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小学 彭亚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忆旧引新
列竖式计算: (1)145×2=(2)45×12=
学生先说一说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再计算。最后再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分别运用了哪些旧知识?计算这两道题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 课件呈现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该城市离北京有多远?怎样列式? (二)、估算。
你能运用估算知识估一估:该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 (三)、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 1、学生独自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1)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积的末位数要写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计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一对一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戏:找找红色的两个数字相乘的末位数字藏在哪张牌下面。
2、三级跳:列竖式计算163×21时,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3、笔算竞技: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快又准。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 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5、 脑筋急转弯:不列式计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面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一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一次检测,是对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再次训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笔算乘法》说
课稿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6-18 21:55:55 阅读: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
1232
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23×20= 42×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 42×29= 23×21= 42×31= 4、笔算下面各题。
1 6 4 3 3 8 6 5 × 2 1 × 1 5 × 4 4 × 3 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列式:145×12= 4、计算过程。 (1)估算。
教师:请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300=1800
因为145<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
教师: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