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__C_______,____H____,_____O___,____N_____。 2.不同蛋白质的含___N_____量颇为相近,平均含量为__16______%。 3.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__正__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_负__电荷。当蛋白质处在某一pH值溶液中时,它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待,此时的蛋白质成为____两性离子_____,该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____等电点______。
4.核酸完全的水解产物是_磷酸_______、_戊糖________和___碱基_____。其中_碱基_______又可分为_嘌呤_______碱和_____嘧啶_____碱。
5.体内的嘌呤主要有____腺嘌呤____和____鸟嘌呤____;嘧啶碱主要有__胸腺嘧啶_______、__尿嘧啶______和___胞嘧啶_______。某些RNA分子中还含有微量的其它碱基,称为_____稀有碱基____。
6.嘌呤环上的第__9__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_1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1’,9-核糖苷_____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__嘌呤核苷_______。 7.体内两种主要的环核苷酸是__cAMP_______和__cGMP_______。
8.ATP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___底物水平磷酸化_______,另一种是___氧化磷酸化________。
9.呼吸链的主要成份分为___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______、____黄素蛋白_____、___铁硫蛋白_____、__泛醌______和___细胞色素_____。 10.在氧化的同时,伴有磷酸化的反应,叫作___________,通常可生成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选作5题)
1.糖酵解 : 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
2糖酵解途径 : 又称EMP途径,是将葡萄糖和糖原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糖酵解途径在无氧及有氧条件下都能进行,是葡萄糖进行有氧或者无氧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3.乳酸循环 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在肌肉内无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无法催化6-P-葡萄糖生成葡萄糖。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生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4.糖原 称肝糖或糖元,是一种动物淀粉,由葡萄糖结合而成的支链多糖,其糖苷链为α型。动物的贮备多糖。哺乳动物体内,糖原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约占整个身体的糖原的2/3)和肝脏(约占1/3)中,其他大部分组织中,如心肌、肾脏、脑等,也含有少量糖原。低等动物和某些微生物(如:真菌)中,也含有糖原或糖原类似物。
5糖异生 :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6三羧酸循环 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分布在线粒体。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者是TCA循环或TCA。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7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8载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主要分A、B、C、D、E五类,主要在肝(部分在小肠)合成,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某些载脂蛋白还有激活脂蛋白代谢酶、识别受体等功能。主要在肝(部分在小肠)合成,按ABC系统命名,各类又可细分几个亚类,以罗马数字表示。
9 半保留复制 :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
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这是1953年沃(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
10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11胆色素 亦译后胆色素类(bilichrome),一种生物色素,是某些卟啉(porphyrin)代谢中形成的黄色、绿色、红色或褐色非金属化合物系列之一。除出现於兽类的胆色素中以外,无脊椎动物、低等脊椎动物、红藻和绿色植物中也有这种色素类。它不仅给动物体某些部位或其产物以不同的颜色,而且也是绿色植物光周期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红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辅助色素。 五、问答题(选作5题) 1、简述RNA和DNA主要区别。
2.什么是酮体?酮体的代谢主要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酮体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避免酮体过多产生,就必须充分保证糖供给。
3.葡萄糖在体内是如何转变为脂肪的?
葡萄糖(糖类)代谢提供合成甘油三酯(脂肪)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其中甘油由糖酵解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转化而成,脂肪酸由糖氧化分解生成的乙酰CoA合成.
合成部位及原料 :
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的重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注意: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合成后要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运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加以利用.若肝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转运,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是机体合成及储存脂肪的仓库. 合成基本过程:
①甘油一酯途径:这是小肠粘膜细胞合成脂肪的途径,由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②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合成途径.
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
4.脂蛋白有哪两种分类方法?各种血浆脂蛋白的功能是什么? 常用两种方法:
1)、超速离心法:根据血浆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分类。
密度依次增加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病理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病理情况下,会与前后两者重叠)高密度脂蛋白 2)、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的表面电荷不同,血浆脂蛋白的迁移率就会不同而分离分类。从原点开始随着电泳方向依次为:乳糜微粒(原点不动)、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有些文献说是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α脂蛋白也是指低密度、极低密度、高密度三种脂蛋白,所谓前-β,β,α采用的是用醋酸纤维膜电泳血浆蛋白质时候的说法。在检验医学上,电泳的结果都采用这样的定位方式,甚至用以命名。) 各种脂蛋白的功能:
1) 乳糜微粒(<0.95g/cm3),密度非常低,运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从小肠到组织肌肉和adipose组织。
(2)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0.95-1.006g/cm3),在肝脏中生成,将脂类运输到组织中,当VLDL被运输到全身组织时,被分解为三酰甘油、脱辅基蛋白和磷脂,最后,VLDL被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
(3) 低密度脂蛋白(LDL,1.006-1.063g/cm3),把胆固醇运输到组织,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LDL与LDL受体结合并被细胞吞食。
(4) 高密度脂蛋白(HDL,1.063-1.210g/cm3),也是在肝脏中生成,可能负责清除细胞膜上过量的胆固醇。当血浆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将卵磷脂上的脂肪酸残基转移到胆固醇上生成胆固醇脂时,HDL将这些胆固醇脂运输到肝。肝脏将过量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5,什么是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有什么生理意义?
概念: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在肌肉内无6—P—葡萄糖酶,所以无法催化葡萄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生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此循环由Cori夫妇(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阐明,因此也称为Cori循环。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
(1)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2)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无氧氧化产能速度与有氧有氧氧化产能速度之比大约是100:1)。乳酸循环是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需消耗6分子ATP。动物组织特有。(3)乳酸再利用,避免营养流失。
6,什么是糖酵解?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慨念: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 生理意义:1)、糖酵解是存在一切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 2)、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降解生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是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3)、糖酵解途径为其他代谢途径提供中间产物(提供碳骨架),如6-磷酸葡萄糖
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底物;磷酸二羟丙酮?a-磷酸甘油 合成脂肪 4)、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
5)、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为之逆过程 7、肝脏在维持血糖浓度的作用是怎样实现的?
肝脏是我们体内的重要器官,它就像一座复杂的化工厂,体内许多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转化。排泌都离不开功能正常的肝脏。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进食后,吸收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氧化代谢产生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外.剩余的葡萄糖就会被输送到肝脏、肌肉及其他组织,在这些组织中合成葡萄糖的另一种形式——糖原,用来储存能源。肌肉中的糖原叫肌糖原.主要为肌肉活动提供储备的能量;肝脏中的糖原叫肝糖原,主要用来调节血糖浓度,代谢后为大脑细胞提供能量,因为脑组织中没有葡萄糖的储备,且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大。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带分枝结构的大分子多糖,正常肝脏不仅能把进食后暂时升高的血糖降下来,也会把禁食时降低的血糖升上来,这样,血糖浓度就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般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体内有些激素可加速糖原分解,如胰升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而胰岛素则能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使血糖下降。但是,正常人体内的肝糖原储存量是有限的,约为肝重量的5%~6%。在饥饿长达10个多小时后,储存在肝脏内的糖原绝大部分就会被消耗掉,这时要维持血糖的稳定,机体就会动员蛋白质中的成糖氨基酸。脂肪中的甘油及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叫作糖的异生。糖异生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部分在肾脏中进行。
8.试述肝脏在人体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肝脏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 ①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生成器官,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的合成、维持和调节都需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 ②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元储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肝内的糖元又可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肝糖元的合成和分解经常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③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
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多种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可继发维生素A缺乏而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症等。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肝功能长期受损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可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月经不调、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等。 ⑥其他。肝脏通过神经及体液的作用参与水的代谢过程,抵消脑下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肝脏还有调酸碱平衡及矿物质代谢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热能供给器官。 (2)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肝脏在24小时内制造胆汁约一升,经胆管运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