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领导的基本要素: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导手段、领导目标、领导环境
2、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
3、领导学产生的过程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
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1983年5月,我国第一本领导学理论专著《领导科学基础》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领导学的诞生。
4、领导的属性
(1)自然属性(一般属性,共同特征)
领导的自然属性的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 (2)社会属性(特殊性或具体属性)
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
5、权力起源有关学说
(1)权力起源概说,代表观点——神权、德仁、智慧、暴力、契约、资源、接受。
? 神权:权力来源于上帝,“神权论”
? 德仁: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 ? 智慧: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哲学王”学说 ? 暴力: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
? 契约: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 ? 资源:权力来源于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
? 接受: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 (2)权力起源的因素——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6、不同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1)传统社会: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1
(2)现代社会: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功能的分化也日益发达;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
7、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组织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规则体系。
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用制度化的形式规定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权限、领导机构、领导关系及领导活动方式。
领导体制的特征:根本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 所谓领导组织结构,包括领导机构系统及领导班子内部两方面各因素之间的一定关系。它是领导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导组织的结构有两种基本的关系,一是纵的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二是横的关系,即平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其形式有:(1)直线式领导(线性)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3)混合式领导结构;(4)矩阵式结构(“规划一目标”结构)。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1)一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层级制和职能制;(3)完整制和分离制;(4)集权制和分权制。
8、领导素质
领导者的素养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学习而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9、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创新能力:(1)洞察力;(2)预见力;(3)决断力;(4)推动力;(5)应变力;(6)辨才力。 领导者的综合能力:(1)信息获取能力;(2)知识综合能力;(3)利益整合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
10、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领导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五个方面的亚结构。
11、战略
系统结构优化是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 系统论管理学是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预测分析是进行战略研究的前提。
预测研究的一般原则:惯性原则、类推原则 常用的预测方法:(1)回归分析法;(2)时间序列分析法;
(3)模型法;(4)直观预测法。
预测活动的类型:社会预测、经济预测、科学预测、技术预测、军事预测。 战略目标确定的一般步骤:调查目标、拟定目标、论证目标、确定目标。
2
12、领导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稳定性。
13、领导决策的要素
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目标、决策控制、决策后果
14、决策类型
(1)按照决策本身的地位来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两种类型。 (2)从决策的方式和过程来说,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种类型。
(3)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两种类型。 (4)单项决策也称静态决策,它处理的是某一时间阶段或某一时点条件下,某问题应达到的可能状态或结果。系列决策亦叫动态决策,它是处理一串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同时又是相互联系,呈串联结构状态的问题的决策。
其他参考分类:
(5)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可分成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6)按决策的层级分类,可分成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7)按决策本身所依据的条件分类,可分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8)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类,可分成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9)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分类,可分成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15、领导选才的相关内容
领导选才方法:(1)竞争考试法;(2)竞争上岗法;(3)绩效考核法;(4)荐举法;(5)群众评议法;(6)领导亲自考察法;(7)信息网络法。
人才的类型:
(1)依据工作性质――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2)自身素质的不同――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 (3)发挥作用的不同――组织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人才的标准:(1)道德标准;(2)知识标准;(3)业绩标准. 人才的四种类型:道德高,才能高;道德低,才能高;
道德高,才能低;道德低,才能低。
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16、有效沟通的条件
下列属于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 A、传递信息的一定手段 B、沟通目的 C、沟通对象 D、沟通主题
3
二、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是在社会活动中,由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领导权力
所谓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3、领导班子结构(参考)
领导班子是指由组织中的若干领导成员按照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而成的集体。(来自课件)
领导班子结构指一个领导班子在年龄、知识、专业、智能、素质等方面的布局和搭配情况,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体。(来自百度百科)
书本P79-80:
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构成状况。 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的知识构成状况。 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就是领导班子的智能构成状况。
领导班子的气质结构,是指其成员在气质类型方面的构成情况。
4、领导环境
领导环境,是指与领导活动及领导过程直接关联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传统、习俗等因素。(来自中山大学《领导科学》讲义:第四章 领导:概念分析)
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开展的各类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与条件。(来自百度百科)
5、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魅力、领导价值观、领导合法性和领导行为模式等。(来自《领导科学》第十四章 领导文化:良好的领导生态环境)
当一定数量的领导成员形成一定规模的体系时,领导体系中的领导成员就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一种为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即领导文化。(来自论文《领导文化的概念、功能、特征及现代化》)
6、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来自《领导学基础》第七章)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
4
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来自百度百科)
7、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8、领导思维
领导思维是领导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与领导存在相适应的一种思维格局,是领导活动诸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
9、领导理念
领导理念,是指领导者(个人或团体)对领导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理解和把握,及其以此指导领导活动形成的理论和观念。
10、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
三、简答题
1、领导体制类型、特征
领导体制是指为实现领导意图和职能的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划分,可分为一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2)按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职责权限性质与范围不同划分,可分为分层级制和职能制。
(3)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4)按权力的集中程度划分,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领导体制的特征:
第一,根本性。作为领导活动的制度框架和组织平台,决定着权限划分、领导者选举、领导行为规范、领导价值取向等。
第二,系统性。纵向层级节制,横向职能协作,彼此联系,相互依存。 第三,规范性。体制的本身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第四,稳定性。机制、人员变化快,但领导体制相对变化小。
2、领导素质的要素
一是“ 高”,就是站得高、水平高。领导理论水平要高,要有高于被领导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强,体现出先进性、表率性。
二是“ 长”,就是有专长、有本事。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有智慧,是人才,学有所长、业有专长,是其所在部门、所在领域、所在层次的优秀人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