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工区
危险源评价表
二〇一四年九月
1
《危险源评价表》编制说明
根据项目经理部及工区xx标各类施工及各类施工设施、机械设备和人员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结果,依据公司E&OHSMS《管理手册》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文件》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管理控制程序》有关规定,运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LEC法)对调出的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
由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均在工区大部分主体工程尚未正式开工的情况下进行的预辨识和预评价,工区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急措施暂未完全进行培训、演练,所以,在运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时,“发生事故可能性”(L)全部取值“1”,也就是假设所有风险控制措施按计划全部落实到位;“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大部分取值“6”,是因为当假设的危险情况出现的时候,工作人员均在处于正常施工的状态;“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是考虑该事故一旦发生,将会产生的后果程度。所以“风险值”(D)是在最佳管理状态下的风险,而不是工区的实际风险。当任何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至少发生3倍的变化,原“低风险”立即转化为“中风险”,原“中风险”立即转化为“高风险”,原“高风险”立即转化为“极高风险”;原“极高风险”工点必须停工整改。
本《危险源评价表》只供工区在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方案时提供依据,为工区在风险管控及危险源事前控制方面提供参考,工区安质部将会在危险源实际监测过程中结合本单位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情况、队伍素质和现场实际,综合考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从而准确判断本单位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度,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安全生产。
关于《危险源评价表》中风险分级说明:
I级、II级为“低风险”危险源,III级为“中风险”危险源,IV级为“高风险”危险源,V级为“极高风险”危险源。
关于《危险源评价表》中“控制措施”说明:
2
为了使危险源控制措施标注更加简化,“控制措施”中采用“1、2、3、4、5、6”进行标注。其中:
1、“1”代表“个人防护措施”; 2、“2”代表“运行控制”; 3、“3”代表“日常安全监督检”; 4、“4”代表“安全教育培训”; 5、“5”代表“应急预案”; 6、“6”代表“安全管理方案”。
通过对“隧道施工”、“桥涵施工”、“路基施工”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以及“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作业”、“砌体施工”、“起重吊装
作业”、“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操作平台”、“脚手架”、
“特殊场所作业”、“季节性施工”、“施工用电”、“施工现场和生活区防火”、“材料的储存运输”、“材料的储存运输”、“危险物品”、“施工机械”、“锅炉及压力容器”、“临时建筑”、“施工便道”、“炸药库”、“交通运输”等施工作业活动类型以及“办公管理活动”、“餐饮活动”中481个危险源点的风险评价,其中:“低风险”危险源共276个,占57.3%;“中风险”危险源180个,占37.4%,“高风险”危险源25个,占5.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是在假设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风险全部受控的条件下的结果。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276个低风险危险源,大部分即转化为中度风险,180个中度风险危险源也将全部转化为高风险,25个高风险危险源点,将转化为“极高风险”危险源,大部分需要停工整改才能确保危险源受控。由此看来,铁路施工工程整体的危险性较高,需要引起全体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否则,发生一般及以上的各类安全事故的风险极大。
3
危险源评价表
单位:xxx 编号:2014-09
作业场所可能导致 序号 ∕工序∕部位 隧道 一 施工 对边仰坡、工作面崩 危险源 事故 L E C D 分级 风险控制措施 1 洞口工程 塌、滑坡、偏压等情况未及时处理或加强防护 崩塌 1 滑坡 6 15 90 III 1-5 2 土方开挖违反作业顺序要求 施工机具失稳及安全性能缺失 崩塌 1 滑坡 物体打击 1 6 7 42 II 1、3、4 6 7 42 II 1、3、4 3 4 高处作业台架失稳、高处坠落 安全防护失效 爆破方式方法不当,物体打击 1 6 15 90 III 1、3、4 5 防护措施不足、违规处理火工产品 爆炸 1 6 40 240 IV 1-6 超前地 坍塌 工作面坍塌 1 物体打击 高出作业台架失稳、高处坠落 安全防护失效 突泥、突水 物体打击 淹溺 塌方 塌方 1 1 1 6 6 6 15 15 40 90 90 240 III III IV 1-5 1-5 1-6 1 6 7 42 II 1、3、4 6 15 90 III 1-5 6 质预报 7 8 9 10 洞身开挖 开挖方法选择不当 开挖循环进尺过大、支护不及时 爆破作业时无安全11 防护,爆破作业违章操作 4
爆炸 1 6 15 90 III 1-5
装渣与运12 输 作业区域机械、车辆对人员的伤害 粉尘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工作面光照度不车辆伤害 1 6 7 42 II 1、3、4 13 支护与 1 6 3 18 I 3 14 加固 触电 1 6 15 90 III 1-5 足 边坡变形超限失稳、15 支护强度不足、工作面坍塌 塌方 1 6 40 240 IV 1-6 16 施工机具失稳及安全性能缺失 临时施工用电不符物体打击 1 6 7 42 II 1、3、4 17 衬砌 合要求,作业面光照度不足 衬砌时机选择不当、触电 1 6 7 42 II 1、3、4 18 与开挖工作面距离过长 塌方 1 6 7 42 II 1、3、4 19 20 高处作业台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 施工机具安全性能缺失、下降 电线路短路、防水板高处坠落 1 6 7 42 II 1、3、4 机械伤害 火灾 1 6 7 42 II 1、3、4 21 施工引发的火灾及有毒有害气体 监控量测方案不合窒息 1 6 15 90 III 1-5 22 监控量测 理,元器件损坏,采集数据失真 监控量测工作面未塌方 1 6 40 240 IV 1-6 23 找顶,支护不及时,物体打击 照明光照度不足 作业平台防护不到1 6 15 90 III 1-5 24 位,个人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 高处坠落 1 6 7 42 II 1、3、4 25 施工安全性评价不准 5
III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