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拜读了潘道冲和姜长铖联合编著的《用业绩证明你的能力》,这是一本可读性强、指导性强的职场励志读本,每一位职场人员都能从中获益,收获最大的业绩,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博得老板的信任和重用,成为永远的职场达人。
在职场上,我们不难看到两种人:一种是工作表现努力,对老板毕恭毕敬,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加薪升职,有的甚至还被炒了鱿鱼;另一种是,从来不对老板低声下气,工作也不见得多努力,但老板却一再满足他的要求,不是升职就是加薪,老板从不拒绝。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源于一流的业绩。如果你能够为老板创造一流的业绩,那么毫无疑问,老板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你走的,他会想尽办法让你留下来为他继续创造业绩。但如果你总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这就相当于老板拿钱往水里扔,那他当然不愿意,更别说给你加薪升职了。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公司都会有那么几个炙手可热的“红人”,他们似乎有某种魔法,总能赢得老板的心,让老板对他们厚爱有加。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一定是老板的得力干将,并能为公司持久创造效益。天下没有自给的薪水,每一位老板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效益。李嘉诚是家喻户晓的华人富豪,然而无论是在媒体的镜头中,还是在集团的内部会议中,他总是会与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比邻而坐,两人或是窃窃私语,或是谈笑风生。然而李嘉诚集团的很多重大决策,却常常就是这样诞生的。那位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嘉诚的得力干将,和记黄埔的总经理霍建宁。而霍建宁的薪酬更是令人咂舌,按照香港一年约240个工作日计算,霍建宁平均每个工作日的工资就是62万港元,用“日进斗金”来形容毫不过分。他曾连续六年蝉联香港“打工皇帝”的冠军,就连李嘉诚的长子——号称“小超人”的李泽钜也难望其项背。那么,霍建宁在李嘉诚眼里为什么就那么“红”?李嘉诚为什么每年都要给他以天文数字的年薪?究竟是什么赢得了这位巨人的心?唯一的答案就是业绩!
首先你要明白,能力远比学历重要,这一点儿也许很多人的表示质疑,因为当你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公司往往以学历来判断你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期,那就是从重视学历转向重视能力。学历不过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并不代表你将来会怎么样。所以只要我们抓紧机会,做出业绩,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书中列举了一系列简单易理解的说明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叫张颖的同学,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去爬山,她怕路上口渴,所以准备了一个大水杯,装好了水,放到了背包里。一路上虽然有些沉,但是她想一会儿上山口渴了,到时候就有用了。当他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大家都口渴了,于是张颖把她带的水杯拿了出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没有把盖子拧紧,一大杯子的水几乎全撒了。张颖很生气,抱怨的:“我辛辛苦苦的背了一路,现在一滴水都没剩,就是因为盖子没拧紧,真是气死我了。”这时,同行的同学说了一句话:“说那些没有用,总之,最后的结果是一滴水都没有,我们还是解决不了口渴的问题。”
虽然这位同学的话听起来有点儿冷漠,不近人情,但是这正是我们这些职场人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你付出多少努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取得了多少成绩。一切没有成绩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业绩证明我们的价值,也许你是勤劳的,忠诚的员工,但是没有业绩永远不会有上升的空间,再善良的老板也不会容忍一个长期没有业绩想员工。一个员工要想在众多的同事里脱颖而出,必须用高于他人的业绩来证明你的能力,只有能力出众,你才可以引起领导的重视。能力需要行动力,即使你才华横溢,但缺乏工作热情,不积极地将你的能力转换成行动,你永远也不会得到领导的青睐。
有这么一个故事,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业绩的高低并非取决于你所从事的工作,而是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
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一家公司里工作,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但在公司里工作两年时间,一直得不到重用,他为此非常苦恼。
有一天,年轻人对自己的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因为我恨这个公司!\ 朋友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一定要给公司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
1
好的时机。
年轻人问为什么,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了,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现在还在公司这个机会,拼命地去为自己拉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再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然后你??\
年轻人觉得朋友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
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年轻人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 再见面时,朋友问年轻人:\现在是时候了,要赶快'行动'喔!\
年轻人淡然笑道:\老总已经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为总经理助理,现在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朋友的初衷。一个人工作,永远都只是为他自己书写人生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同时你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位置。事实上,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业绩如何?你的能力怎样?你对工作的态度是否热情认真?领导心中有数,只要你用能力来证明你自己,你一定会得到领导的青睐与厚待。
公司是一个以实现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经营实体,必须凭借足够稳固的利润去不断壮大发展。而要发展就需要公司所有员工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才智贡献出来,为公司出谋划策,并贯彻实行。事实上,每家公司都是一个战场,是员工努力证实自己业绩的不见硝烟的战场,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公司,假如你不能做出相应的实际业绩,你终将被当作一枚废弃无用的棋子淘汰出局。而证实自己能力和分量的永恒秤砣,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假如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都可以找到更有效率、更经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必定能尽快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你将会得到提拔,被委以重任。由于卓尔不凡的工作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无法替代的核心圈人物。
因此,最实的东西还是拿业绩说话。如果你是大区经理、事业群体的经理、各子集团的总经理、子公司的总经理等,就必须进行实实在在的业务运作,充分把业绩指标做起来,把管理工作做好。如果是纯粹管理机构,那就改善团队的工作作风,把各专业的管理指标做好。只有把业务做好了,才能充分体现出作为经理人的价值,上下才会满意。
不论你做的是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出成绩来,这不仅是给领导看,更是给自己看,因为只有它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么我们要如何突破自我做出业绩呢?胡适先生曾经创作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故事中有个人叫“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2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差不多先生就此一命呜呼了。
所以说,敬业,精业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不能得过且过,那样我们的下场就会和差不多先生一样,再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我们不要一味的抱怨岗位如何如何,待遇如何如何,也不要一味的强调没有机会,怀才不遇,其实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平凡的岗位开始做起。他们也同样经受过挫折,困难,但是他们懂得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才使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活力,以最大的热情来迎接我们的工作。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是的,作为员工我们就应该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去完成百分之一的工作。当一个人充满热情的时候,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是迎刃而解的。只要你对工作报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就能够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冲破心灵上的羁绊,点燃内心的热情,发挥我们的潜能,释放能量,创造奇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回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上,那就是业绩藏于细节,之前也曾拜读过《细节决定成败》,然而在业绩上,细节就决定了业绩。注重细节,往往能在工作中给我们带来尽善尽美的业绩,不注重细节,往往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失败。书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小王和小张分别是两家有业务来往的公司的工作人员,由于平时关系不错,见面时常常开玩笑说:“你还没死啊”,“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之类的玩笑话。但是后来小张因为重病住院了,小王前去看望他,这时小王又像往常一样张口就说:“你怎么还没死啊”,但这一次小张变脸了,大声的说:“滚,你滚”,这之后虽然小王找过小张道歉,但是小张心里仍然觉得不舒服,两人也不得不终止了合作关系。
这一句玩笑话居然毁掉了多年的合作关系,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说,工作中往往有很多细节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学会注重细节,不让细节破坏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在工作中不仅仅要注重细节,更要带着思想去工作,如果做事的时候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去做的话,你永远不能创造出属于你的业绩。如果你总是逃避或者发牢骚,那你的机会也就会随着你的问题越来越来,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次次的提升,一次次的完善,才能让你更优秀。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解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换个思路,另谋出路。通向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出现问题,如果你能及时调转方向,也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1952年前后,日本东芝电器公司曾经一度陷入了困境,他们积压了大量的电风扇都卖不出去,7万多的职工生存都成了问题,为此,董事长特意召开了职工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讲了公司的现况,并动员大家积极增加销量,打开市场。所有的员工为了打开思路都想尽了办法,有的说改变大小,有的说改变形状,很多天过去了,进展依然不大。
有一天,有一个小职员找到了董事长,并说了一句话:“董事长,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电扇做成彩色的呢,我每天看着这些黑压压的电扇,感到心情很压抑,如果做成彩色的,我想大家一定很喜欢。”在当时,不仅东芝公司的电扇是黑色的,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但是人们视乎不觉得这是问题,单东芝的董事长却觉得这个小职员说的很有道理,并采纳了这个意见。第二年,东芝公司退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扇,顾客觉得如获至宝,一上市就嫌弃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就卖出了几十万台。此后,不止在日本,全世界的电扇都开始变得五颜六色了,而不再是统一的黑色了。
其实这位小职员只是转变了一下思路,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就销售一空了。可是为什么只有他想到了,而东芝几万名的员工都没有想到呢?就是因为,世界上第一台电扇是黑色的,第二台是黑色的,第三台也是,久而久之这种影响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时间越长,这种束缚力就越强。黑
3
色电扇转变成彩色电扇,就是冲破了思维的束缚,才让东芝得意成功。
当然转变思路不是工作中的唯一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创新,福特公司的创始人就曾经说过:“不创新,就灭亡”。如今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不创新,不打破常规,就无法进步,无法取得更好的业绩。在我们不断创新的路上,我们还要敢于冒险,有时甚至要切断自己的后路,让自己无路可退,只能战胜自己。
“日本制造”的教父盛田昭夫曾经给我们讲过SONY创业和创新的经典故事。他昭示了SONY如何从做电饭煲的滑铁卢之战中寻找生路,最后把SONY打造成为世界民用电器之王??SONY也曾有过它漫长的蹉跎岁月,盛田昭夫曾经像温州人那样亲自带着样品跑到世界各地去敲经销商的门,他在驻日美军基地第一次看到一台几乎有桌面大的录音机,于是萌发了“山寨”的念头,开始制造小型录音机,为克服Walkman的迷你磁带的技术问题,多少个晚上在油灯下他一次次亲自试验用毛笔在塑料带上涂抹磁粉??SONY真够异想天开的,在它之前,从未有人想过可以把空前盛况的一场音乐会装进了你小小的衣服口袋里,随你走到哪里,听到哪里,Walkman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SONY还曾经把顾客的需求研究到了极致,人是不一样的,因此Walkman有便宜的、贵的、功能简单的、功能齐全的,人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颜色爱好,Walkman五颜六色,各色各样,SONY把Walkman做到了极致,适合了每一个人的需求,因此它也卖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俺们中多少人曾经在大学的寝室里,每晚在Walkman的美妙立体声月光曲中昏昏入眠,俺们中多少人,曾经想到过这不可一世、垄断全球的Walkman会像恐龙一样突然在地球上绝迹??
物竞天择,iPod在一夜之间把Walkman给灭了。 创业者要敢于梦想,挑战权威。
任何庞然大物、任何不可一世的垄断者,它们有朝一日会失去光彩、被边缘化,被淘汰灭绝,被赶下历史舞台。时代一定要发展,一定要有人来创新。嘿嘿,这创新,这改朝换代,真的过瘾,激动人心,来来来,大家创业吧,大家创新吧!
10年以后你还会用iPod听音乐吗?10年以后你还需要用鼠标吗?10年以后苹果电脑还会很酷吗?10年以后你还用Google吗(10年以前Google还不怎么存在)?那时候还你需要什么百度、阿里巴巴、开心网吗?那些玩意儿会不会都只有老头儿老太太们还在使唤,老掉牙了吧?!
答案是明摆着的,请你现在就动手,马上创新吧!创新出鼠标杀手、iPod杀手、Google杀手??谁能知道iPod之后将是什么?鼠标之后将是什么?Google之后将是什么??
做出自己的业绩,要靠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要抱着浑水摸鱼的思想,如果一直存有侥幸心理,到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有辞职这一条路,历史上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很突出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工作中,我们要勤奋好学,让领导看到我们的业绩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总是坐在学历和外表的功劳簿上,那么你也就注定了自己的花瓶命运。要记住,工作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一所大学讲话时曾经说道:“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的更好,你将永远也不会失业。”所以说不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岗位,只要你能将本职工作做的出彩,你就会得到老板的青睐,同事的认可。
当然,想要使自己工作做得更好,并不能靠一种单一的方式来达到。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发挥自己的激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加上勤奋的工作,才能够抓住身边每一次机会。
书中就写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的法兰克·派特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他被开除了。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他走人。球队的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法兰克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原来的球队之后,他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法兰克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他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法兰克介绍到新凡去。
4
在新凡的第一天,法兰克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情形,法兰克就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忱的球员。为了实现这点,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法兰克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他强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法兰克以强烈的气势冲入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法兰克就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39℃,法兰克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他在过人的热忱支持下,他挺住了。 这种热忱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
第二天早晨,法兰克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由于热忱的态度,法兰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多了7倍。
在往后的2年里,法兰克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30倍之多。为什么呢? 法兰克自己说:“这是因为一股热忱,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法兰克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列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忱起来,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再后来,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15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数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都说隔行如隔山,但是法兰克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只要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走下去。
在日常工作中,有此事是每个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家对这样的“苦差事”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但是工作总要有人来做,于是,众人只好在心里暗自祈祷千万别降到自己的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主动去做这些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会如何呢?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同和赏识。有时候甚至还会让老板对你心存感激:“多亏了你暗中帮忙!”
这是你展露才能、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有时候,即使你有这一份心,也未必有这样的差事让你做。所以,碰到这样自我表现的机会,决不要有一丝一毫的勉强,绝对要心存感激才对。当然,这样做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一类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不讨好的,即使你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效果。即使如此,你还是应该勇气百倍地默默耕耘。
事实上,这一类工作往往比那些表面看起来华丽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及潜藏的乐趣。能够从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大多是能够得到老板赏识的人。即使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从不抱怨,仍然默默地做事,而且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甚至对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也不多说。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付出肯定有回报,而且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唯恐自己吃亏而跟着大家一起推托,那就等于是自已把机会往外推。
当然,人生谁也难免会碰到徒劳无功的情形,然而,惟有经历过辛苦的人,才知道心存感激,也因而了解谦虚的必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饿肚子的体会,越是饥肠辘辘的时候,愈能够体会出食物的重要性。这就像是惟有经历过病痛的人,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健康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惟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知道苦尽甘来的乐趣。
古人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路途是很漫长的,从眼前分板来看或许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是“瞎忙活”,但日后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相反的,眼前看起来很光艳耀眼的事,或许很快就褪色而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所以说,如果你认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地排斥这个工作,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够主动接受别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工作,并能能够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你就能够克服艰苦,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获得他人所永远得不到的丰厚回报——老板的器重。
一件工作的完成,有时也不单单靠一个人的能力而达到的,很多事需要要一个团队的同心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