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的水培方法
一. 水稻种子:93-11(籼稻,已测序)
二. 种子发芽:先用5%的次氯酸钠消毒1小时,在370C条件下浸泡24小时,随
后将浸泡的种子平铺(密度稀)在玻璃培养皿上,黑暗下发芽48小时,特别注意发芽时玻璃培养皿中不要留水,只让种子一直保持湿润即可;播种前,选取出芽比较一致的下种。
三. 培养液:Hogland solution,配方如下。每两天换取一次培养液,特别注意培
养液的PH值得调到5.5左右。
Hogland solution的配方
A: 20ml/L NH4H2PO4 MgSO4?7H2O KNO3 1.15g 2.42g 6.05g B: 20ml/L Ca(NO3)2? 13.594H2O 4g 1.805g 1.45g C: 5ml/L EDTA-Na 1.847g H3BO3 D: 4ml/L 1.44g 40mg 900mg 120mg 19.615 200ml CaCl2 ?2H2O Or CaCl2 200ml FeSO4?7H2O 1.665g 300ml CuCl2?2H2O MnCl2?4H2O ZnCl2 1L (NH4)2Mo4? H2O mg
四. 培养用具,建议使用已改良过的保鲜盒和配套网筐,优点:1)在网筐上植苗,
可以很方便的收集水稻幼根;2)两天一换培养液,能防止水稻生长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物的负面影响;3)易于各种处理,如:H2O2,激素,金属离子等;4)易于多种重复和梯度处理;5)易于获取比较均一的水稻幼苗,扣除发育不同带来的差异。
对保鲜盒所做的改良是,将盒高截低,让配套网筐与保鲜盒底相距1.5 cm,既节省培养液,又能降低水稻苗与光照灯管间的距离。
五. 培养时间,对于93-11,按照上述方法培养12天,水稻幼苗能达到15cm的高,
足以用来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各种胁迫处理和蛋白质提取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