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实验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 1407—1420班
课 题 课 型 造型·表现 2、梅竹言志 课 时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10月7日~10月13日 初二7-20班 总第 5课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学习用笔墨来表现麻雀,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认知笔墨情趣在审美中的承载作用。 欣赏——练习——评价——练习 通过麻雀的画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接受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重 难点 教 具 重点:理解鸟类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并能用笔墨来表达自己对花鸟的认知。 难点:在习作中运用笔墨,并体验笔墨情趣,创作出“活色活香”的花鸟画作品。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教 学 过 程 上课前几分钟,教师拿出一幅已经准备好的花鸟画习作(习作中留有重要的画小鸟的位置,但是小鸟的形象还没有被画出来,留待上课时画。),粘贴在黑板上,以备上课时用。 设计问题与思考如下: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在老师的这张花鸟画中,如果能够再在适当的构图位置上画上一些小鸟,画面会不会变的更有情趣些呢?(让学生讨论,教师聆听后总结学生的讨论。) (2)如果以麻雀为例,你们觉得麻雀应该画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上呢?画多少?(让学生讨论并思考。) (3)请你到黑板前面来,帮助老师指出应该添加的位置和说出应该添加的数量,希望你不要拒绝,好吗?(请1到2名学生到画前指点应该添加的位置和应该添加的数量,教师用有颜色的粉笔点记。) 媒 体 运 用 国画范画 - 11 -
二、活动三: 三、课堂延伸:
作业与 课堂 评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4)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大家刚才的帮助,老师今天呢,想把小麻雀画在这个位置上(指出位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我的用笔,用墨,用色。(接着开始画。) 用课件出示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的麻雀的照片或绘画(写意花鸟画),供学生参阅;同时播放《鸟语花香》或《轻音乐》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之美,一边完成作业。另外就是揭去覆盖在教室四壁的教师自己的早已经粘贴好的花鸟画习作供学生借鉴。临习教材上的花鸟画作品或教师的花鸟画习作一幅。 1、“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外去收集一些名家,如潘天寿,李苦蝉等的花鸟画作品的图片,进行鉴赏并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成精美的相框,挂在你的卧室或者书房中,供你,你的朋友,家里人欣赏。” 2、组织学生策划展出活动:交稿时间、场地布置、展出方式等等。 媒体课件 国画范画 画麻雀,让你的作品变得更美,更加有情趣。在你们的作业中,老师领略到了天真可爱,质朴稚拙的笔墨之美。老师的收获也很大。 2、梅竹言志 ____麻雀的画法 躯体由大、小两个卵形组成; 形体结构可分为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本课学习中国画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并了解国画技能技法,不同其它的绘画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鼓励学生尝试在宣纸上作画的勇气,并且让学生充分体验毛笔在宣纸上的笔墨变化(浓、淡、干、湿)。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画画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生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怀,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内容在小学设计中的环节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兴趣,通过这次教学我认为在以后的国画教学中更应从以下方面深入: 突出示范作用。中国画的技法丰富,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毛笔用色、用墨的方法。这样教学目标就容易达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只要处理得当它更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 12 -
八年级美术教案/总第6课时《寄情山水》
课 题 课 型 学 习 目 标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3、寄情山水 造型·表现 授课班级 初二1~4班 授课时间 课 时 10月14日-18日 2课时(第1课时) 内 容 设 计 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2、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难点 分析 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教具: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教 具 、墨汁、生宣、国画颜料。 学具准 备 学具:毛笔(小狼毫、中白云)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2、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 让学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中国写意山水的传统技法: 第一步,示范并讲解勾(板书:勾):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运笔以侧锋为主。注意观察山势的走向,山的形态特征以及山的前
媒 体 运 用 媒体课件播放 媒体课件演示 运用“勾、皴、染、点”,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
后关系。 第二步,示范并讲解皴(板书:皴):就是用墨画出山的表面也有凹凸起伏的纹理。可以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用以表现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质感,运笔以侧锋淡墨干笔为主。 第三步,示范并讲解染(板书:染):向光的地方亮,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暗,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明暗,以增强立体感。 第四步,示范并讲解点(板书:点):山上总会有一些小灌木、小石头,或者是远处看不大清的树木、房屋,那就用点来表示吧。可用浓淡大小不同的墨点来丰富山、石的结构。 第五步,重点练习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点叶,夹叶,灵活用笔。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五、 作业 与 课堂 评价 板书 设计 教学 回顾 与反思 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风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山、远山、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体验笔墨趣味,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那部分画下来,并配以恰当的诗句,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山水画动人的意境离不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运用绘画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促进祖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媒体课件演示 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 媒体课件 3、寄情山水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点叶: 夹叶: 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并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八年级美术教案/总第7课时《寄情山水》
课 题 课 型 造型·表现 3、寄情山水 授课班级 初二1~4班 授课时间 课 时 10月21日-25日 2课时(第2课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学习山水画的一些基本技法,进一步体会笔墨趣味。 欣赏——练习——评价——练习。 情 感 与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态度目标 重难点 重点:学习山石的基本画法。 难点:山石质感的表现。 教 具 课件、示范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合等。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技法讲解,突破难点: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中国画在绘画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山水画在表现自然风貌上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是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结晶。 让学生畅所欲言 山石是中国山水画基础,画好山水画首先要学好山石的画法,先从石的练习入手。 1、教师笔墨演示,综合讲述。 画石法: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来表现。先蘸淡墨再点浓墨,要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要求毛笔含水量不能多水多不能表现石的质感。画岩石的运 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以中锋或侧锋线条勾画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有力,有背光部用短笔、短线条染以表现岩石的体积感。 画山法:山如同扩大了的石头,与石头画法相似,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 (1)勾线法(2)点垛法 2、小结: 石分三面生阴阳,干湿浓淡要变化, 山有高低写好峰,上实下虚自然成。 把握好山石大形和气势,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用多种变化的笔墨练习画山石。 媒 体 运 用 媒体课件演示 媒体课件 国画范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