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制度

2018-11-22 21:49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r. Z9 z; 4 E- H$ X; N1 @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培养对象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强大现有人才队伍,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中心的人才梯队,为**领域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Y7 v* d3 ` / l$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综合管理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对人才进行职级、薪资调整的上报和执行工作。

第五条 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培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人才调配;

3、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4、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Q1 w6 z3 x\ 5、晋升与淘汰。

第二章 培训师资

第六条 在职辅导

各部门每年年初都应当制订辅导计划,每个高层干部除辅导本部门人员外,还须辅导其他部门1—2名管理骨干。

第七条 在职培训

在**领域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专家、企业领导等组成强大的培训师资,为其他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第八条 竞争上岗

为了增强该专业领域知识的稳定性与创新能力,实行竞争上岗。W

第三章 考核与评价

第九条 目的

增强中心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在该领域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第十条 考核对象 所有中心成员。 第十一条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半年一次。 第十二条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后备人才的选拔、培训及轮岗计划的实施、计划的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对数量等。具体考核方式、指标及奖励方式由人力资源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人才培养责任人

各部门领导作为人才培养对象的相关责任人有义务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对象进行指导,没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中高层干部将不能晋升到更高一级职位,人才培养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将影响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结果。

第四章 淘汰与晋升

第十四条 目的

通过淘汰不合格的干部,为后备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素质。* P- q* Z3 t0 @2

第十五条 淘汰和晋升比例6

中高层干部每年淘汰比例为5—10%,后备人才每年晋升比例为20%左右。(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制订、解释和修订。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正式实施。+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情况检查表格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