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习题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年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l)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3.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6.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
(1)数量性(2)同质性(3)总体性(4)具体性(5)社会性 2.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
(1)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2)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3)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4)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5)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相互对调
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4.下列哪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
(l)产品合格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4)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5.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其正确的定义是( )。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2)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3)变异是可变标志的差异 (4)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5)标志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 6.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
(1)规模(2)工作总量(3)强度(4)水平(5)密度 7.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1)厂房面积(2)职工人数(3)原材料消耗量(4)设备数量(5)产值
三、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包括几方面涵义,其关系如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是什么?
1
2.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统计工作包含几个阶段? 4.什么是统计总体和统计总体单位?举例说明。
5.什么是标志和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区别? 6.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
7.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举例说明。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l)各百货商店(2)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3)一个百货商店(4)每位工作人员 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1)全国人口(2)每一个人(3)每一户(4)工人工资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1)全部设备(2)每台设备(3)每个工业企业(4)全部工业企业
4.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1)普查(2)典型调查(3)抽样调查(4)重点调查 5.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1)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2)确定调查的范围(3)确定调查的单位(4)登记的方便
二、多项选择题
l.某地区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则每一个企业是( )。
(l)调查对象(2)统计总体(3)调查单位(4)调查项目(5)填报单位 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 )。
(1)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2)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3)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4)在对调查资料的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5)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3.非全面调查包括(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4.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5.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式方法 6.普查是一种( )。
(1)非全面调查(2)专门调查(3)全面调查(4)一次性调查(5)经常性调查
2
三、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的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区别它们的标志是什么? 3.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4.统计调查按照组织形式分有哪些种类?
5.什么是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1)520(2)510(3)530(4)540 2.次数密度是( )。
(l)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2)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3)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4)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3.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1)小于1(2)等于1(3)大于1(4)不等于1
4.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l)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2)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3)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4)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5.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1)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2)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3)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4)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6.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
(1)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2)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3)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4)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表按分组的情况分类,可分为( )。
(1)调查表(2)简单表(3)汇总表(4)简单分组表(5)复合分组表 2.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
(1)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2)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3)区分事物的类型(4)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5)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1)变量值的大小(2)变量性质不同(3)选择的分组标志(4)组距与组中值(5)组限与组中值
4.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
(1)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4)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5)要根据数量
3
标志与品质标志的不同来选择
三、思考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
3.分组标志有哪两种?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什么是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5.什么是分配数列,如何分类?什么是变量数列,它有几种?
6.什么是组距、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全距?在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中如何确定组数、组距和组限? 7.统计表从内容和形式上由哪些部分组成?从对总体的分组情况看统计表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四、练习题
1.假设某车间有50个工人,其每月生产数如下。试编制分配数列,(要求分六组)。(单位:件) 950 480 650 650 490 720 740 850 750 780 680 780 800 820 750 600 450 450 900 500 750 740 720 780 650 680 800 820 850 740 700 680 650 550 680 550 550 480 700 720 720 730 700 800 650 780 740 760 580 550
2.某工业部所属各专业公司的资料如下: 专业公司及所属企业 第一工业公司 一厂 二厂 三厂 四厂 五厂 第二工业公司 一厂 二厂 三厂 四厂 第三工业公司 一厂 二厂 三厂 四厂
工人数 340 510 520 750 810 790 840 1320 1140 100 90 140 150 4
实际产值(万元) 230 370 400 700 640 920 680 1890 940 70 80 100 120 计划完成% 100 102 90 101 99 110 90 120 95 104 100 120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