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三测试卷(120分)
命题者:林海燕 审题:吴小燕
一、文学常识与名句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长亭送别》选自 代杂剧作家 的剧作 。《长亭送别》中最有名的曲词有[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2、《报任安书》的作者 是 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心血完成的巨著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楚辞》是 时期的文学家 搜集编辑而成的一部 体诗歌总集。本书的主要作家屈原的代表作有 、 、 等。
4、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有 、 、 、 等。 5、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二、文言基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渔父见而问之曰 B、子非三闾大夫与 C、则仆偿前辱之责 D、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7、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有( )
A、意气勤勤恳恳 B、念亲戚,顾妻子 C、乃有所不得已也 D、颜色憔悴 E、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F、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下列划线字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鼓枻而去 ②牛马走 ③倡优所畜 ④且勇者不必死节 ⑤太上不辱先 .......⑥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⑦故述往事,思来者 ⑧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⑥/②③⑧/④/⑤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9、和“衣赭衣”中划线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曷足贵乎 B、乃歌曰 C、故略陈固陋 D、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10、下列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秦亦不以城予赵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思垂空文以自见
C、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D、安能以身之察察//是以见放
11、下列“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B、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C、莞尔而笑 D、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E、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1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俗不信//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拘于羑里
1
C、凝滞于物//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重于泰山 13、下列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季布为朱家钳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B、特以为智穷罪极//身直为闺阁之臣
C、故士有画地为牢//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D、自令放为//然此可为智者道
1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B、受物之汶汶者乎
C、渔父见而问之曰 D、用之所趋异也 E、由此言之 1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文王拘而演《周易》 B、屈原既放 C、重为乡党所笑 D、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16、和“若望仆不相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安能以身之察察 B、终不可用 C、葬于江鱼之腹中 D、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三、课内古文阅读(共46分) (一)《报任安书》选段(22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 ; ;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7、依次填入选文第2段的空格的句子应该是?(每格1分,共4分) 18、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每题1分,共4分)
(1)所以隐忍苟活( ) (2)恨私心有所不尽( ) (3)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4)则仆偿前辱之责( ) 19、翻译下列句子(共7分)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4分)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3分)
20、司马迁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两个句子回答。(2分)
2
21、司马迁将人对生死的态度分为哪三种?(3分)你如何评价他的生死观?(2分) (二)《渔父》(24分)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22、依次填入选文第1段的空格的句子应该是?(每格1分,共2分) 23、翻译下列句子(共9分)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5分)
(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 24、从两人的对话及行为中我们看到怎样的渔父和屈原形象?(4分)文章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渔父形象?(1分)
2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生动地描绘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渔父问屈原:“何故至于斯?”表明屈原落魄到这地步,是他先前早预料到的。 C、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世道既如此黑暗,又有什么清浊、曲直之分?还不如与世推移,随遇而安,做个知天达命的明哲。这是包含在渔父话中的弦外之音。
26、渔父以“沧浪之水”为喻,意在说明 。(1分) 27、你如何评价屈原的“毅然赴死”和司马迁的“忍辱而生”?(4分)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21分)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
3
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28、依次填入选文第4段的空格的句子应该是?(2分)
29、从文中看来,“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中的“缘由”指的是什么?(2分)
30、谈谈你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句的理解。(4分)
31、作者非常细致地描写了三个女子中弹身亡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32、“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一句为什么用这么多的逗号隔开?(2分)
33、在探讨“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句话时,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用了反语手法,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没有使用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34、选文第4段中“大量的木材”和“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2分)从这一段中看出鲁迅对刘和珍等人的请愿持什么态度?(1分)
35、第4段中“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2分) 36、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诗歌想表达什么?(2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