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钻井专2005级钻井液讲稿(2)

2018-11-30 19:47

1)同电性离子等电量交换 例 Ca2+-2Na+

2)离子交换吸附是可逆的

粘土胶体2Na++Ca2+=粘土胶体Ca2++2Na+ 3)离子交换吸附速度慢 2.离子交换吸附的规律

1)不同价的阳离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离子价越高。吸附能力越强。 2)同价阳离子吸附强弱取决于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 常见阳离子交换吸附能力强弱顺序见P13 3)离子交换吸附受离子浓度影响。 3.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值) 1)定义

在PH值为7的条件下,粘土所能吸附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总量(eq/kg)

蒙脱石的补偿阳离子基本上可全部交换其CEC值可恒量其带电量和晶格取代程度,但伊利石不行。

2)影响因素 Ⅰ.粘土的本性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Ⅱ.分散度

Ⅲ.PH值的影响

§1—4 粘土—水界面双电层

一、莱斯实验

1809年莱斯实验,通电流时,水中颗粒向阳极移动——电泳;实验表明:粘土颗粒在水中带负电。

二、粘土颗粒带电原因 1.晶格取代

2.裸露的Al—OH中的H+电离 3.吸附阴离子(以氢键吸附)

带电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晶格取代,几种粘土矿物颗粒带电量大小顺序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三、扩散双电层的形成

粘土颗粒表面带电性质不仅与粘土本身有关,而且与双电层有关。

粘土颗粒表面吸附的阳离子(称反离子)在水中解离,离开粘土颗粒表面,粘土颗粒带负电荷,它对阳离子又产生静电吸引,故作用在反离子的力有两种。

1.作用在反离子上的力。

(1) 扩散力——受极性水分子的影响和自身的热运动向水中扩散的力。 (2) 吸引力——带电粘土颗粒表面对反离子的静电引力。

粘土颗粒表面吸附的反离子在两种相反作用力的作用结果。使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界面周围,构成扩散双电层。

2.扩散双电层定义

带电表面及反离子构成的电层,它们电荷相反,电量相等。

吸附层:与周面紧密连接着的一层反离子和部分水分子构成的内层。 扩散层:反离子成扩散的分布在液相内构成的外层。 滑动面:吸附层与扩散层的分界面。

5

当离子移动时,界面上的吸附层随着一起移动,所以固体粒子与吸附层是一整体,称为胶粒。

胶粒:固体离子和吸附层

胶粒移动时扩散层的反离子而带负电。胶粒所带电荷所产生的电势,称为?电势(位)。?电位反映了胶粒带电的多少,?电位越小,即吸附层内反离子越多,相应地扩散层反离子少,故双电层薄,胶粒带电少。

四、电解质对?电势的影响 1.电解质挤压双电层

电解质加入后,使双电层变薄,?电势下降的现象。

2.原因

电解质加入后,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大,由于反离子的扩散作用和粘土颗粒的静电引力作用,导致反离子进入吸附层的机会增多,使双电层变薄,胶粒电荷减少,?电位降低。

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电势逐渐下降,当电解质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电势为零:?电势为零的状态称为等电态,等电态时,胶粒不带电,粘土颗粒静电斥力消失,这时粘土颗粒易发生聚结。

五、粘土平表面和端面的双电层区别 双电层类型 比较项目 带电性 平表面双电层 负电性 较高 较厚 端面双电层 正或负电性 较低 较薄 ?电势 双电层 §1—5 粘土的水化作用 粘土的水化作用直接关系水基钻井液性能及井壁稳定。 一、水化作用的意义

粘土颗粒表面吸附水分子,使其表面形成水化膜,晶层间距增大,产生膨胀乃至分散的作用。

二、粘土水化作用产生的原因及方式

1.粘土表面直接吸附水分子而水化(称直接水化) 原因:(1)降低表面能而产生吸附水分子到粘土表面。

(2)粘土带负电,而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水分子受静电引力作

用定向排列在粘土表面。定向排列的吸附水化膜,具有一定强度。 (3)粘土晶格里的氢或氢氧层通过氢键吸附水分子。

2.粘土颗粒表面间接吸附水分子水化,由于粘土带负电,表面紧密地排列着一层阳离子,这层反离子的水化给粘土表面带来水化膜。

6

粘土的水化以间接水化为主,那么阳离子的水化越好,粘土的水化膜越厚。 三、影响粘土水化的因素 1.粘土的本性。 1)晶层间的联结力 2)带电量

2.补偿阳离子性质

例如:钙蒙脱石吸水膨胀后,底面间距为17A0 ,钠蒙脱石吸水膨胀后,底面间距为41A0

原因:

Na+ Ca2+ 离子半径 0.93 1.06 水化半径 7.90 10.00 带电量 ---- Na+的2倍 因而使用钙蒙脱石配浆时,要加入Na2CO3 3???Na土 Ca土?NaCO3.水溶液性质

4.温度和时间

四、粘土的水化膨胀

粘土水化膨胀分为两个阶段, 1.表面水化

水分子是向排列于晶层表面,达四个水分子层。 2.渗透水化

粘土层间离子浓度大于钻井液中离子浓度。

§1—6 粘土—水悬浮体的稳定性和聚结

粘土水分散体系的分散与聚结互相转化,常常是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的本质,钻井液的维护与处理都是围绕这对矛盾展开的。

一、沉降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1.沉降稳定性

分散相颗粒能克服重力的作用,所具有的稳定性。 2.影响沉降稳定性的因素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进行分析分散相离子所受的净重力

44???r3?g??r3?0g 下沉的阻力 F?6??ru

334匀速下沉P?F: ?r3g(???0)?6??ru

3

2r2(???0)u??g——斯托克斯定律

91.颗粒尺寸 2.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3.分散介质粘度、颗粒尺寸是关键,要保证重晶石不下沉应具有一定细度,胶体粒子尺寸小,具有沉降稳定性,但胶体粒子具有聚结不稳定性,当胶体粒子聚结变成大颗粒时就失去了沉降稳定性,因此二者互相影响的,要维持粘土颗粒的沉降稳定性,必须保证聚结稳定性。

7

一、聚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1.聚结稳定性

分散相颗粒能克服自动聚结变大所具有的稳定性。 2.影响聚结稳定性的因素 (1)阻碍粘土聚结的因素 Ⅰ.双电层斥力

Ⅱ.水化膜弹性变形斥力 (2)引起粘土聚结的因素

Ⅰ.颗粒间的引力—各原子间的范德华力总和 Ⅱ.电解质的聚结作用 从上面分析可看出

引力:范德华力 斥力:双电层斥力,水化膜弹性斥力 引力>斥力 颗粒聚结

引力<斥力 颗粒分散具有聚结稳定性。

电解质加入后,使颗粒的水化膜变薄,?电位降低,既双电层斥力和水化膜斥力减少,从而使引力大于斥力,粘土颗粒发生聚结

一、粘土颗粒存在的状态及钻井液性能 1.分散状态

?静电斥力大(1)存在的条件?

水化膜斥力大?(2)钻井液性能:粘度大,切力较小

2.絮凝状态

发生E---E和E---F联结

钻井液性能:粘度、切力大,严重时产生凝胶丧失流动性。 产生凝胶的条件:

Ⅰ.颗粒形状高度不规则 Ⅱ.表面性质极度不均匀 Ⅲ.粒子浓度足够大。 特点:

Ⅰ.分散介质和分散相处于连续状态 Ⅱ.具有结构强度(凝胶强度) 凝胶强度取决于两个方面:

(1)单位体积内网架结构数目---粒子浓度

(2)单个网架结构强度------斥力、引力相对大小 钻井液的切力大小取决于凝胶强度 1.絮凝和聚结同时存在

发生E—E、E—F和F—F联结。发生在电解质浓度较高,土粒?电势较低,水化膜较薄情况。

钻井液性能:粘度、切力较大,土多时产生凝胶 2.聚结状态

8

??电势?0(1)存在条件?

?水化膜很薄(2)钻井掖性能:粘度、切力小

Chapter two 钻井液流变学(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Drilling Fluids)

钻井液流变学是研究钻井液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的科学。钻井液流变性直接关系到钻速、岩屑的悬浮和携带、泵压的高低等问题。

§2—1 液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液体与固体不同,液体具有流动性,很小的切力就使液体发生变形。 一、流变性:流体的流动特性和变形特性。 二、流速梯度

垂直流速方向上单位距离内的流速的增量。

由于液体流动时各液层的流速不同,层与层间有相对运动,流速较慢的液层要阻滞较快的液层。即流速不同的液层间存在内摩擦,即内摩擦力。

三、牛顿内摩擦定律

SVF?

XV写成等式 F??S

XFv令 ?? 得 ???

Sx若取两液层无限近的距离和相应的速度差别:???dv——称为牛顿内摩擦定律 dx四、剪切应力(?)

相邻两液层间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单位:Pa(帕) 五、粘度

单位速梯下的对应产生的剪切应力。

???dvdx 单位:pa?s,常用mpa?s。

六、流变曲线

???dvdx=tg?

显然?越大,液体的粘度越大

§2—2 液体的基本流型

1.牛顿流型

水、轻质油、低分子化合物溶液等液体属牛顿流型,它的质点,性质比较均匀,无内部网架结构,流动规律简单。

2.塑性流型

9


中南钻井专2005级钻井液讲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