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反思

2018-11-27 18:56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这节课之前,感觉这节课应该简单。内容大致是:一、什么是升华,

什么是凝华。 二、生活中有关升华凝华的例子, 三、云雨雪雾露霜现象的解释。 问题的解决方法:升华概念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说明,凝华则通过升华说明。接

下来就是生活中的例子,方法与液化、汽化相似,找出热气,冷物质,随后就是物态的变化。但是课堂中的情况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在教学中,学生对升华现象能够理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能够相信有这么一回事),但是对于凝华无论如何都不可相信。我在教学凝华过程中认为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于是直接从北方窗户上的冰花开始,请学生说说这个冰花是怎么形成的。此时学生没有根据我们的课前预设,他们认为水蒸气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固体。这时我指出在北方天气很冷,所以水蒸气是直接转变为固态的冰花的。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怎么也不肯相信,认为气体不可能越过液体直接到达固体。在讨论不下之时,无奈我举出了樟脑丸的例子,学生立刻给予了认可(他们开始时就比较认可升华),而且非常有趣的说到:樟脑丸如果变成液态的话,衣服不就都变湿了。我追问:那么升华成立,凝华为什么不能成立呢?这时还有部分的学生不相信。我又得将课本中冰条上面的霜粒来说明。直到这时学生才肯接受这个事实。

归结原因,这个问题源自两个处理不好:

1、碘升华凝华过程学生观察,教师分析不足。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过于简单的让学生直接进行观察,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没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更多的只是在观察一个好玩的现象。所以在这个实验之前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矛盾心理,可以提问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可能直接变成固态吗?让学生在看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要思考气体直接转变为固态的可能性。使实验的目的性增强

2、从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入手。课堂上过于高估学生实力,跳过了生活中的常见例子,一下子跑到我们不熟悉的北方,学生没有生活经历,难以联系知识。这也是造成课堂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用实验的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来,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

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所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互相之间交流所见到的现象.

2.归纳总结概念

分组进行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成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由此,归纳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分析现象,巩固理解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加深对现象的理解,讨论升华,凝华的区别,交流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中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河南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