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中药涂擦法
1、作用
将各种中药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2、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皮肤病、蚊虫咬伤等。 3、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遵医嘱配制中药(请列出中药方剂名)、棉签、镊子、纱布(胶布)、绷带、中单、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4、操作流程
①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②转抄执行单,核对医嘱。 ③评估:
(1)环境:清洁、安静、明亮,30分钟内无扬尘操作。
(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二便等。
④洗手,戴口罩。 ⑤用物准备,并检查。
⑥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是用屏风遮挡。 ⑦根据涂药部位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患处,注意保暖。
⑧清洁皮肤(清洁方法要写出),药物涂于患处,要求干温度及薄厚适宜。 ⑨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⑩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洗手,详细记录实施中药涂擦药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5、注意事项
①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②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③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④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⑤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⑦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中药熏洗法
1、作用
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皮肤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等。 3、用物准备
治疗盘、中药熏洗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浴巾、小毛巾、一次性治疗巾、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4、操作流程
①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②抄执行单,核对医嘱。 ③评估:
(1)环境:清洁、安静、明亮,30分钟内无扬尘操作。
(2)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心理状况、二便等。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中外科局部的熏洗,是否需要评估这些,请思考)。
④洗手,戴口罩。 ⑤用物准备,并检查。
⑥遵医嘱配制药液。(列出本科室常用药液名称)
⑦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是用屏风遮挡。 ⑧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暴露熏洗部位,注意保暖。
⑨将药液趁热倒入熏洗盆,根据不同部位的要求进行熏。 ⑩熏的过程中,定时测量药温,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当药温在40℃时清洗局部皮肤,熏洗完毕,擦干,协助患者穿衣,并取舒适卧位。
?清理有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5、注意事项
①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②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③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④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⑤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湿敷法
1、作用
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适应症
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3、用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列出本科室常用药液名称)、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4、操作流程
①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②转抄执行单,核对医嘱。 ③评估:
(1)环境:清洁、安静、明亮,30分钟内无扬尘操作。
(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二便等。(湿敷部位的评估) ④洗手,戴口罩。
⑤用物准备,并检查。
⑥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是用屏风遮挡。 ⑦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垫橡胶单、中单。 ⑧将温度(温度多少?)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⑨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⑩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协助患者穿衣并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洗手,详细记录实施湿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5、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②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热,避免烫。 ③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④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艾条炙
1、作用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2、适应症
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根据科室的疾病来写,艾条灸适用范围是否写得太少了?) 3、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打火机)、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4、操作流程
①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②抄执行单,核对医嘱。
③评估:
(1)环境:清洁、安静、明亮,30分钟内无扬尘操作。
(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二便等。
④洗手,戴口罩。 ⑤用物准备,并检察
⑥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是用屏风遮挡。 ⑦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旋炙部位,注意保暖。 ⑧确定施炙部位及施炙方法,清洁局部皮肤。(如何清洁?)
⑨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炙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炙至局部皮肤红晕。
⑩施炙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施炙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 5、注意事项
①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②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③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拔火罐
1、作用
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2、适应症
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多写一点) 3、用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