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对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及教学的关系的论述,针对当前存在的弊端,提出可行性建议,达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心理健康 1.提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有益。因此,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2.1家庭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