眼睛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像清晰
5.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应是下列哪一种镜头组合(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 目镜(5×)和物镜(45×)
6.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操作和叙述: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 )移动;图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 )角,( )时针方向流动。
1
A.右、右下、逆 B.右、右下、顺 C.左、左下、逆 D.左、左下、顺
7.当下降镜筒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将注视的部位是( ) A.镜筒 B. 目镜 C. 物镜 D.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8.在10×目镜和10×物镜下,观察透明胶片上的字母“b”,其图像为( ) A. p B. d C. q D. b
9.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楚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0.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是( )
A.多、大、亮 B. 少、小、暗 C. 多、小 、暗 D. 少、大、暗 11.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消失,异物可能在( )
A.目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镜筒中 12.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A.让盖玻片的一个角先接触水滴,然后放平 B.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然后轻轻平放
C.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盖玻片的两个面,然后轻轻放平
D.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盖玻片的另一端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2
15.2010年11月12日华商报透露,某女子怀孕7个月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剖腹产下女婴。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B.艾滋病病毒(HI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8种核苷酸组成 D.该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16.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 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17.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D.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18.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C、O、C B.C、H、O C.C、O、N D.C、O、O
19.下图是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水分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3
A.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 B.种子的鲜重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小
C.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 D.种子成熟期间的这两种物质的变化和种子萌发时相反
20.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21、下列关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B. 胚胎发育过程包括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C. 受精卵首先通过卵裂发育成囊胚 D.原肠胚具备内、外两个胚层
22、对于桑椹胚和囊胚的胚胎,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半个胚,移入预先准备好的( )中,或直接移植给受体。
A. 空透明带 B. 滋养层 C. 饲养层 D. 囊胚腔
23.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24.下列实验中,经处理后的细胞仍可具有活性的是( ) A.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对DNA和RNA染色后的细胞 B.用健那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后的细胞 C.用解离液处理的洋葱根尖细胞 D.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后的细胞 二、填空题
1 .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来源
A 猪血 B 马肝 4
C 蛙表皮 D 棉花 E 霉菌 水溶性 灰分 甲基绿溶液 染 斐林试剂 色 苏丹Ⅲ溶液 反 双缩脲试剂 应 碘液 + + — — — + — — — — — + — — 十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十: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 C. ;D. ;E. 。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标号)。
(3)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 细胞,原因是 。
(4)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 ,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 型。
(5)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则表现在 。
5
3.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注: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1)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 ,理由是:
。
↓
↓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 。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 。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①推测
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4..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但块茎不能食用。俄、德、芬兰专家共同做实验研究,用野生马铃薯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强的杂交系马铃薯。
①专家在实验中,需用到的酶主要有 和 酶等。 ②专家在实验中,需要用到聚乙二醇(PEG),其目的是 。
③对于农民,种植杂交系马铃薯除可获得较高的收成外,还有什么优点?(要求写出两点) ④运用( )可使本来存在着生殖隔离的物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兼有两物种品质的优良物种?
A、单倍体育种法 B、杂交育种法 C、植物体细胞杂交法 D、花药离体培养法
6
5.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得到加强,请据图回答:
(1)植物的含水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水上升,自由水下降,利于抗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呼吸减弱,利于抗寒的原因是________消耗减少,利于可溶性糖积累使________ 浓度增加。在九月至十二月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断________,新陈代谢不 断______。
6.过氧化氢酶(CAT)是生物氧化过程中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有效地清除各种活性氧基团,从而防止这些基团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坏。CAT活性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外界环境条件是否对植物细胞产生了压力。某研究小组为探究N、P对小麦幼苗CAT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入缺N、P的完全培养液中连续培养10 d、20 d、30 d,以正常完全营养液水培小麦为对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为了保持营养液的渗透平衡,缺失的离子都用其他等当量的盐分来替换。缺N时,KNO3、Ca(NO3)2用等当量的K2SO4、CaCl2替换,缺P时,Na2HPO4用等当量的NaCl来替换,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变量。
(2)图示a、b、c三条折线中,表示在完全营养液中培养的是________。
(3)在缺N、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的小麦枝叶干枯、含水量减少、衰老速度加快。写出题意背景下衰老细胞的两个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答案
7
高三年级第二周生物周练LC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ACB 6-10ADCDD 11-15 CDCCD 16-20 AAACD 21-24 DACB 二、填空题
3(1)可以连接 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2)显微注射技术
(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 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②①③④
4.①纤维素酶 果胶酶 ②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③可少施农药;可在盐碱地区种植 ④C 5.(1)温度下降,蒸腾作用减弱,吸水较少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新陈代谢减弱,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3)有机物 细胞液 降低 减弱
6.(1)无关 (2)c (3)CAT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