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2018-11-30 19:46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加油站和成品油库数量及其库容也相应地不断增加。国内油库及加油站作业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缺乏有效监管,自动化程度不高,致使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弥漫着多种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且作业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淡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油库及加油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油、苯和噪声。 1.1 我国已将溶剂汽油和苯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汽油和苯中毒已列入法定职业病范畴。资料显示,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署(ATSDR)为了避免汽油对公众的危害,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汽油污染空气的法规和相关数据。

1.2 加油站工人的关注则更侧重于人身安全。

1.3 结合本单位完成的某地区油库及某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包括溶剂汽油、苯、噪声的检测检验结果,对油库及加油站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2 对象及方法

2.1 对象

以加油站的作业工人为采样对象,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采样。

1

2.2 检测方法

该项目的检测依据下列标准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2.3 判定标准

检测检验结果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等标准进行判定。

3 结果

3.1 苯及溶剂汽油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油库及加油站作业人员中发油工及加油工2 个工种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而3 个工种接触溶剂汽油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

3.2 噪声检测结果见表3

油库及加油站作业岗位中只有司泵工1 个工种岗位等效声级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工种岗位均合格。

4 讨论

汽油是一种混合烃类,对人体危害较大,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脂溶性,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形式存在,对神经系统有较高的亲和力和毒害作用,并对皮肤具有去脂作用[l]。汽油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后,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并对中枢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急性中毒时,表现为麻醉症状,精神恍惚、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吸入高浓度汽油后,重症者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症状;慢性中毒时,轻者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

3


天然气公司加油(气)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道路旅客运输行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