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普通心理学》网络课程题库及答案

2018-11-30 20:30

《普通心理学》网络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认知 B.情绪和动机 C.能力和人格 D.心理现象 2.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是一门(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中间科学 D.人文科学 3.能够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4.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冯特 B.华生 C. 詹姆士 D.巴甫洛夫 5.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精神分析

6.在心理学研究中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进行研究的学派是( )。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精神分析

7.要研究“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最适宜采用的研究类型是( )。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实验研究 第二章

8.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

A.脊髓 B.躯体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9.实现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是( )。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10.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可能受损的是大脑左半球的( )。

A. 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运动皮层区 D.感觉皮层区 11.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

1

A.中脑 B.小脑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12.人的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A.枕叶 B.颞叶 C.顶叶 D.额叶 第三章

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14.在注视电灯光几秒钟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光亮形象,这种现象是( )。

A.视觉适应 B.联觉 C.幻觉 D.后像

1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感觉现象是( )。

A.疲劳 B.适应 C.融合 D.对比

17.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受到两个重量的差别。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原有重量是200克,要产生差别感觉需要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 )。

A.2克 B. 4克 C.6克 D.8克 18.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 )。

A.正比 B. 反比 C.倒数 D.对数 19.味觉是人的一种重要感觉,基本的味觉有( )。

A.酸、甜、苦、咸 B. 酸、甜、苦、辣 C. 酸、甜、苦、涩 D. 酸、甜、苦、麻 第四章

20.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

2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1.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 )。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相似性原则

22.小张去火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加工方式主要是( )。

A.“全或无”加工 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23.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24.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称为( )。

A.真动知觉 B.动景运动 C.诱发运动 D.自主运动 25.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依据的是( )。

A.真动知觉发生的原理 B.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 C.诱发运动发生的原理 D.自主运动发生的原理 26.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最好的感觉通道是(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第五章

27.梦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 )。

A.轻度睡眠阶段 B.睡眠锭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28.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

3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9.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原因是(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对比 C.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D.刺激物的新颖性

30.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材料上,这种注意是(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31.“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 )。

A.稳定性 B.选择性 C.分配性 D.转移性 32.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 )。

A.脑干网状结构 B.边缘系统 C.大脑皮层 D.中脑 第六章

33.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是( )。

A.0.25秒—2秒 B.5.25秒—10秒 C.10.25秒—15秒 D.15.25秒—20秒 34.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

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按语义编码 D.按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

35.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少。这种现象称为

( )。

A.首因效应 B.启动效应 C.词优效应 D.近因效应

36.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称为

(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37.提起天安门就会让人想到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联想遵循的是( )。

A.接近律 B.相似律 C.对比律 D.因果律

4

3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前后一样 D.中途加快 3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侧抑制 第七章

40.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41.当自行车不能正常骑行时,人们通常会检查自行车的相应部件,找出故障进行修理,这种思维活动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2.库泊等人(Cooper et al.)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 A.概括性 B.可变通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

43.小张阅读《西游记》是,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44.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像出各种动物的形象,这是( )。 A.幻想 B. 创造想象 C. 再造想象 D. 无意想象

45.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策略是( )。 A.算法 B.手段—目的分析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46.问题解决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完成的区域是( )。

A.枕叶 B.颞叶 C.顶叶 D.额叶

47.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每次采用一种假设,逐次进行检验,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5


华中师大《普通心理学》网络课程题库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计算机会计课程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