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学习节奏,感受节奏、体会节奏,学习将节奏引入生活和学习中;在生活和学习中掌握运用节奏和写作节奏;
2、学唱节奏活泼欢快的歌曲,理解歌曲的旋律是由节奏和音符构成的道理;学习用简单节奏和简单旋律。
五、教学重点难点:把动作记住和边唱边跳《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表演法:用舞蹈的形式把音乐的情感表现出来。 欣赏法:就是聆听歌曲旋律,来表达感受。 激趣法:运用各种学习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进入课堂,师生问好:(一连串的琶音)
师:1 2 3 4 5-
小 朋 友们 好! 生:5 4 3 2 1-
毛 老 师 您 好!
(1).音乐律动。(律动音乐《健康歌》)
整队,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旋律。
(2).复习歌曲《跳绳》。
(3).歌曲新授:师:刚才老师带领小朋友活动了一下身体,舒不舒服呀,每天的课间操是给同学们培养锻炼身体的,小朋友的身体锻炼后就会越来越强壮,今天老师带来个一个小动物学小朋友做一做早操,想不想知道是谁呀!出示课题:《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4.学唱歌曲:
(1).磁带范唱,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唱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 中的错误。
(4).跟着伴奏带演唱。
(5) 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八、音乐教学活动:舞蹈动作加入:教师根据歌词改编的,要比较的生动形象。
教学结束:分组上台表演,如果可以表现力强的同学便唱边跳。
第三课 弦歌悠扬
第一课时
一.教学题目: 我是一粒米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歌曲《我和提琴》是一首三段体的叙事性儿童表演歌曲,每段结尾的旋律都根据内容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用拟人的手法劝告小朋友要节约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本课是在音乐审美感知探索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音乐审美创造的阶段。创编表演唱《我和提琴》
正是歌曲学唱的延伸与拓展,通过歌唱——讨论——创编——合作表演等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在编创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我会调动起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创造、表演经验,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学生逐步积累成熟、规范的表演经验。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节奏儿歌《小小鸡》 2. 学唱歌曲《我和提琴》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和提琴》,并通过歌表演及演唱形式的变化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倡导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风尚。
2.通过复习儿歌《小小鸡》,进一步提升学生节奏感和多声部配合能力,并且通过 儿歌朗读处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重难点
1.用自然亲切的音色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加入动作表演和变化演唱形式。 2.准确把握各段词曲搭配的不同,唱好各段歌词,把握好歌曲结尾。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表演法:用舞蹈的形式把音乐的情感表现出来。 激趣法:运用各种学习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律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听《我和提琴》的伴奏音乐边手拉手一起用跑跳步进入教室,教师可以即兴的带领学生跳一些简单的律动。
设计说明: 歌曲《我和提琴》曲调篇幅较长、变化较多,所以我创设多听的机会让学生反复感受。听琴入室环节就把握时机、单刀直入,让学生聆听感受。 二、复习节奏儿歌《小小鸡》 (一)复读儿歌《小小鸡》
(二)为儿歌中动物叫声加入强弱变化 (三)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朗读形式朗读儿歌
设计说明:复习环节除了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外,教师更可以细化要求,把教学做深做透。另外,复习环节更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处加入朗读形式的变化旨为后面创编各类演唱形式做铺垫。 三、学唱歌曲《我和提琴》
(一)学唱导入——古诗吟颂《锄禾》
设计说明:用和歌曲相同主题的古诗作为导入,使学生及时准确把握本课所倡导的节约风尚。 (二)感受歌曲
1.以歌曲《我和提琴》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介绍粮食种植过程
2.以布袋木偶的形式引出小米粒与小淘气两个角色,教师进行范唱
(三)分段学唱歌曲 1.用听唱法学唱各段歌曲
2.歌曲处理——根据每段歌曲不同情绪和内容,自然地融入动作、表情和音色变化
设计说明:针对歌曲《我和提琴》各段词曲搭配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分段学唱法,尤其应指导学生唱准每段歌曲结尾。在边学边唱中加入表演和音色处理,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和准确把握各段歌曲情绪。 八.音乐教学活动:创编演唱形式
1.按书本提示,用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歌曲 2.学生自编各种演唱形式
设计说明: 用不同歌唱形式演唱歌曲,既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歌唱表现手法。
教师结束——结合: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风尚
第二课时
一.教学题目: 小乐对
二.教材分析: 《小乐对》是一首由山西名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它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农村的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愉快而又朴实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四二拍的节奏特点──强弱规律,学习山西民歌的音调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一课时
一.教学题目: 雨花石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雨花石》是一首风格浓郁的河北民歌,描写了淳朴的农村孩子勤劳,快乐的学习生活的场景。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小学二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说来个性强,爱“占尖儿”,不爱学习。通过本歌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做一名好儿童,学习相互帮助,学习农村孩子勤劳爱学习的好榜样。 三.教学目标:
1、 用轻松,愉快 昂扬的声音唱出《雨花石》的自豪感。
2、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3.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情景法:把乐曲所描写的画面模拟出来。 六.教学过程: (一). 练声: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2.基本训练 动物练声曲
(师)小猫 怎样 叫 (生)miao miao miao
小鸭 怎样 叫 ga ga ga 火车 怎样 叫 wu wu wu。
(二).新歌教学:
(1) 听歌曲录音磁带,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旋律: (2) 教师出示课本图片,再听歌曲一遍。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交流:“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4)教师范唱,初步学唱歌曲: (5) 教师弹唱带学生试唱。
(6)教师告诉学生歌曲处理的地方:如,唱到第二、三句,情绪要愉快、昂扬。
(7) 幼儿跟着歌曲录音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8)教师弹奏学生唱。
八.音乐教学活动:表演活动创编
(1) 请愿意唱给大家听的学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演唱。 (2) 教师即兴教动作,学生自己根据动作创编。
第二课时
一.教学题目: 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冼星海创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爱祖国、爱人民是每个时代都要弘扬的主旋律。对于处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来讲,抗日战争时期是陌生的。他们仅仅知道日本鬼子这个词语,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罪行、中国人所遭受的耻辱了解甚少,对那个时期所产生的英雄、音乐家、抗日救亡歌曲也了解不多。针对这一情况,从激发爱国热情、抒发爱国情怀为爱国行动入手,通过欣赏、演唱、了解相关文化等教学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三句“只怕不抵抗”的唱法。 五.教学准备: 录音机 抗日战争课件视频 六.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情景法:把乐曲所描写的画面模拟出来。 激趣法:运用各种学习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听《共产儿童团歌》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着《共产儿童团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教室,歌声又把我们带回了革命战争年代。60年前一个叫海娃的儿童团团长,他经常给八路军送鸡毛信,没想到有一次半路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把信拴在羊的大尾巴上,海娃凭借聪明和机智保住了鸡毛信。根据鸡毛信所提供的重要情报,八路军一举歼灭了鬼子,还活捉了日本司令,你们说海娃是不是一个小英雄呀? 师:现在我们成立一个雏鹰战队,一起走进时光隧道,回到抗日战争年代一起去打鬼子
(三).难点学习:
1、要打鬼子,必须先练好枪法,拿出手枪,跟老师瞄准。 XX XX | X 0 | XX XX | X 0| (手枪)叭
练好手枪,接下来练冲锋枪:
X .X|X X| X .X|XX X.X |X-| X 0| 2、口号练习
XX X X | X 0X| X -| X X | X-| 不怕 年纪 小 只 拍 不 抵 抗
X. X | X X | X. X | X X X . X |X -| 只 怕 不 抵 抗 只 怕 不 抵 抗 3、 唱难点句
为了让口号更嘹亮,我们把它唱出来,跟老师唱,跟琴唱 12 13 | 1 03| 5 -| 3 6 | 1-| 10 不怕年纪 小 只 拍 不 抵 抗
3. 5 | 3 6 | 1. 6 | 1 2 3. 2 |1 -|
只 怕 不 抵 抗 只 怕 不抵 抗 看一下,这两句口号,你们发现了什么? 4 、学唱歌曲
师: 敌人就在前方 ,看我们怎么对付 出示:
3 3 4 5 | 3 0| 3 3 1 3| 2 0 | 一刀 斩 汉 奸 一 枪 打 东 洋 男生唱, 女生唱,齐唱。
师 : 我们胜利了,个个都是好样的,听喇叭吹响 了,铜鼓敲响了,老师想用一首歌来慰劳你们这些小英雄。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5介绍作者:洗星海 (四).听跟唱歌曲
八、音乐教学活动:表演歌曲
为了庆祝雏鹰战队的凯旋归来,我们将举行庆功会,让大家讨论如何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这首歌。
教学结束;真不愧是雏鹰战队的小英雄,个个机智灵活,从你们身上老师仿佛看见当年的那些小英雄,老师相信你们会像雏鹰一样勇敢,翱翔在知识的海
洋中,将来用扎实的科学技术建设我们的国家。小英雄们建设祖国的号角吹响了,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唱着歌曲《只怕不抵抗》一起走向校园.
第二课 春意融融
第一课时
一.教学题目: 斑鸠调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斑鸠调》是一首活泼短小的儿童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 年代一直深受儿童的喜爱。4|2拍,歌的节奏对称规律性强,有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组成,结合生动的歌谣体歌词,形象的刻画了小朋友天真爱动的性格特点。跳绳活动是左右两只手和左右两只脚都同时操作且有一定节奏的活动。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左半脑和右半脑协调发展,还可培养孩子具有规律性节奏感,使儿童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全面发展,爱上运动。 三.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斑鸠调》和学唱歌曲《斑鸠调》。 2、复习巩固走与跑组成的节奏,并练习创编2-4小节 四.教学目标:
1、巩固走与跑的时值,并准确的读出节奏,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与大家一起整齐的演唱歌曲,并用歌曲与动作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五.教材分析:《斑鸠调》是一首活泼短波折创作歌曲,2/4拍,宫调式,歌曲的节奏规律强,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旋律以跳进为主,形象生动、活泼,是多年来深受儿童们喜爱的一首歌曲。
六.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自己创作歌词
七.教具准备:录音机等 八.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九.教学过程:
(一)、 听《其多列》做动作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
(三)、 新授课1、聆听《快乐的一天》中的两个片段《上学去》和《静静睡》⑴《上学去》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段音乐,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页,请小朋友们在听第一段音乐时找一找书上的五副插图中那副插图正好表达了音乐所描绘的故事。
生:上学去。
师:真棒!这个音乐所表现的正是我们上学去的情景,音乐非常的欢快,跳跃,说明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开心的,快乐的,愉快的 ⑵《静静睡》
师: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帮个忙了,大家看这第五副图,妈妈在哄小朋友睡觉,那么这副图如果用音乐来描绘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呢? 生:温暖的,舒服的,感动的,甜蜜的,
师: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播放音乐)
师:哇这个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果然是非常温暖,我们好象都睡在妈妈的怀抱里了。这快乐的一天啊,除了上学去和静静睡之外还包括很多,比如上课,做游戏等。
2、学唱歌曲《斑鸠调》 ⑴初次聆听歌曲
师:请大家注意了这是什么音乐?(弹奏下课的铃声音乐) 生:下课的铃声
师:很好,啊,下课了,张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跳绳,老师也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来了。 ⑵念歌词
师:大家看我跳的多开心,哎,先看老师在做什么?(栓铃铛) 生:把铃铛绑在绳子上。
师:对了,这也叫栓铃铛,就是绑铃铛,系铃铛的意思。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仔细听哦,学会了你们也可以边唱边跳了。(念歌词跳绳)
师:好,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条绳子,一起跟老师边念边跳吧!
⑶学唱歌曲重点解决跳进,启发学生感受“小绳”的轻巧与灵活,从而体会在演唱中应轻巧跳跃
⑷学生随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生可自由加入动作表演)。 十、音乐教学活动:创编歌词选出创作较好的歌词全班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结束:师:小朋友们,老师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我希望你们过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快乐的上学,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入睡。
第二课时
一.教学题目: 《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把心儿种在春天里》是一首3|4拍 大调式的儿童歌曲,全曲有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通过拟人的手法把小鸡栩栩如生的描绘的会做早操,诙谐幽默,平易如口语似的形象化的歌词,道出了健康的真谛。充满着动感和活力。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他们大都喜欢唱歌,乐于表演,模仿能力较强,但又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力量,他们爱发现,爱思考,爱创新。小脑瓜里迸发出来的创新火花时常会给课堂带来精彩,这首歌就非常的适合他们爱动的性格。 三.教学内容:唱一唱: 《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听一听: 《春到沂河》 编一编: 《爱唱歌的鸟》
2.技能目标:学生能用活泼地、天真地、诙谐和地方风格的情绪,清晰的吐字,
演唱歌曲《小乐对》。
3、思想目标:通过活泼地、天真地、欢快地音乐形象,使学生受到浓烈的乡土气息的感染和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二拍的节奏特点,以及山西民歌的音调特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每句尾字都带有儿话音的句子。
五. 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情景法:把乐曲所描写的画面模拟出来。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检查坐姿。 2、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为唱歌作准备(要求口腔打开,吐字清晰)。 (2)视唱练习。
(3)节奏练习:通过节奏练习,让学生掌握四二拍常用的节奏型,为旋律创作打下基础。
3、导入新课 这一程序是通向新知识的桥梁。通过对歌曲《拾豆豆》的内容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本歌曲的兴趣。 4、听录音范唱,这样对歌曲有个大概印象。
5、曲谱分析:通过曲谱分析,使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四二拍的节奏特点,附点音符,滑音,总结出了广东民歌的音调特点。
6、学歌谱:学生听老师唱一句,跟着唱一句,然后跟琴唱,最后视唱全曲,难点反复练习。
7、学唱歌曲:生齐读歌词,教师唱谱,学生填词,教师直接教唱歌词,然后跟琴哼唱,轻声唱,齐唱。 8、歌曲处理
(1)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清晰的吐字、咬字及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七、音乐教学活动:表演歌曲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活泼形象的动作。
(2)让部分同学根据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部分同学演唱。 (3)师生再见曲,结束这节课。
第四课 邻邦之声
第一课时
一.教学题目: 故乡恋情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故乡恋情》是小学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种由羽调式转为商调式的一首歌曲。2/4 拍号轻快的节奏型贯穿全曲,使歌曲旋律极富动感,生动地描绘了藏族小朋友欢聚在一起的热闹气氛和愉快心情。简练的歌词形象刻画出一幅和谐团结、又吹又唱又跳的热闹场面。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用欢快的情绪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故乡恋情》 2、认识反复记号并懂得其在歌曲中的用途。 3、通过律动体会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4、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认识反复记号。
教学难点:体会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用途。 五.教学方法:
示范法:就是老师直接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听唱法:就是听老师唱,或者其他媒体唱,学生跟着学。 对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感悟。 欣赏法:就是聆听歌曲旋律,来表达感受。 七.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请同学眼睛看谱先听教师范唱
2、请同学说一说这段乐句的情绪怎样(柔和) 3、请同学跟琴用“LU”模唱再唱词
4、听教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比高请同学用“LU”来模唱教师弹的音 注意:要有感情的演唱 “宝”、“了”的长音要唱的平稳 “坶”要用哼鸣来唱要轻轻结束结尾渐慢 (二)、常规训练复习 1、复习所学习的歌曲
(三).教师讲解新歌,认识铝板琴
1、像刚才唱的音比高的可以在乐器上也可以演奏出比高的音比如乐器——铝板琴
介绍铝板琴:铝板琴又称钢板琴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由长短不一的小金属片按音的高低顺序排列而成用小木槌敲击金属片而发声铝板琴声音清脆明亮富有穿透力
(四)、学唱歌曲《故乡恋情》 播放课件:
1.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有特点听了有感觉
2.教师在范唱请同学模唱
3.请同学观察曲谱上有记号不认识的(反复记号)
讲解反复记号:请同学看书读谱知识的两小节乐句唱一唱上面的一句在看下面的乐句要唱两遍有反复记号再请同学唱一唱
4.请同学看《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曲谱说一说首歌里的?(反复记号)应怎样运用?(第三行要唱两遍)
5.再次模唱注意反复记号处 6.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练唱
8.歌曲处理:第一小节里一音对两字的歌词(聚集在、集会的)、 要唱的轻快、准确。 9.反复练唱
10、请同学听录音伴奏演唱并做一做动作 八、音乐教学活动:欣赏:《挤羊奶》,扮演挤一挤。
第二课时
一.教学题目: 《木瓜恰恰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