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练习卷 学生版与

2018-12-06 18:25

《虽有佳肴》复习卷 学生卷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A.课内积累:

一、解释词语,重点实词。

1、虽有佳肴 虽: 2、弗食 弗:

3、不知其旨也 旨: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5、教然后知困 困: 6、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7、教学相长也 长: 8、学学半 学: 9、其此之谓乎? 其: 二、一词多义。

1、虽有至道 至: 过中不至 至:

2、不知其善也 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3、不知其善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 温故而知新 知: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

4、学学半 学: 学而不思则罔 学: 学而时习之 学: 5、不知其旨也 其: 其此之谓乎 其: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教学相长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四、内容理解。 (1)《虽有佳肴》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2)(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育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上。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B.课内对比阅读:

一、[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乙]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皆酒嘉肴,不尝不知其皆;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注释】:①不厉不断:不磨就不能斩断别的东西。厉:磨。②材虽美:人的资质即使很聪颖。③知不究:知道自己研究不深。究:钻研,研究。 ④故尽师而熟:因此所有的老师都要熟练地掌握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 (2)故学然后知不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剑虽利,不厉不断。________ ____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 _。 3、甲文和乙文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二、[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乙]《问说》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问说: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学说。②致疑:提出疑难。③广识:增加知识。 ④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践。达,通达应用。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问焉以破其疑 (2)舍问,其奚决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 1 )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

(2)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文的中心论点? .

《虽有佳肴》复习卷 教师卷

四、内容理解。

(1)《虽有佳肴》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A.课内积累:

一、解释词语,重点实词。

1、虽有佳肴 虽: 2、弗食 弗:

3、不知其旨也 旨: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5、教然后知困 困: 6、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7、教学相长也 长: 8、学学半 学: 9、其此之谓乎? 其: 二、一词多义。

1、虽有至道 至: 过中不至 至:

2、不知其善也 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3、不知其善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 温故而知新 知: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

4、学学半 学: 学而不思则罔 学: 学而时习之 学: 5、不知其旨也 其: 其此之谓乎 其: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教学相长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的道理。

(2)(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育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上。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B.课内对比阅读:

一、[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乙]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皆酒嘉肴,不尝不知其皆;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注释】:①不厉不断:不磨就不能斩断别的东西。厉:磨。②材虽美:人的资质即使很聪颖。③知不究:知道自己研究不深。究:钻研,研究。 ④故尽师而熟:因此所有的老师都要熟练地掌握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 (2)故学然后知不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剑虽利,不厉不断。________ ____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 _。 3、甲文和乙文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好的;(2)因此。

2、(1)刀剑虽然很锋利,但不常去磨它,就砍不断东西。(2)略。 3、选文说明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译文:

刀剑虽然很锋利,但不常去磨它,就砍不断东西;人的资质即使很好,但不去学习,就不能提高。即使有美酒佳肴,不品尝是不知道它的味道的。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达到其中的要求的。因此学习了以后才知道不足之处,教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钻研的不深。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就会自己感到惭愧并且勉励自己;学得不深刻,因此所有的老师都要熟练地掌握知识。由此来看这个道理,这就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啊。 二、[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乙]《问说》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问说: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学说。②致疑:提出疑难。③广识:增加知识。 ④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践。达,通达应用。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问焉以破其疑 (2)舍问,其奚决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1、(1)向他们发问。(2)何;怎么样。

2、(1)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2)“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

3、乙文:好学还应当勤问。甲文:教与学相互促进的。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


新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练习卷 学生版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8年智能工厂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