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8-12-05 12:27

课程名称 教 材 信 息 名称 出版社 作者 版次 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英奎、孙军 2013年10月第2版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部分

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韦伯 B.孔茨 C.巴纳德 D.西蒙

★考核知识点: 决策理论学派,参见章节名称: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决策理论学派,参见:P26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从事管理研究的专家都在力图寻求一种新的科学决策方法,以便对多方案管理问题进行准确、合理、迅速的选择。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梅隆大学的赫伯特·西蒙教授。

2、非程序化决策往往是有关企业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主要由( B )承担。 A.一线工人 B.上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低层管理人员

★考核知识点: 非程序化决策,参见章节名称:决策与计划,决策的类型,参见:P40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用来解决以往没有先例可依据的新问题的决策,是一次性决策、非定型化和非常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往往是有关企业重大战略问题的

决策,主要由上层管理人员承担。

3、按照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C )。 A.奖金 B.上下级关系 C.工作上的成就感 D.工作安全

★考核知识点: 双因素理论,参见章节名称:激励,双因素理论,参见:P90-92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员工感到不满的往往是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上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5种因素,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因素。这类因素不具备或强度太低,容易导致员工不满意,但即使充分具备、强度很高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赫茨伯格将这类因素称为 “保健因素”,又称作 “维持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预防员工的不满情绪。

使员工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往往是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和进步等5种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具备这类因素后,员工会感到满意,但员工感到不满时却很少是因为缺少这些因素,因此赫茨伯格将这类因素称为 “激励因素”,因为只有这些因素才能激发起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产生使员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保健因素之所以能导致人们的不满意,是因为人们具有避免不满意的需要;激励因素之所以能导致人们的满意,是因为人们具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因素,是彼此独立而不同的。 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 A )关系。

A.反比 B.正比 C.相关 D.无关

★考核知识点: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参见章节名称:组织,管理层次,参见:P112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在一个部门的人员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一个管理者能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越多,那么该部门内的管理层次也就越少,所需要的管理人员也越少;反之,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就越多,相应地管理层次也越多。

管理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层次的多少。管理幅度同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就越多。

5、关于授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授权就是分权,分权就是授权。

B.授权使领导者所管理的组织变得更快乐,更有积极性。

C.授权工作如果能切实充分实行的话,下属会增加对工作的兴趣,而他们的价值也会因此而提高。 D.不可越级授权

★考核知识点: 授权,参见章节名称:领导,分权、集权和授权,参见:P163-165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授权不同于分权

授权主要是指权力的授予和责任的建立,它仅指上下级之间短期的权责授予关系。分权则是授权的延伸,是在组织中有系统地、较固定地授权,这种权力根据组织的规定可以较长时期地留在中、下级主管人员手中。

6、某公司中,营销副经理与行政副经理进行有关业务的交流属于( B ) A.对角沟通 B.平行沟通 C.非正式沟通 D.下行沟通

★考核知识点: 平行沟通,参见章节名称:沟通,沟通的类型与方法,参见:P177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行沟通主要是指同层次、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以及同级人员之间的沟通。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正前馈是在预测环境条件变化基础上调整控制标准。

B.正反馈是在比较控制标准与现实环境要求的差距后矫正执行活动。 C.负前馈是在预测工作实绩变化基础上矫正执行活动。 D.负反馈是在比较现有工作实绩的差距后矫正执行活动。

★考核知识点: 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参见章节名称:控制,控制的类型,参见:P191-192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按照控制信息获取的时间点来划分,控制可以分为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

1.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的工作结果的测定来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此为负反馈),或者是在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原定标准和目标脱离现实,这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此为正反馈)。

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的控制,故反馈亦称作后馈或事后控制。企业中使用最多的反馈控制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产成品质量检验、工作人员成绩评定等。反馈控制对于本次所完成的活动已不再具有纠偏的作用,但它可以防止将来的行为再出现类似的偏差。

2.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旨在获取有关未来的信息,依此进行反复认真的预测,将可能出现

的执行结果与计划要求的偏差预先确定出来(此为负前馈),或者事先察觉内外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此为正前馈),以便提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前馈控制亦称预先控制,它由于未雨稠缪地采取了防患于未然的行动,从而可以克服反馈控制系统的滞后性。

正、负馈和前、反 (后)馈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①正前馈是在预测环境条件变化基础上调整控制标准。

②正反馈是在比较控制标准与现实环境要求的差距后调整控制标准。 ③负前馈是在预测工作实绩变化基础上矫正执行活动。 ④负反馈是在比较现有工作实绩的差距后矫正执行活动

8、( A )在于保持完成计划所必须的活动的连贯性和协调一致,保证活动系统内部过程发展的平衡并给予调整。

A.组织职能 B.计划职能 C. 激励职能 D. 控制职能

★考核知识点: 组织职能,参见章节名称: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职能,参见:P4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组织职能在于保持完成计划所必须的活动的连贯性和协调一致,保证活动系统内部过程发展的平衡并给予调整。组织职能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使人们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在相互协调中所应起的作用,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目标而有效地工作。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9、基层决策,即工段、班组一级的决策,是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提高效率而做出的决策,是短期技术性的业务决策,多属( B )。 A.长期决策 B.战术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各地多举措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