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处州中学 胡军华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教学形式。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具体从所提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生成性、开放性、探究性等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施策略,以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 策略
学生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所以,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注重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去把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链条;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对提问进行设计,巧妙使用,合理规划。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表自己的主张,言其所思。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知识的殿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结合情景,我作了这样的提问:
问题1:“这三根塑料管能首尾顺次连成一个三角形吗?” (通过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样的三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问题2:“三根都剪去2cm后,还能首尾顺次连成一个三角形吗?”
(通过现场的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问题3:“最短边再剪去2cm后呢?”
问题4:“怎样的三边才能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
1
(在上面三个问题的基础上,第四个问题就能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出三线段的三种不同关系,学生可以借助于最直观的现实体验,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不仅引导出三角形三边应满足的条件,而且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深更广。
所以我们设计问题,应具有一定思考性、渐进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与活动之中来。
二、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师应掌握好提问的时机,问在学生“欲知”而“未知”之间,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产生困惑时的原因,掌握好火候,帮助学生及时解惑。提问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根据教科书的编排,应用推理的方法,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有: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四边形能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能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为3×180°;??;n边形能分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