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保定市定州市清风店镇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的出生率明显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口的增多,所以各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前提之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使农村养老保障面临更大挑战。以我的家乡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清风店镇为例,通过走访调查清风店镇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而分析一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原因、养老保险 引言
联合国把1999年定为“国际老人年”,这说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进行了对清风店镇人口老龄化的调查。
一、清风店镇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了清风店镇人口的数据。具体数据如下: 总人口(人) 儿童数量(0-14岁) 47650 11187 青壮年数量(15-64岁) 32992 老年人口数量(65岁以上) 3471 由表可以计算出清风店镇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7%,可见清风店镇已经进入了人口的老龄化。
- 1 -
年份 2000年 2012年 总人口(人) 48700 47650 儿童数量 12400 11187 老年人口数量 3390 3471 由于国家颁布了计划生育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儿童数量明显减少,而老年人口数量明显增加,清风店镇也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过程。随着农村进入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加重了子女的抚养负担、空巢老人的出现、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由此可见,社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老年人身上,无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2-4倍。由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在卫生医疗方面投入较多。一个家庭要抚养双方的老人,根本没有过多的闲余资金去做生意,所以农村的经济也没有多大的发展。
⑵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使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就拿清风店镇来说,到了秋收时节在地里劳作的大部分是四五十岁的父母。孩子小不能干重活。老人年纪大了也干不了农活。虽说现在农村也开始用机器收割庄稼。但在家里还是要用人力晒、收粮食,所以在收获季节虽然有收获的
- 2 -
喜悦,但在喜悦的背后是无尽的汗水和疲劳。在收获季节,连续半个多月都在忙农活根本干不了其他工作。对于那些在外打工的人来说,会对那些在外做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2.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会引起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削弱。要求发展社会福利和服务,补充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预测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总抚养比也相应上升,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这就造成家庭赡养负担加重。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形成老龄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形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前后不到20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那种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高寿\的现象也是重要因素。
1.从国家政策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加速农村老龄化进程。
自国家颁布《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以前一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三四个孩子的家庭比比皆是,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普遍存在,两三个孩子的家庭算是少数。这样一来,青少年人口数量逐渐下降,相反的老年人口却逐渐增多,这也是形成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人均寿命的延长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
就整个中国来看,从1949年的人均寿命35岁到如今的70多岁,可见,中国的人均寿命延长之快。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婴儿死亡率和疾病死亡率急剧下降,老年人口也逐渐增多,逐渐形成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农村现在
- 3 -
的老年人高龄在70岁左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八十岁的老年人口也大在。可见,随着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也加重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3.从家庭来看,劳动力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
近年来在农村掀起了外地打工热。清风店镇发展的主要是农业,一望无际的平原,决定了其生产方式。可是单纯的以种粮食来维持生活显然不能满足其生活。所以,不少青壮年走出农村去外地打工。随着在外的收入逐年增多,许多青年人便定居在外地,留下自己的老人生活在老家的农村,自己把孩子带到外地去生活,便出现了农村的空巢现象。青少年人口逐渐减少,而老年人却逐渐增多。
4.从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口收入偏低导致子女供养能力受限。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普遍的农村依然贫穷、落后。然而抚养孩子的费用却只高不低。孩子的上学费用就是一大问题。虽然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可是在农村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屡见不鲜。虽然学费书费免了,但各种资料费、暖气费、空调费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学校连空调都没有就收空调费。上学费用较高,然而大人挣的钱却不多。
在清风店镇一名普通的妇女一个月也就挣六七百左右,男人一般也就一千多,再加上抚养老人的费用,一个普通家庭过得还是比较拮据的。所以也顺应了计划生育政策,少生孩子,因为孩子多了,这个家庭的抚养负担过重。归结来,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 四、对当地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未雨绸缪、抓住机遇提前应对。而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1.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 4 -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要求和国家应尽的义务,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
在农村,对那些老人,国家可以分发一些老年生活补助,就像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样,资金来源可从农村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农村税收包括对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个人征收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这样就保障了老人的基本生活,从而也给有老人的家庭减少了一定负担。 2.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要想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首先还是要解决老年人的就医问题。在农村,很多家庭还在为老人求医问药而发愁,所以人们还是很需要一种医疗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
险、医疗保险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其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还是大力呼吁在农村进行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养老问题上,我国基本上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⑴大量增加农村社区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家庭照顾或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服务。
⑵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老年福利事业,兴办敬老院、养老院等老年福利设施。政府在对农村社会养老需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进行科学规划,在财政资助、用房用地、税收和水电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老年社会福利事业。
⑶兴办农村老年健康中心、娱乐中心、托老所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