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绪论 西方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孟德斯鸠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民族性格、感情、道德、宗教、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他还讨论了历史演进理论和三权分立的学说。——《论法的精神》(P5)
2、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P10) ①国人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杜威反对与日常生活脱离的陈旧传统,反对让学生死级硬背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 ②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
③美国人的思想史乐观的,他们对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总是满怀信心。
3、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学理论出现了三个主要的动向:微观—宏观的整合、能动性—结构的整合与理论的综合。(p11)
4、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期及阶段性特征:(p16) 古典社会学理论 现代社会学理论 当代社会学理论 Classical theory Modern theory Contemporary (1830-1920) (1930-1970) (1980- ~) 涂尔干:实证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新功能主义 (positivism) 冲突论、功能主义、结构系统功能主义 主义 韦伯:人文主义 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结构化理论 (humanism) 论、现象学、常人方法论 理性选择理论 马克思:批判主义 (criticism)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沟通理论 后结构主义 补充:
一、社会学实质理论与工具理论之差异比较:(p16) 实质理论 哲学基础 研究方法 理论与方法的关系 经验指数 经验主义 注重事实归纳 理论是方法的具体后果 由特殊社会事实到普遍概念 工具理论 理性主义 注重理智推演 理论是方法的抽象工具 由普遍概念到特殊社会事实 二、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构成: 社会学理论较为正式的定义:是一组相关的关联的观念,能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解释社会世界,并能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1、涂尔干把社会学正真作为一门学科引入大学课堂,也是他将社会学引入法国高校。(p17)
2、涂尔干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正真奠基人。(p17)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1、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2、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五个方面的含义:(p20) ①实证意味着真实。②实证意味着有用。③实证意味着肯定。④实证意味着精确。⑤实证意味着相对。
3、人类智力的三阶段:①神学阶段,又称虚构阶段。②形而上学阶段,又称抽象阶段。③科学阶段,又称实证阶段。(P21) 4、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的核心内容:(p24-25)
①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②社会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社会性结构。
人性结构:情感:利己主义;利他主义:①敬仰②崇拜③仁爱 社会静力学 活动 (横向) 才智
社会性结构:强调宗教在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5、社会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社会动力学 军事阶段:智力的神学阶段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纵向,社会变迁论) 过渡阶段: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 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工业阶段:智力的实证阶段 6、社会动力学 人类智力三阶段 神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 实证阶段 迁与进步历史。 物质阶段 社会组织 社会秩序 占统治地位的情感 军事阶段 过渡时代 工业时代 家庭 民族国家 全人类 家庭内部的 集体的 普遍的 依恋的 崇敬的 仁慈的 7、赫伯特·斯宾塞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p30)
8、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包括: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p31) 9、总结社会有机体论?(P31-34) 10、总结社会进化论?(p34-37)
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1、埃米尔·涂尔干(迪尔凯姆)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P38) 2、涂尔干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p38)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p39)
三个特征:①社会事实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②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③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4、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P40-42)
①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②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③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④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
5、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区分和联系?(P45-46)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分工程度 低 高 集体意识力量 强 弱 具体规范 一致 不一致 抽象价值 不一致 一致 法律类型 约束性法律 复原性法律 执行机构 社区 专门化机构 个性发展程度 低 高 相互依赖性程度 低 高 存在社会 原始或乡村的 现代或工业的 机械团结高度的同质性,没有社会分工。 6、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p46)
7、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它又不同于个人意识,他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模式。”(p46)
8、三种反常分工:①失范的分工②强制的分工③不协调的分工(p49) 9、社会分工的原因?(p50) 10、自杀的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P53-55)
自杀的类型:①利己型自杀;②利他型自杀;③动乱型自杀;④宿命型自杀。 原因:①利己型自杀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②利他型自杀是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它是个人对集体的牺牲。(天安门自焚事件)③动乱型自杀可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分析。④宿命型自杀,原因是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所造成的。(起义)
11、职业团体:它是联系个人和社会的桥梁,能为个人的生活和安全提供保护,形成一种类似集体意识的职业道德,从而限制因失去社会支持和生活目标而造成的自杀。(减少自杀的措施:建立职业团体。)(P55)
第四章 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1、了解西美尔生平:是经典社会学时期与韦伯和滕尼斯齐名的德国社会学家,
他们一起奠定了德国社会学的基础。(p90)他被形象的比喻为:“哲学松鼠”。
2、西美尔一生在德国学术界受冷遇的原因?(P91) ①既有其自身学术兴趣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根源。 ②自身而言,涉猎众多学科受到排挤。
③社会原因,当时德国社会中有一股强大反犹太情绪,遭到歧视和排挤。 ④社会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处于一种边缘地位。 3、社会学研究对象:(p93)
西美尔模仿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自然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提出了“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以在逻辑上分析社会构成的形式条件,从而确定社会学研究的合法性。在西美尔看来。“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过程是如何产生统一和谐的秩序的。通过将社会互动的内容与形式加以区分,西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集中考察社会互动的形式。
4、西美尔认为,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P93) 5、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而社会唯名论则认为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P93) 6、社会学的问题领域:(p94) ①是社会学或者普通社会学,其研究的问题领域,包括经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②是所谓的纯粹社会学或者说形式社会学,它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③是哲学社会学,即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 7、西美尔研究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包括交换、冲突、统治、社会化、卖淫等。按照雷文的归纳,西美尔讨论的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大致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p96)
8、时尚的定义:(p97)
9、穷人是指那些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西美尔拒绝以某种性质或缺少某种东西来规定穷人,而强调从社会关系和交往的角度来界定穷人。(p98) 10、陌生人,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外来人,即不是今天来明天走的流浪者,而是指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漫游者。(p99)
11、西美尔的社会几何学关于群体数量的变化对群体互动有何影响?(P100-102)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1、韦伯的生平: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中国大陆研究社会学中,第一个对中国社会学研究有影响的社会学家。(p112)
2、韦伯将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韦伯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大任务。(p113) 3、什么是理解?(p113)
一从确定性角度看:①理性的方法(如逻辑和数学),即对各种行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②重新体验的方法。 二从操作类型看:①是对主观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②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4、因果多元论(p155)
5、主观恰当性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的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因果恰当性是一种事件的先后顺序,其程度是按照经验的规则存在着一种机会。(p155) 6、价值中立的核心内容:(116)
对价值中立的理解可以通过它的对立面即价值判断得到更好的把握。价值判断应该理解为“是对易受我们影响的那些令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现象的性质作为的实际评价。
价值判断的几层意思:①价值判断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②科学中价值中立或价值自由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摆脱价值判断,或者不作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③价值判断是科学领域之外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7、什么是理想类型,它包括什么?(p117)
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他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 8、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P119)
①目的的合理性行动(也称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工具合理性) ②价值合理性行动; ③情感行动; ④传统行动。
9、按照韦伯的论述,社会行动意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亦即社会行动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社会结构也就是社会关系结构。(p120) 10、共同体化是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调节建立在主观感觉到参加者们的共同属性上。(p120)
11、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提供产品。(P121)
12、形式合理性行动的唯一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任何导向这一目标的、可量化的行动都是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合理性是独立于其他价值的,即价值中立。(p121)
13、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圣神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治类型主要存在于前现代社会。(P123) 14、科层制的十大特征:(p127-128)
①官员们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具有服从官职的义务。 ②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 ③官员们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④官员们根据契约受命,即建立在自选择上。这是现代科层制的本质。
⑤官员们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在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获得的、通过证书确认的专业业务资格。
⑥官员们获得固定的货币薪金作为报酬,大多数有权领取养老金。 ⑦官员们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⑧官员们可以看清自己的前程。
⑨官员们在工作中完全同行政管理资源分开,个人不得将职务占为己有。 ⑩官员们要接受严格的、统一的职务纪律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