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

2018-12-05 12:2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作者:许丽遐 段学红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变我国农村面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矛盾和因素,探索新时期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对策

[作者简介]许丽遐(1965- ),女,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教育;段学红(1962- ),女,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73-03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与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密切相关。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国农业、农村需要的变革,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变我国农村面貌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应该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2005年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仍将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1.传统观念束缚。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务农仍然被称之为正业,因而认为,传授他们的劳动技能是不必通过学校教育这个途径的,只要通过父辈们代代口传心授的方式获得即可。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一代又一代传承,也使他们认识不到农村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而城市流动就业自然也就被认为不是正业,凭体力挣钱,只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种生存方式。有数据显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4%,大多数只能从事可替代性的低技术、低报酬、低声望的岗位。所以,他们寄希望于自己的后代不再重复走自己的老路,信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一心培养孩子跳出农门,走“普高—大学—城市就业”的路子,想方设法让孩子上普通高中,不愿让他们参加农业职业教育,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还没有从根本上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除。这种世俗的偏见,使以培养劳动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更显出一种无奈。

2.就业渠道不畅。职业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提供的一种职业技能教育。因此,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甚至关系到职业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及学生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加之国内各项改革日益深化、企业改制转轨、政府机关减员增效,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几十个人争聘一个工作岗位,甚至上千人竞争一名公务员指标,已成为社会就业难的一个缩影。一些企事业单位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盲目求高学历,使原本只需职业学校学生就能胜任的技能型工作岗位,被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替代,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渠道被严重阻隔。正规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就业竞争难度的加大,必然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具体表现为农村职业学校招生难度的加大和招生数量的减少。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职校录取标准一降再降,甚至可以免试入学。无条件的准入制度,使在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学校难以达到培养目标,学生不能胜任工作,进而又进一步影响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3.办学模式僵化。农村职业学校绝大多数由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基本上来自于普通中学和普通职业中专,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业定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这种几年、十几年一贯制的专业定向教育模式,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对劳动者数量、质量、类型、层次、结构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专业设置体现不出高科技农业对农民职业培训提出的新要求,跟不上农村劳动者流动就业正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的新形势变化;教学方式仍然偏重基础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不够,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职教的实践教学特色凸显不出来。另外,学校缺乏教学实践场所,教师类型结构也不合理,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致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书本上种田,黑板上养猪”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农村职校普遍存在,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实践技能,削弱了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适应能力,难以满足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几年苦读依然是“竹篮打水”,导致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吸引力。

4.教育投入不足。增加职业教育的公共投入,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投入占财政预算内拨款总投入的比例连续十年降低。面向农民进行培训的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中专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学、职业中学等的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6%,国家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投入的11.4%。这些经费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城镇居民的职业教育,用于农民职业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受财力的影响,无力划拨足额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职业学校只能提高对学生的收费标准,致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均高于普通高中,有的甚至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即便如此,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缺口仍然很大,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设备老化,教材严重缺乏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学校连起码的人头经费也难以保证,学校常常为教职工工资而奔波,为日常办公经费而发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还要挤出


农村职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