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对执行”专项检查表
质控项目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大对医嘱至少一次并有记录: 是□ 否□ 2.执行单核对打印后若医嘱有更改,需同时更改治疗单、治疗卡:是□否□ 3.原则上不得转抄医嘱,如因特殊情况转抄时,需两人核对并在治疗单上双签名:是□ 否□ 4.医嘱单签字符合要求:是□ 否□ 备注 检查时间: 检查科室: 静配科室: 使用PDA科室: 检查人员:
医嘱 查对 执行 1.双人核对医嘱单与治疗单(治疗卡)无误,管床护士按照医嘱内容、时间等准确执行医嘱:是□ 否□ 医嘱 2.临时医嘱执行人及执行时间与临时医嘱单签字一致:是□ 否□ 查对 3.提问:抢救患者时医嘱执行流程: 好□ 一般□ 差□ 1.摆药时及摆药后,依据治疗单信息,与液体袋治疗卡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过敏史等进行核对: 是□ 否□ 2.治疗卡片粘贴规范: 是□ 否□ 3.加药时依据治疗卡信息,双人核对药物信息: 是□ 否□ 4.加药后在治疗卡注明加药时间及加药者: 是□ 否□ 5.病房护士依据口服药执行单,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及药物有无变质: 是□ 否□ 静配科室填写: 是□ 否□ 接收每批静配药物时,依据治疗单信息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并按批次记录: 是□ 否□ 服药注射处置查对 1.操作前采用“反问式”核对姓名,确认患者姓名与治疗卡信息一致,清醒患者自述姓名;儿童、昏迷患者等,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是□ 否□ 2.核对患者腕带,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一致,(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药物瓶签,确认患者姓名及药物信息一致): 是□ 否□ 床旁 3.检查药液质量,观察有无药物配伍反应: 是□ 否□ 查对 4.给药后,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注明执行者及执行时间(查看PDA 信息是否一致,扫工号): 是□ 否□ 5.过敏药物标识一致(一览牌、床头牌、护理单、静脉治疗单、医嘱单、腕带、过敏牌):是□ 否□ 6.提问:三查九对内容: 好□ 一般□ 差□ 手术 2.手术交接规范、全面,交接单签字及时: 是□ 否□ 查对 饮食 1.护理单与一览牌、床头牌饮食标识一致:是□ 否□ 查对 2.患者饮食种类与患者的医嘱及病情相符:是□ 否□ 1.手术室三方核查执行规范: 是□ 否□ 3. 提问:器械物品核对流程: 好□ 一般□ 差□ 身份提问:1.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好□ 一般□ 差□ 识别 2.病房(急诊)无名氏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好□ 一般□ 差□
1.住院患者腕带佩戴规范: 是□ 否□ 相关知识:
护理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大对医嘱至少一次。 2.处理医嘱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 3.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4.长期医嘱执行后,要在执行单上签全名,并保留执行单。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6.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完整复述一遍,由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操作前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事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以确认患者身份。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过敏史。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 3、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瓶。5、发药、注射时,病员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6、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三.手术查对制度:
1.进行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患者手术时,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所带的术前、术中用药以及病历与资料。2.所有手术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信息依据,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患者身份。当家属面取下假牙和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3.查对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4.查无菌包外、包内无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5.三方查对:手术麻醉实施前、切皮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行“暂停核对”,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6.器械物品核对:手术开始前、体腔和深部组织手术关闭前后、手术结束后,均需核对纱布垫、纱布、缝针、器械数目与术前数目相符。7.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必须详细核对各种标本内容及有效期。8.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切除组织,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处理医嘱后,按护理单查对床头饮食卡,一览牌饮食标记。2、发放特殊饮食时,应准确核对患者身份,让患者和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为正确的患者发放特殊饮食。3.病员进食时,查对饮食种类与病人的医嘱及病情是否相符。
五、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有创诊疗或介入治疗、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治疗操作前,认真核对床头牌及腕带,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号、姓名、住院号、出生年月等),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六、重点患者识别制度
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识别
1.对急诊不能清楚表达自己身份的无名氏患者,采用“编号(W+就诊日期+顺序号,例如:W2013-01-14-01)+性别”识别患者身份。具体做法:在患者急诊病历、腕带上使用同一编号代替患者姓名作为患者的基本识别信息。在执行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编号及性别,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执行。
2.对病房不能清楚表达自己身份的无名氏患者,护士应使用“床号+住院号+性别”作为患者的基本识别信息,须认真填写床头牌及腕带信息,确保信息无误。在执行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床头牌及腕带,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