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第七册音乐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
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课题 水 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第一课时 1-1 一、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
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1 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二、表演《采菱》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
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范唱歌谱???
4.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听唱、学唱曲调。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很自然的唱好。
5、伴奏的加入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1-2 一、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
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
2 吗?这样环境美不美?2.聆听录音范唱。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
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
的位置。(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
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
3 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三、、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第三课时: 2-1 一、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1)这是1934上映的故
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1)
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
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
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二、聆
听《渔光曲》(筝独奏)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4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
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三、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1.筝独
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4.各组合成。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四、竖笛吹奏姿势教学?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
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
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
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课题:《快乐课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乒乓变奏曲》 《陀螺》 《旋转木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