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2018-12-08 21:17

AM调制解调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AM调制器的组成;

2.观察AM信号、DSB信号的形成过程; 3.掌握AM包络检波器的原理;

二、 实验仪器

1.JH5001(Ⅱ)通信原理实验系统 一台 2.20MHZ双踪示波器 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台

三、 实验原理

在通信过程中,一般一个用户只占据某一特定的频点与带宽,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f0上,这一过程称之为调制,最简单的调制方式有AM调制。如果一输入信号S(t),载频信号为x(t),则AM调制输出信号为:

y(t)=ma.s(t).x(t)+x(t)=[1+ ma..s(t)].x(t)

其中ma为AM调制的调制度。本实验调制由乘法器UA1(MC1496)完成,调节电位器RAW1,可改变已调信号的载波量,获得AM调制信号和DSB调制信号。在接收端从AM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S(t)的过程称之为解调。对AM常用的解调方式有:非相干解调(检波)与相干解调(同步解调)。

AM的非相干解调又叫峰值包络检波,是将AM信号通过一检波二极管,再经过一低通滤波器即可获取原始的模拟信号S(t)。AM的非相干解调不需要本地载波,此方法常用于民用通信设备中,可大大降低接收机的成本,提高整机通信的可靠性。

理想情况下,峰值包络检波器的输出波形应与调幅波包络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总会有一差距,亦即检波器输波形有某些失真。本实验可以观察到该检波器的两种特有失真:即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惰性失真是由于检波电容C选得不合适,使放电时间常数RC过大引起。负峰切割失真是由于检波器的直流负载电阻R与交流(音频)负载电阻相差太大引起的一种失真,它使负载输出信号底部被削掉,因而称为负峰切割失真或底部切割失真。

TPA02 调制信号 载波 TPA01 TPA03 TPA04 TPA05 乘法器 UA 1 放大 UA 2 包络检波 负 载 TPA06 振幅调制由乘法器MC1496定成,调节RAW3可改变已调信号中的载波量,实现AM调制和DSB调制。AM调制信号经UA2放大后送入由D1、CA10、CA9、CA12、组成的包络检波器,其中D1是检波二极管CA10、CA9、CA12是检波电容。 在该电路中各跳线功能如下:

1、 KA04设置在2-3输入载波 2、 KA03设置在2-3输入信号

3、KA01改变检波电容进行性情失真实验 3、 KA02改变负载进行负峰切割失真实验 各测试点安排如下: 4、 TPA01:载波信号 5、 TPA02:调制信号

6、 TPA03:乘法器输出已调信号 7、 TPA04:放大后已调信号 8、 TPA05:包络检波后信号 TPA06:负载上输出信号

四、实验步骤

1. 调制波形观察

1) KA04设置在2-3(右端)位置,将载波信号输入乘法器。载波信号来自中频调制模。

块,调节RAW3可改变载波信号大小。调节RAW3使TPA01载波信号Vpp为0.2V。 2) 调制信号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调制信号从信号模块中的J005输入,将信号模块

中的KQ01设置在2-3(外部)位置,AM调制模块中的KA03设置在2-3位置(信

号),这样函数发生器提供的调制信号输入到调制器,调节函数发生器使TPA02处信号频率为1KHZ,Vpp为1V。

3) 观测TPA03看已调信号波形,调节RAW1,分别调出AM信号和DSB信号波形。 4) 将TPA03已调信号调成AM信号,调节函数发生器改变信号幅值,观测AM已调信号

调制度的变化。

2.AM解调实验

1) 准备:将TPA03已调信号调成AM信号,将KA01设置在1-2位置(左端);KA02设

置1-2位置(左端)。

2) 比较TPA06输出信号和TPA05检波信号,调节函数发生器输入信号幅值使TPA06、

TPA05输出信号不失真;

3) 惰性失真实验,将KA01设置在2-3位置(右端)增大检波电容。观察TPA05波形,

出现惰性失真,记录惰性失真波形;

4) 负峰切割失真波形,将KA01设置在1-2位置(左端),将KA02设置在2-3位置(右

端),加重检波器负载,比较TPA05、TPA06波形观测负峰切割失真、记录负峰切割失真波形。

五、实验报告

1画出AM调制器产生框图;

2画出AM波形、DSB波形、负峰切割失真波形、惰性失真波形;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Nyquist基带传输设计准则 2. 熟悉升余弦基带传输信号的特点 3. 掌握眼图信号的观察方法 4. 学习评价眼图信号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JH5001Ⅱ通信原理基础实验箱 2. 20MHz双踪示波器 3. 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台 一台 一台

三、 实验原理

基带传输是频带传输的基础,也是频带传输的等效低通信号表示。基带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2.7.1所示。

图2.7.1 基带传输系统的框图

在寻找对信号基带传输的设计过程中,人们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其中Nyquist设计准则为基带传输系统信号设计提供了一个方法。利用该准则一方面可以对信号的频谱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码间串扰。

升余弦信号设计是成功利用Nyquist准则设计的一个例子,其频谱特性如下图。 升余弦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 1???(2TS|f|)?1???1HRC(f)??[1?cos()22??0??0?|f|?(1??)/2TS(1??)/2TS?|f|?(1??)/2TS|f|?(1??)/2TS

其中,α是滚降因子,取值范围为0到1。一般α=0.25~1时,随着α的增加,相邻符号间隔内的时间旁瓣减小,这意味着增加α可以减小位定时抖动的敏感度,但增加了占用的带宽。

升余弦滤波器在频域上是有限的,它在时域上的响应将是无限的,是一个非因果冲激响应。为了在实际系统上可实现,一般将升余弦冲激响应进行截短,并进行时延使其成为因果响应。截短长度一般从中央最大点处向两边延长4个码元。由截短的升余响应而成形的调制基带信号,其频谱一般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系统的使用要求。

对眼图性能判断主要依据图2.7.6中所示的主要测量指标。在实验过程中请注意对不同的基带传输性能进行测试。

图2.7.6 眼图主的性能指标示意图

KG04 成形滤波选择 □ □ KG04状态 □ □ □ □ 升余弦滤波 α=0.3 □ □ □ □ 升余弦滤波 α=0.4 □ □ □ □ 开根号升余弦α=0.4 □ □ 滤波器性能 非归零码 KG02测试数据选择

□ □ □ □ □ □ KG02□ □ □ □ □ □ 状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级 m序列 □ □ □ □ □ □ 9级 m序列 □ □ □ □ □ □ 更长 m序列 3级 输 出 全1码 全0码 0/1码 11101010 m序列 四、 实验内容

1. α=0.4升余弦滤波的眼图观察

(1) 准备工作:将数字调制模块中的KG01选择在下端测试数据的位置(测试数据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外经贸大学英国2+2培养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