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笔记(完整版)

2018-11-15 21:39

第一讲 中国国防

教学目的: 培养两种观念: 1.作为中国人的危机感。

2.作为中国人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3.作为南开人的责任感。 一、国防概述:

1. 国防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2. 国防的基本类型:1.侵略扩张型 2.防御自卫型(中国) 3.互助联盟型 4.自主中立型

3. 国家与国防的关系: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防随国家的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防又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与国家的各个部门、各种组织以及全体公民息息相关。 4.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3)现代国防具有很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5. 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是用来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 二、我国历史上的国防:

1. 先秦——变法图强,改革军制;奖赏军功,百家论兵

2. 秦——巩固统一,筑路通邦;北逐匈奴,修建长城;北逐匈奴,南征百越 3. 西汉——汉匈和亲,文武并用;固边以防,出击匈奴;屯田耕守,赏功罚过 4. 东汉——重击匈奴,再通西域;出塞千里,以骑逐敌 5. 三国——器械为宝,重在攻心。

6. 两晋南北朝——西晋罢兵,东晋偏安,国防废弛,南朝衰败;尚武修兵,北朝强盛 7. 隋朝——集中军权,拓宽兵源;修城路河,以御赴急,征战西域,三伐高丽

8. 唐朝——万国归附,居安思危;改良兵器,发明火药;水路畅通,驿站遍布;联姻和亲,藩镇割据 9. 宋朝——强干弱枝,以文治武;三冗成灾,积贫积弱;变法不成,执意求和;火箭火枪,百开先河 10. 元朝——以兵立国,横扫欧亚;兼收并蓄,兵器无敌;以战养战,征战不已 11. 明朝——炮船称盛,海陆统筹;威震北边,兵学复兴;抗倭御虏,忧患迭起

12. 清朝——变化武备,抵御外海;炮口立约,国门大开;举办洋务,安内降外;国土沦丧,不败亦败 ? 两个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俄罗斯(从肉体上肢解中国),日本(对中国敲骨吸髓) ? 军国主义三步战略:朝鲜→中国→世界 ? 灭掉日本军国主义的方法:向日本学习

1.善于向其他强大民族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重视教育

三点启示:

1. 国防服从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国防的状况从来都是和统治阶级的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国防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作后盾。

3. 在国防战略指导方针上,是积极进取的还是消极畏缩的是决定国防事业能否真正强大起来的关键。

?

三、新中国国防建设回顾 四个阶段 两弹一星

新中国进行的八场正义战争 四、国防战略

定义:谋划和指导国防发展的方略 1. 几种模式

前苏:抑民重军 美国:以军带民 西欧:军民兼顾 两瑞:寓军于民 日本:先富国后强民 1. 指定国防战略的客观依据 (1)国防战略形势和战争预测。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3)分析国家安全环境的基本着眼点和方法,要对威胁做出正确判定: 他国与本国是否有利益冲突。 他国是否具有危害本国的能力。

他国与本国是否有危害本国的企图。 1. 我国周边的威胁

(1)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威胁:

? ? ?

陆上:朝鲜半岛,中印矛盾,越南,东突。

海上:海南半岛,钓鱼岛,东海石油危机,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 (2)外国的颠覆活动: 经济利益:外企

政治利益:民族、宗教、信仰 来自海洋、太空的威胁 (3)背后黑手:美国 五、军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5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利益的行为。 第55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兵役法》

1. 除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2. 高等院校学生在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

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 六、世界各国常备军发展趋势

1.保持国防投入持续增长,确保战争能力的增强。 2.适当减少军队员额,协调发展各军兵种。 3.加速高科技研究,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 4.注重后备力量的健身,积蓄战争潜力。 七、国防后备力量发展

1. 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时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2. 后备力量对国防斗争的影响巨大。

(1)全面战争中,无论防御或进攻,首先是正规军,其次是后备军。

(2)以二战为例,后备军是主要兵源。

(3)局部战争中的突发事件中,后备力量相当重要。

(4)和平时期,后备力量是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战争维护和平举足轻重的制约因素。

第二讲

开头的话

1.军事思想的四层 P1

(1)实质:敢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2)内容: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 (3)与实践的关系:军事思想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军事思想的特点: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明显的继承性。 2.人类军事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1)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是在奴隶社会。P3 强调阶级性。

(2)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军事思想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P3

为什么?因为社会形态的改变靠和平是不可能的,一定会通过战争。而实际战争对于推动军事理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3)封建时代从总体看来,军事思想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P5

欧洲中世纪处于黑暗时期,是一个“毫无进展”的时代。中国军事发展并不快速,但仍有所发展,如汉初的《三略》,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主中心站和军事科技等。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军事思想从唐朝之后总体偏向保守化,从战到守,再从守到跑。

(4)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之后,军事思想获得了巨大发展。 P7

在这个阶段,军事思想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得到巨大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更替的战争对战争理论的促进作用,二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扩张的思想。

(5)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军事思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P8 (6)在现当代,毛军事思想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军事思想。 西方人最惧怕的两个中国人:成吉思汗、毛。 西方人最崇拜的两个中国军事家:孙子、毛。 3.军事思想在于哲学思想的互相促进中发展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向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里的理论思维即哲学思想。P15 4.时效性:本书同大多数书籍一样,当本书出版的时候,期中的某些资料就不可避免的过时了。P16 第一章

1.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 P19-20

三件事:逐鹿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

五本书:《神农兵法》、《黄帝》、《易经》、《军志》、《军政》

《军志》、《军政》中古人提出了“内和而不败”的重要思想。这可以看做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 2.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P23-24

唐汉两代素称盛世,反映在军事上是“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 两本书:《三略》、《李卫公问对》 两个人:诸葛亮和曹操

3.宋朝至清朝前期的军事思想 P25-26

宋朝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形火器,但是军事思想却是保守的。至清朝竟有了总兵叶志超丢掉阵地,率领清军狂奔五百里逃到鸭绿江边的耻辱之事。但是也有例外,就是元代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虽然出身于比较落后的游牧民族,却能虚心向先进民族学习,学会了用火药,用炮,练水军等等。他们在征战中创造了许多事和骑兵作战的战法,比如突袭快速、大规模大范围无后方骑兵征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战争靖远未能得到总结,也未见流传有价值的兵书。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P26-32 共九项,认真看!!<1>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2>战争与政治、<3>战争与经济、<4>战争与主观指导、<5>将帅修养、<6>治军、<7>战略战术、<8>关于心战的理论、<9>关于致胜的其他保障

5.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P33

《武经七书》记住7本书的名字,作者,主要内容,考试会考。《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6.孙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P38

对于孙武的评价:“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孙子也。” 7.孙子兵法 P40

(1)计篇

全书总纲,从主客观阐述战争和指导战争的问题。讲兵者,乃国家存亡之道。强调三战,即慎战,重战,备战。 (2)作战篇

阐述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及其依据。及要求为政者在经济上慎战。

谈及兵贵胜不贵久,就这一点后世有毛的论持久战对其进行了突破补充与创造。谈及因粮于敌,后世有毛的从敌人手中夺取先进武器的策略。 (3)谋攻篇

兵家思想全为上策,最好不费一兵一组而屈人之兵。谈到将知用兵之法,君避用兵之患。即强调责任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彼有个缺陷,即此处的彼是何时的彼?彼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时刻掌握敌情。 (4)形篇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后世有毛的补充创造,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5)势篇

这里的势是指一种心态,也是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实际战斗能力。择人而任势,即选择合适的人以造成多我方有利之势。 (6)虚实篇

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灵活机动。能与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7)军争篇

以曲为直,以患为利。即间接路线。军事行动中,先动手者掌握先机。后动手者掌握人心。而后人发,先人至则要求我们军事政治都要硬,先机人心都要抓。 (8)九变篇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凡事要做好最坏的准备。要克服将帅之“五危” P305 (9)行军篇

用道理去教育军队,用军法和军纪区统一军队的行动。 (10)地形篇

要重视调查地形地貌,要善待士卒。这里可以看出孙子的爱兵思想,但是与其说他是爱兵,不如说他更强调愚兵。“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11)九地篇

作战要掌握九地之变、人情之理和决胜之法。考题可能会考这篇是怎么总结的。 (12)火攻篇

合利而动,慎战为重。“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知道也” (13)用间篇

强调用各种技术去刺探敌情,先知敌情必取于人。 8.对于孙子兵法的科学评价 P76


军事理论课程笔记(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网新安规》题库(变电部分)(汇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