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卷 2017.4
考生注意:
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近代以来,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符号应是
A.炎黄子孙 C.《四库全书》
2.汉武帝时代,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是
A.内朝
B.外朝 D.刺史
B.四大发明 D.中央集权
C.中朝
3.在《史记》与《资治通鉴》中,下列历史都有记述的是
A.殷墟甲骨 C.秦朝统一
4.观察右图,当时中国的首都位于
A.① C.③
5.朱元璋曾言 “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文中的“胡”是指
A.匈奴人 C.女真人
B.契丹人 D.蒙古人
B.② D.④
②
B.封邦建国 D.光武中兴
④
① ③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 共6页
6.在下列遗址中,有可能存在稻谷遗存的是
A.临潼姜寨 C.偃师二里头
7.下列著作汇聚了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及其理念的是
A.《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
8.右图油画真实地再现了100年前的某一历史场景。这一场景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武昌起义
C.萨拉热窝事件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9.19世界50年代,生活在北方的美国人更多地倾向于支持联邦政府
A.降低关税 C.发展奴隶贸易
10.观察右图,该漫画反映的场景最可能发生在 A.英国革命前 B.法国大革命前
C.美国独立战争后 D.工业革命后
11.咸丰帝在逃亡路上,曾谕令奕?“与该夷将本年所议续约,画押盖印,并将八年天津和约互换”。文中所言的“续约”是指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第2页 共6页
B.上海崧泽 D.安阳殷墟
B.《政府论》 D.《百科全书》
B.提高关税 D.严禁开发西部
A.《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观察右图,漫画中的“内乱”主要是指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从地理看,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是客观存在着的,而西方学者却一直用“发现”一词来叙述他们在这些地区的早期活动。此叙事所持的观念是 A.唯物史观 C.欧洲中心论
14.右图所示是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图中以三角形 串联起来的国家,组建成了
A.协约国 B.同盟国
C.轴心国 D.联合国
15.这次战争无论是动员的人数、火力的消耗和新型武器(如毒气、飞机、坦克、潜水艇等)应用,还是参战的国家数,都堪称史上“第一次”。此次战争是 A.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16.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以纪念币面中的 主人公
A.收复台湾 C.设立台湾府
17.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据此,中国抗战应始于 A.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第3页 共6页
B.英雄史观 D.历史进化论
B.克里木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B.统一国家 D.建立台湾
B.一二﹒九运动 D.八一三事变
18.右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重走长征路的线路图,其起点应标注
A.上海 B.瑞金
C.井冈山 D.广州
19.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始于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战略反攻 D.辽沈战役
20.右图漫画描述的是1962年发生的一次国际危机, 其中间“骑毛驴者”指代
A.东德 B.越南 C.朝鲜 D.古巴
二、综合题
(一)地方与中央(15分)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设立的制度和机构: A.郡县制 B.刺史制 C.行省制 D.内阁 E.三省六部制 F.枢密院 G.军机处 问题:
21.从历史看,其设立之初主要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是 (填入字母);为了强化君主权力的是 (填入字母)。(7分)
22.结合上述选项,完成下列填空(8分)。
(1)其基本架构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是 。 (2)由中央派遣官员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的是 。 (3)由少数民族政权继承和创新出的制度是 。
(4)由军事需要增设的战时机构演变而来是 。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第4页 共6页
美国 苏联 (二)教育与时局(20分)
材料一:
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
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
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问题:
23.上述材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属于二手史料的是 。(3分)
24.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 ,理由是 ;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其奏设的背景是 ;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10分)
25.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晚清民初的教育改革?(7分)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第5页 共6页
(三)组织与宣言(25分)
材料一:
某组织的主要使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主要机构由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组成。其中,大会每年召开一次,每个成员国只有一个投票权。理事会由英、法、意、日四个常任理事国及四个非永久理事国组成。有关重大问题的决议需要全体成员国赞成才能通过。 材料二:
(二)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统一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四)两国在尊重它们的现有义务的同时,力使一切国家,不论大小、胜败,对于为了它们经济繁荣所必须的世界贸易及其原料的取得享有平等待遇。 材料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 材料四:
本组织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下设六个主要机构,即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其中美、苏、英、法、中是常任理事国。所有实质性问题必须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安理会还有权调解一切国际争端,甚至诉诸武力。 问题:
26.材料一与材料四中“组织”分别是指 和 ;材料二中的“两国”分别是 和 ;材料三中“宣言”是指 。(5分)
27.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所涉及的国际组织的异同(7)。
28.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概述上述材料所涉及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3分)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