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上午好!
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抽空参加我们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次半日活动。再过一个多月,我们的孩子将离开幼儿园迈出人生中重要的一步,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大的转变,小学与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也许有不少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赢在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借这个机会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如何帮助宝贝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愉快地完成幼小衔接与过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一、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1、做好心理过渡准备:
家长帮助教育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过渡工作,关注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给他讲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多交流。 再如: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学校里的规定,不迟到,不旷课。其次,上学就有了学习任务,比起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要紧张一些,不能整天光想着玩和看电视,要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学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学会合作。课余时间多识字、多看书,成长知识,开阔眼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大胆锻炼自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特别是上课大胆发言、平时大胆与人交流。 2、学习用品的准备: 学习用品是用来学习的,过于贵重复杂,不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养成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还会助长孩子形成奢华攀比的不良思想。
3.安全教育准备
——游戏安全。 ——接送安全。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 ——饮食卫生安全。
二、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良好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生活习惯。
的精神迎接开学。开学后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要请假(一定要直接给老师请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将作业放好、带全。家长再检查一遍,但不要开始参与整理。
——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孩子到家后,给他(她)10分钟时间,让他完成换衣服、上厕所、洗手、喝水、吃水果等事情,这样就避免了学习中途溜号。开始做作业前,让孩子清理桌子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样避免了孩子分散注意力。开始写作业了,让孩子列出一共有多少作业要做,先完成什么,后完成什么,标出一、二、三来,按序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孩子不知先做哪一项而浪费时间,甚至一会儿做语文,一会儿又做数学交替进行,丢三落四。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许离开座位,一气呵成,作业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作业要求少擦多练,甚至不擦。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家长不可打扰孩子学习,更不可过度关心而送水送水果之类。作业做好了,家长要记录所用时间,以便掌握孩子今后的学习时间。写完后学会自己认真检查,不要使孩子产生家长替他检查的思想,产生依赖性,这样他就不会自己检查作业了,久而久之产生依赖心理。家长只看是否写得整洁端正,从而评判孩子的学习态度。要养成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 (2)每天都坚持朗读、背诵。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每天写完作业后,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记一些词汇、古诗、儿歌和课文。包括英语的朗读。 孩子一入学,首先学的是拼音,学拼音就要朗读,在家里,家长要听孩子读。孩子开始学拼音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拼错的现象,比如忘掉介母,j-i-a,孩子可能拼成ja。这样错误如果光讲理论,不让他实践,他永远悟不出其中的奥妙,只会停留在鹦鹉学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一次不会,不要紧,但不能因为不会就不开口。有少数孩子跟不上,家长可能辛苦一点在家里多辅导,只要他比自己有进步,就是很棒。我相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尤其是低年级)和家长的付出成正比。如果你的孩子成绩落后,作为家长要及时与老师及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家长沟通,汲取他人的教育经验。到学习生字时,家长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这既能培养他们静心,也能增大他们的识字量。从长远看,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意孩子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执笔正确与否,不但直接影响到运笔的灵活、书写的速度,书写的效果,也会形成近视,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
三、几点建议 1.向孩子的班主任介绍孩子的基本情况。如孩子是否有某种身体缺陷和慢性疾病,如果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体育活动时就会关照,有晕针的毛病,打预防针就会注意。
2.花时间多陪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劳动,大部分都是为了孩子,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身上花钱,给他们优越的物质享受,却很少陪孩子交流,这样,怎样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呢?父母工作再忙,再辛苦,也应抽出时间陪孩子。
3.父母的教育方法要一致。家长都有深切的体会,当孩子不听话时,如果父母的意见一致,那孩子唯一的做法就是听大人的话,但如果一个说,一个护,那孩子可就不听话了。
4.注重孩子的“第一次”。当孩子第一次受到表扬、做了好事 、第一次自己完成作业、第一次全做对作业等等,家长一定要予以大肆表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孩子就会越来越好。
5.要求孩子怎样做,不如教给孩子怎样做。孩子还小,有许多事情还不会做,比如:您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不如手把手的教给他怎样收拾书和本子、怎样将书放在一起、本子落在一起,来整理书包;比如:要孩子专心写作业,就要告诉他怎样做才是专心写作业;要他叠好冬天的大衣,就要先示范叠大衣给他看,然后手把手的教他怎样一步一步的叠好大衣,最好让孩子练习叠大衣。这样您只要耐心的教一次,以后你就可以不费心了,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好。
6.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比如说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
7.要及时与老师加强联系。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对任课的老师们品头论足。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信任了老师,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
篇二:幼小衔接发言稿
松岙镇校幼小衔接(发言稿)
松岙镇校 卓赛余
各位家长:
一、幼小衔接中孩子面临的变化
3.行为规范的变化.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而到了小学,学生的自选活动就很少,大部分时间必须服从统一的要求.
5.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学习好,与同伴相处好,我们所期望的是孩子活泼,快乐,健康。
二、幼小衔接中,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
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3)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4)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回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祠,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5)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3.生活上的准备
2)自理能力的准备。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
上小学了, 家长早早的给孩子准备了,书包、铅笔、橡皮等等学习用品。在购买这些学习 用品时,家长一定要关注实用性,不要过于注重好看的外表。书包袋尽量买肩带宽一点,软一点的,孩子背着比较舒服一点。买铅笔时,就买这种中华的木头铅笔,并且不要带有橡皮的,上面的橡皮质量不是太好,而且擦的时候要铅笔调头,这影响了学生书写速度和习惯。。千万不要给孩子买自动铅笔, 自动铅笔比较容易断,而且比较细,写字时写不出笔锋。对孩子写字能力的培养有影响。
三、幼儿该不该赢在起跑线上?
对于即将读一年级的孩子,最操心的就是在座的家长了,很多家长已经在给孩子张罗暑假的补课了,希望通过暑假的提前补习,孩子进入一年级,成绩能够优秀一点,甚至希望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多教一些拼音和生字,家长们这样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暑假补习过的孩子,进入一年级以后,对老师在讲的知识他觉得已经学过了,听不听都无所谓,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可能第一次的测试成绩会比较优秀,但是长此下去,成绩会下滑的比较厉害,因为他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越来越差。再者,补习的地方各不相同,老师的教法也不一样,一年级,拼音的发音影响 着以后的识字。如果学的不标准,等一年级上学了再纠正,那就比较困难了。还有就是,今年九月份开始的一年级语文,采用的是全新的教材,新的教材,意味着跟现在的一年级在用的教材有不一样的地方。 篇三:幼小衔接讲座稿
幼小衔接(发言稿)
在开始今天做之前,先给大家将几个真是的故事:
2、孩子学习上总是开小差,作业不知道要做,中午在学校也不能好好地吃饭,于是老师就找来孩子的爸爸想了解早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顺便想交给这个老爸一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未曾想几次交流这个老爸都是说,我没有办法的了,我小孩子是我妈管的,我妈在那儿宠的,我有什么办法啊?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天地,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这一次更重要,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里,孩子要学会自己做作业,自己打扫教室,自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