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室基本情况 (八)教职工信息管理 1.教职工信息表 2.学校教职员工匹配 3.干部任职情况 4.专家骨干情况 5.专业技术职务信息类 6.人员异动信息 7.学历学位信息 8.语言能力信息 9.简历信息 10.岗位证书信息 11.政治面貌信息 12.处分信息 13.获奖信息 14.进修学习信息 15.工人技术等级职务信息 16.中国语言能力 17.教师任课信息 (九)教育经费统计 1.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年末债务情况 学校直接填写,或导入全国教育经费年报数据 已导入教师人事数据,学校逐一完善 学校直接选择 学校完成1、2后直接填写
3.教育经费支出 注:学生学籍数据可从“重庆市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http://222.177.23.154/下载。 二、数据填报口径
(一)统计时段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县和学校的当前实际情况,统计时段应为最近的统计年度。如2010年下半年督导评估区县,应报送反映2009-2010学年度或2009财政年度工作的数据。因具体指标统计要求不同,采用的时间节点有一定差异。例如教育经费,应该是2009财年的;基建工程和其他办学条件,填报综合督导实施前实际数;当年在校学生数、教师数,应当是2010年9月2010-2011学年初报表的数据;异动统计,应当是2009-2010学年度中发生的异动。
注意:2009-2010学年初报表填报时间为2009年9月,不能反映近一年来的实际工作。因此,采用学年初报表口径的数据,应采用2010-2011学年初报表数据。
(二)填报范围
具有基础教育统计代码的校点均应据实填报,包括村小、分校点等。无在读学生的“空壳学校”、校舍在建中的无校舍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等特殊情况,也
应据实填报,并由区县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出具情况说明,提供相应印证材料。
注意:不能按法人单位合并多个校点数据;在建工程不能作为已建成办学条件填报。
(三)一贯制学校和高完中的填报口径 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高完中的学生数、教师数经拆分后分别填报于对应的小学部、初中部或高中部。其办学条件的填报按就高的原则处理,即九年一贯制学校填报于初中部,高完中填报于高中部。
因基层学校对办学条件拆分方法不熟悉,一贯制学校和高完中均不进行办学条件的拆分。
(四)各部分衔接的报表口径 由各专门报表导入的数据,原则上依照原报表统计口径。
办学条件统计、教师信息统计部分按照《全国基础教育信息报表》(学年初报表)的统计口径。学校信息部分除“均衡发展采集部分数据”外,学生信息统计部分中除“学生信息导入”“学生异动信息导入”两表外,其他均按照《全国基础教育信息报表》(学年初报表)的统计口径。其中,注意九年制学校和高完中的拆分问题。
学生信息统计部分的“学生信息导入”“学生异动信息导入”两表按照《重庆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口径。
教职工信息管理部分按照《重庆教师人事管理系统》
统计口径。
教育经费统计部分按照《全国教育经费年报》的统计口径。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专项报表的统计口径 区县报表统计部分和学校信息部分的“均衡发展采集部分数据”为本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使用的专项报表。其中部分数据的填报要求如下:
1.学校信息部分的“均衡发展采集部分数据” “实配附加编制数”:一是指教研机构、教仪站等直属单位的编制,一般是区县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二是中小学校编制文件中有十项附加编制条件,如双语校、寄宿制、民族班等,详见文件中“教职工附加编制标准”,也就是在基本编制数之外附加编制。如果基本编制还未达到的学校,是不能算作设了附加编制的。
“适龄儿童少年数”等:整个入学率的口径都是针对招生范围内适龄户籍人口为基数来进行统计。招生范围外的本校在校学生数不计入。这与年巩固率以实际在校学生为基数完全不同。适龄年龄,原则上是6-14周岁,第一批评估区县均按此执行。今后其他边远区县如果条件不具备,要求按7-15周岁执行的,可以先报告。
“教师培训人次”:指区县级以上教研培训机构发了继教证明的或其他规范化的培训学习。按人次计,不是按学时计。
“学校领导干部各职级人数”:指学校校级领导干部
所享受的职级待遇。职级待遇不同于行政级别或职员的工资级别,不论领导干部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序列、职员序列或公务员序列,均可以有相应的非实职职级待遇。村小、完小等小规模学校领导干部没有确定职级待遇的,为“无职级”。九年制学校、高完中校长情况均填报于初中学校领导班子统计表中。
“学生综合素质合格人数”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人数”:如未开展相关工作的,则填0。
2.区县报表统计部分“区县重点工程项目” “项目类别”:填报寄宿制学校、校安工程、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3类,区县其他学校建设重点工程也可填报。
“规划建设项目”:应详细填报各类项目当中的具体项目情况,如A校学生宿舍建设项目、B校塑胶运动场项目。因此表为区县直接填报,需要提供各项目详细情况,不能直接填写合计数。
第二部分 软件操作说明
一、软件运行条件及安装
(一)运行条件 1.硬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