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培训教材

2018-11-28 16:43

新员工培训教材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根据统计,90%以上的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而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是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切实抓好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才能确保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要实现安全,使安全生产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大安全格局。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在企业的安全培训中,如何使培训真正起到作用、产生效果,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一.长期性

事实证明,成年人的思想观念是经过长期形成的,阶段性、短期性的安全培训不能从根本上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长期有效的培训计划,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具体操作中,各阶段的培训工作要做到有机地结合,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易实施、能考核。 二.实效性

安全培训不宜一哄而上,次数和种类不宜过多,否则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因此,安全培训应统一规划,少而精,不拘形式,力求实效。单纯的理论灌输,从要领到要领的枯燥说教,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在培训员工时,采用一些事故教学,以事故说法、说规程,以讨论点评、交流为主开展教学,职工会听得非常投入,感觉自己就像在当时的现场,印象会深刻,实效性会大大增强。 三.实践性

一些员工实际操作技能差,但在教育培训中却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训练的倾向,即使有相应的实践机会,一两次集中培训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让其树立实践训练的意识,并自觉地带到实际工作之中,与岗位操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四.前瞻性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能仅局限于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而应结合行业、季节、生产等特点,联系员工工作中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安排学习内容,促进安全工作开展。 五.针对性

在抓好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的同时,要区别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本着员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不要吃“大锅饭”,要让职工真正学习到自己岗位的各种安全知识,收到较好效果。 六.多样性

即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进行教育,避免单一性。传授安全知识,讲授安全技能,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采取现身说法,召开反思会、安全知

识竞赛等形式,以吸引职工,暗示职工,感染职工,形成“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该项工作的重要核心,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才能保障安全生产,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安全管理人员能抓、会管;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素质,有效地减少了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企业安全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企业安全生产长周期做出新的贡献。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41条禁令

生产厂区十四个不准

1、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 2、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3、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 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4、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5、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 用具和衣物。

6、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7、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8、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 工具不准动用。

9、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 不准开始检修。

10、停机检修后的设备, 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11、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 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2、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

13、未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 14、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 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操作工的六严格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法(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1、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3、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4、不清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进入设备、容器的八个必须

1、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4、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5、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6、必须配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7、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8、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机动车辆七大禁令

1、严禁无证、无令开车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超速行车和空档溜车 4、严禁带病行车 5、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6、严禁超标装载行车

7、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禁火区 进入容器的八个必须

1、 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2、 4、必须进行转换、通风。

5、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6、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品。

7、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8、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动火作业的管理

本规定采用下列定义:

1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2易燃易爆场所:生产和储存的物品的场所符合GB50016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① 甲类火灾危险物品: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15℃时的蒸汽压力>

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甲A类);闪点<28℃的可燃液体(甲B类);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

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② 乙类火灾危险物品: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闪点≥28℃至≤45℃的

可燃液体(乙A类);闪点>45℃至<60℃的可燃液体(乙B类);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化学易燃固体;助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③丙类火灾危险物品:闪点≥60℃至≤120℃的可燃液体(丙A类);闪点>120℃的可燃液体(丙B类);不属于甲、乙类的其他可燃固体。(后附常用甲、乙、丙类火灾危险物品表)

4.防火区域分类

为便于动火管理,根据厂区火灾危险性分为固定用火区和非用火区。 ①固定用火区:因生产所需,在火灾危险性极小的场所或区域设置固定用火区。区域范围包括机修车间,各车间保全工维修作业室内和化验室等生产所需经常用火的场所。在特级、一级动火区附近,不得设固定动火区。

②非用火区:除固定用火区以外的区域。 5.动火作业分类

动火作业共分为特级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固定动火作业四类。

① 特级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

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特级动火区域界定:

(1)液氨储罐区内,使用液氨的设备,液氨输送管道; (2)沼气生产储存设备,沼气输送管道; (3)带压的设备或管道;

(4)临时储存液氨、沼气、汽油或其它甲类火灾危险物品的容器或设备。 ②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凡在甲、乙类生产厂房、生产装置区、储罐区、库房等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内的动火,均为一级动火。

一级动火区域界定:

(1)氨站、沼气储存区、柴油库、柴油发电机房;

(2)产品库、副产物库、木工房等固体可燃物仓库、场所; (3)未拆除塑料填料的凉水塔内;

(4)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废弃密闭式容器、管道或仓库; (5)储存、使用乙类火灾危险物品的场所或容器;

(6)电缆或存在易燃保温材料的管廊、桥架,可燃聚苯乙烯复合板墙体及屋面,输送易燃易爆物品管道的支架;

(7)生产运行状态下的高粉尘场所; (8)其它存在火险的部位和场所。 ③二级动火作业:除特级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区以外的临时性动火作业。 ③ 固定动火作业:固定用火区的动火作业。

⑤凡车间、单独厂房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大小降级审批管理。

⑥按规定应办理二级动火证的地点、场所,符合⑤条的规定,或无可燃物质存在,明显不会发生火灾等危险事故的,经分厂负责人同意,可以不办理动火作

业证。

⑦遇重大节假日、安全活动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6.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

6.1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

6.1.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须执行相应的办证管理规定。

6.1.2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6.1.3凡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品储存、使用的管道、容器、塔罐等生产设施上动火作业,必须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6.1.4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6.1.5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6.1.6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6.1.7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6.1.8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6.1.9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

6.1.10凡在有可燃物的凉水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

6.1.11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6.2特级动火作业的安全防火要求

特级动火作业在符合6.1条规定的同时,还须符合以下规定。 6.2.1在下列情况下不准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6.2.1.1生产不稳定。

6.2.1.2设备、管道等腐蚀严重。

6.2.2动火前必须制定作业施工安全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动火作业时,车间主管领导、动火作业与被动火作业单位的安全员、安保部人员、主管副总经理等必须到现场,必要时可请消防队到现场监护。

6.2.3动火作业前,申请动火单位要报生产技术部及有关单位,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6.2.4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6.2.5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要良好,以保证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 7.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

7.1动火分析应由动火所在工序负责人进行。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管道、储罐、阴井等部位及其它认为应进行分析的部位动火时,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

7.2动火分析的取样点,均由动火所在单位的专(兼)职安全员或当班班长负责提出。

7.3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


新员工培训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创业服务中心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