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前言
伴随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逐渐成为多数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国际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以及第三产业的日益发展和国际间经济交流的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与规模越来越制约一国及地区经济的整体增长水平,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007年7月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实现了中国和东盟各国间服务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无疑会对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揭示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既有利于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抓住机遇,实现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长。故而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成果
西方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在90年代服务贸易的研究趋于成熟和完善。主要研究包含整体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和服务业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两部分,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1.1整体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传统的需求理论认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一部分学者从传统的商品贸易理论模型中加入服务贸易参数,得出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如Richard和Kubo等对H-O-S模型进行修正,在传统的H-O-S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技术差异和金融服务贸易等参数,得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适用性结论,继而证明了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
另外一部分经济学者如Heir、Samusen、Slapul等从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理论出发,研究得出了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如Markusen借助垄断
竞争的学说研究认为:因为存在专业化受限,仅有商品贸易不能保证生产的帕累托效率,而服务贸易可使专业化达到最大并保证最优结果。
到21世纪,计量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的测算中,此时国外有关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大多以国际货物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为基础。
Alan Deardorff指出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服务贸易所提供的运输、保险、金融等服务会使国际贸易的开展更为完善和便利,对货物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而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 。 2.1.2服务业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近几年,国外有关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更多的倾向于服务业部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体主要集中在电信业、金融业和旅游业如: 2.1.2.1在电信业方面
Taylor Reynolds,Charles Kenny,Jia Liu(2004)研究了基础设施水平和质量与国
外直接投资流入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并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生产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潜在重要源泉,这部分是通过它在吸引投资以及增加投资回报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来反映的,通过考察FDI流量和目前电信基础设施在东道国的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两者之间重要的联系提供了初步的证据;
Darko Dvornik、Dubravko Sabolic(2007)对东欧一些过度国家的电信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指标包括电信部门的全部投资以及服务的渗透率,并提出其他一些指标能更好的描述电讯部门的发展,这样要比传统的、复合的、电信为基础的指标更好。 2.1.2.2在金融业方面
Madden Gary、Fase MMG、Abma RCN(2003)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9个东南亚新型经济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国家至少25个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金融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而且主要是由于金融结构导致经济的发展,结果暗示了在发展中国家一项金融改革的政策可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2.1.2.3在旅游业方面
Chi—Ok Oh(2005)对韩国经济的旅游业增长与经济扩张的因果关系通过
运用恩格尔和格兰杰分两个阶段的方法并建立了一个二元VAR模型,结果表明两个序列长期没有平衡关系,另外格兰杰因果测试结果暗示了经济增长会促进旅游业的增长,而古典理论中旅游导致经济增长并不适用于韩国经济;
Chien—Chiang Lee、Chun—Ping Chang(2008)运用新的面板异构协整技术来重新考察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因果关系,对象是OECD和非OECD国家(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从1990年至2002年,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对非OECD国家GDP的影响大于OECD国家,从长期来看,面板因果检验表明在OECD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单项因果关系,而在非OECD国家满足双向因果关系,但在亚洲两者存在弱因果关系。
2.2国内研究成果
中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应服务贸易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实践的滞后导致了理论研究的匮乏。结合实践的发展,我国学者对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一开始主要集中于国内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等与入世息息相关的论题,而对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分解到具体服务行业的定性研究较多,专门针对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非常少,仅有的少量文献主要致力于实证分析。
2.2.1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
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所做的定性分析。相关成果主要有:
张汉林(2005)研究了世贸组织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及我国的对策;苗秀杰(2005)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认为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的正效应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优势效应、经济刺激效应、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效应以及学习效应五个方面;在负效应方面,则主要表现为阻碍国内服务业发展、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国际收支恶化等;
熊春兰(2007)详细论述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主要对经济效益和经济安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在经济效益方面,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技术进步、劳动就业,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据有积极的影响;而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服务市场开放则是弊大于利;
詹艺丹(2007)通过研究表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通过提高东道国金融
体系的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的;
赵海越(2008)深入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2.2.2整体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在我国整体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方面,潘青(2005年)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额与总体经济的计量分析,得出了服务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结论;
胡日东、苏志芳(2005)利用中国1985—2004年度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与GDP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服务贸易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服务进口对GDP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两者的净效应为正;从短期看,服务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由此作者认为,服务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多的体现在长期上。另外,通过因果检验发现,服务贸易进口与GDP不存在因果关系;服务出口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GDP却不是服务出口增长的原因。
梁丹丹与程大中(2005)则以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为切入点考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样证实了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
庄丽娟(2007)除了实证检验之外,还试探性的进行了理论分析,将对外投资理论与贸易理论结合在一起分析了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了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另外,有些学者还探讨了服务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蒋昭乙(2008)就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论之一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与人均产出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对人均产出的正效应强于服务贸易进口的正效应。同时,证实了服务贸易通过增加人均资本、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对人均产出产生正面影响。
张亮(2008)通过服务贸易进出口与GDP的协整分析说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变化、出口、进口与GDP之间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服务贸易进出口变化、出口变化分别是GDP变化的原因,而我国GDP变化是服务贸易进口变化的原因,反之则不是,从长期来看服务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服务贸易总额的贡献,并
且经济的发展对服务进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作者提出了应该千方百计增加服务出口,另外还应该重视服务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口。
孙云奋、张军(2008)通过对我国1985-2004年的GDP与对外服务进出口的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揭示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短期内,应重视服务贸易的进口,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的服务业也应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发展战略
曾慧琴(2009)利用OECD八个国家1980-2004年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方法研究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业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对于服务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2.1.3服务业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在具体行业研究方面,伊卫华(2002)、詹艺丹(2007)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开展会带来双赢的效果,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潘菁、刘辉煌(2007)认为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开展会使经济产生帕累托最优状态,使贸易开展国产生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并对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关于其他服务行业,我国学者则局限于行业本身的分析,并没有上升到国家经济增长的高度。
3.文献评述
纵观上述文献,总体而言,上述文献对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
性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我国学者对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实证分析多而理论分析少,理论分析中缺乏对驱动经济增长决定因素整体框架的把握。第二,许多文献从具体服务行业的特点入手,阐述了特定行业服务贸易的开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特殊作用机制,旨在强调相应行业开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而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服务行业有不同的特征,这些行业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不能演绎到整个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当中,因此不能很好的概括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上述文献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明确了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鉴于此,文章从服务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入手通过对驱动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分析,整理出
服务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轨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Darko Dvornik,Dubravko Sabolic.Telecommunication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an countries in transition[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7(29),378.
[2]Taylor Reynolds,Charles Kenny,Jia Liu.etc.Net—working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its effect on investment[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04(16):159.
[3]Chi—Ok Oh. 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39.
[4]Fase MMG. Abma RCN.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elected Asian countrie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3(14):11.
[5]Lee Chien Chiang,Chang Chun Ping.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 closer look at panels[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180.
[6]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41-45.
[7]苗秀杰.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正负效应分析[J].理论前沿,2005(11):20-21. [8]詹艺丹.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J].长江大学学报,2007(1):72.
[9]胡日东,苏志芳.中国服务贸易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贸论坛,2005(12):24. [11]梁丹丹,程大中.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5(10).
[12]庄丽娟,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 温思美,庄丽娟,贺梅英.对服务贸易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假说的进一步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5):26.
[14] 蒋昭乙.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71. [15]张亮,我国服务贸易与GDP的协整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3):50.54
[16] 孙云奋,张军.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8(1):110.
[17]曾慧琴.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OECD国家面板协整检验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09(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