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市艺术特色学校汇报材料(定稿)

2018-12-05 13:05

幸天之诞 德福于地 明古晓今 喜乐至学

发现美 认识美 创造美 传承美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绵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安昌幸福小学1000余名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给予我们幸福小学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传承美”。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根据北川灾后教育布局规划调整,于2010年7月由原安州小学和安昌镇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合理,功能设施较完备。目前,学校共有在校学生九百余名,21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02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7人。

安昌幸福小学自成立以来,面对震后师生心灵创伤的抚平,面对两校师生的大融合,面对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面对如何感恩回报社会等系列实际问题,学校一直在探索。近年来,我们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超越自我”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自主完成了学校校名、校徽、校歌、吉祥物等一系列独具特点的学校基本文化元素定位。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绵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第1页)

幸天之诞 德福于地 明古晓今 喜乐至学

校名虽平淡无奇,但其表现形式却书法韵味极浓,我校校名特邀北川书法届名人、教体局副局长傅广文书写,它开启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大门。

在学校艺术教育团队的努力下,我们全员参与,全校征集校徽及吉祥娃娃的设计稿,最终自主完成校徽和吉祥物的定稿。校徽中心飞舞的红色“安”字,寓意 “人文”,是汉族特色的体现,更是安昌幸福小学师生努力践行办学理念“自强不息”的写照!用条纹变化出羌族图案和羊头,是羌族文化传承的体现。绿色的羊头寓意灾后新的生命力,羊头上下的横条纹寓意大地,也是安昌幸福小学师生“厚德载物”般心胸的描述!校徽外围两个绿色圆圈环绕,圈内上部和下部分别用英文和汉字书写出校名。寓意绿色校园,继承传统,走向世界。校徽的设计拉开了安昌幸福小学师生全员参与、用艺术共同创建自己校园教育文化品牌的序幕。

校徽蕴涵了丰富的人文艺术特点,一对吉祥娃更是代表了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精神:吉祥娃龙龙和妞妞分别代表着汉民族和羌民族,他们同甘苦、共命运,共同携手迈步前进,共创美好幸福明天!吉祥娃是我们学校整个团队的精神象征,引领我们携起手来,迈向北川教育新征程!

校歌是我们生活真实而生动的写照,是我们集众人之智慧、习德精艺、传承创新的结果,是实现学校“世界因我更精彩、相信我能更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绵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第2页)

幸天之诞 德福于地 明古晓今 喜乐至学

成功”办学口号的示范!更是我们学习艺术、传承艺术,让艺术教育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而张开的翅膀!

我们坚持以建设具有民族(羌族、汉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打造敢于思想、特色鲜明、追求长效的管理团队;塑造具有敢于思想的教师;培育个性鲜明、健康成长的学生;运用集体智慧,办成具有民主管理特色的学校的办学目标。以“质量+特色”的办学模式,坚持教学质量和艺术教育两手一齐抓。如今,学校教学质量优异,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校园风气正、学风浓,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我们拟定了“发现美、认识美、传承美、创造美”的艺术教育发展思路,使我校的艺术教育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内容从单一逐渐走向丰富发展,层次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发展,科目从不均衡逐渐走向均衡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定艺术教育目标,学校发展追寻“求同存异”

从合校初期,学校领导班子就认识到要狠抓教育质量管理和特色教育的重要性,当年就制定了“质量+特色”、“求同存异”的发展战略。“同”即大众学校所追求的教学质量,在这一方面,我校坚持咬定不放松,因为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校存在的基础;“异”乃学校特色,是学校独具特色的名片,是区别于其他学校关键之所在。我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明确提出以艺术特色教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绵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第3页)

幸天之诞 德福于地 明古晓今 喜乐至学

育、羌文化传承作为突破口,以“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传承美”为学校艺术教育指导方针,切实落实艺术教育教学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传承羌族文化,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为此,学校设立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成立以校长唐荣生为组长的艺术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刘晓雁分管,艺术组长王海艳具体负责,加强音乐、美术教研工作组管理,坚持长年定期开展艺术教育研究活动。

二、全面落实艺术教育课程,为认识艺术美奠定基础

我校的艺术课程设置完全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有关规定实施,做到了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了规范、实效,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有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我们不仅认真实践规定的艺术课程,同时还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为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艺术、了解身边艺术而打下基础。目前,我们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传承羌文化艺术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内容研讨学习,基本完成了学校艺术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这本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让全校师生全新体验、认识意韵丰富的校园艺术文化,感悟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以及灿烂的本土艺术文化内容。

三、狠抓艺术科研教学,艺术教育传承与创新并举

学校在2010年秋成立了艺术科研课题小组,艺术小组成员全员参与,经过选题、立项,最终确立以《在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传承羌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绵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第4页)

幸天之诞 德福于地 明古晓今 喜乐至学

文化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在校内开展艺术教育科研活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在艺术课堂教学中传承羌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我们学校的师生,在羌歌羌舞、制作羌绣绘画、参与羌族体育活动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舞蹈组师生根据所学创编了大型舞蹈剧《又见羊角花》,它深情地讲述了一群经受灾难的娃娃们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又重新站立起来、坚强起来的感人故事。羌绣组师生经过长时间的潜心学习和制作,绣出了许多民族特点明显、构图精美的羌绣作品,已有多幅作品赠予来访的省、市内外团体,并获得他们的高度赞扬。

同时,《在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传承羌文化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引起县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5月,经过前期研究,该课题也由校级课题上升为县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得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如今学校课题组成员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相关人员完全对接,文化馆的领导得知我们是为学习传承羌民族艺术文化而来,十分感动,非常热情地帮助联系北川有名的原生态羌文化教育专家,安排他们对我们进行原生态羌歌、羌舞及羌语教育,至今这些专家仍每周坚持到校上一堂课。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课堂教学层次,更加开阔了师生的艺术视野,增强了师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认识,对于学校传承羌文化搭建了更高的平台和开辟了更广阔的资源。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学习和传承优秀艺术文化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绵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第5页)


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幸福小学创建市艺术特色学校汇报材料(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际金融实务》题库(含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