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输入—上学路上的安全》说课稿

2018-11-30 20:33

《汉字输入—上学路上的安全》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汉字输入一节的练习课—上学路上的安全。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前面学习词语输入的两种方法:输入每个字的声母和输入词语的全部拼音基础上,设计的一节练习课。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本单元是正确使用键盘的延伸,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会了键盘基本指法的基础之上的。它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汉语拼音知识比较完善。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计算机知识是没有多少难度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但信息技术学科对原来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在于,它学习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知识,而是从信息的角度出发,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教材以任务驱动模式,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我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来确定了本课有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怎样进入汉字输入状态。 2.能够按正确的方法输入单个汉字。

3.知道汉字输入会有重码字,能通过翻页查找找到需要的字。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认真观摩示范操作,积极与他人交流等形式,自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上学路上的安全”的主题学习,在汉字输入过程中,了解交通安全的知识,既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遵守交通安全,又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训练学生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3.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1

同样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出发,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练习打字、提高打字速度,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计算机。教学的难点是:组织学生积极有效探索和交流,因为从现在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受传统课堂的影响,仍然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的好玩、好问、好奇的心理特点,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利用任务驱动法,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正是教材的编写思路,也是学生能动参与的体现,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

2、小组合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以小组互相评价及学生自我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自制的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说学法: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的方法掌握、巩固汉字输入的方法,培养学生进一步正确使用键盘进行汉字输入。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交通事故录像,在学生中展开交通安全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通安全意识。交待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运用我们手中的键盘来考考大家的交通安全知识。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上学路上交通安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提出任务,回顾学过的词语输入方法。

2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避免过早进入小组学习,防止一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被动地接受优等生提前获得的知识。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之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交通安全知识题目。在操作过程中设置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如怎样进入汉字输入状态?“左边”这个词在第一页没有该怎么办,怎样输入一段连续的文字?可以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在学生讨论研究之后教师重点讲解。从而突出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将自己的探索和验证性学习转化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保证学困生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四)自由创作,互评展示

选出几个好的作品引导学生之间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采取多种表扬方法,并且给优秀作品颁发智慧之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梳理学生的认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五)归纳总结 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利用学生掌握,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使用计算机,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一、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例如在课堂中我要求打开D盘的文件,并且示范了去哪里去找,有几个学生还是找不到指定的文件。我想他们并不是没有认真听我说的要求,只是对于电脑操作还不熟练,总是忘记一些操作步骤,我还适时的告诉学生们,电脑操作就是考验谁最熟练,相信同学们只要肯下功夫,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电脑高手。

3

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不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思考的。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上台操作。没有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上台面向全体同学操作不仅能锻练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多找一些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热情的投入学习中来。另外,还可以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说课完毕,我期待着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更多指导与帮助。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


《汉字输入—上学路上的安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尔雅德国史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