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发展趋势》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2013年6月22日晚,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再生教授在公共管理学院应邀作题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发展趋势》的学术讲座。
张再生教授结合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的事件对公共部门的定义及“识,选,用,育,留”的5项职能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认为公共人力资源具有政治性和道德品质高于国家人力资源的平均水平这一特殊性,并为大家分析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背景和发展历程。听了张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结合张教授的分析,我总结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1)人事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激励公务人员奋发有为,能者上,庸者下,失职和渎职者受到责任追究,建立监督机制。评价人才,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以及档案里的“死”情况,必须根据发展的观点和实践检验的思想,依其能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来选拔人才。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吸纳人才,不能只依赖从外部引进,还要注意从内部发现和培养。总之,对人才的理解要走出片面性的误区,对人才的使用要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学习现代企业“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气魄和经验。尽管政府与私营机构的最终目的仍然差异很大,但两者在管理方式上的逐步接近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公共部门的职位对人群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人事部门执掌着这些职位,也就拥有了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在这些变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改变公务员的终身雇用制度和长俸制度,开始逐步实行有弹性的入职和离职制度,建立以工作表现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同时,增强公务员为公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人性化的管理。调动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提出主动管理。尊重公职人员的个人需求,改善工作条件。作为公共组织,对其服务对象即广大公众也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一个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倡奉献、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整个公共组织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不单是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要成为伯乐,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关心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争当伯乐。也就是说,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长,要成为行政文化的核心。
科学地实现留住人才的目标,还有一个民主管理、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扁平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在新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
益缩小,整个劳动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组织与受聘者)的关系,从“上下关系”、“职务关系”日渐演变为“同事关系”、“盟约关系”。 (3)在政府人力
资源管理中强化市场机制作用。这里所提出的市场化机制作用,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引下,强化市场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4)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根本地位。重视人的作用,挖掘职工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增值并进,注重个人发展,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不是成本而是需要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潜能的资源和能高效增值的资本。其次,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应有之义,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要实现由“管”字当头向“服务为本”的转变,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为导向,变“被动服务”、“要我服务”为“主动服务”、“我要服务”。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强烈。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共管理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对公共部门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达成“人”与“事”、“人”与“人”的和谐,这种和谐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要回应时代挑战,不断改善和优化,更好的履行使命,服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